主板

计算机设备的主印刷电路板

主板(英語: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也称主机板系统板逻辑板(logic board)、底板等,简称MB[1][2][3],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主機板
Intel D945GCCR主機板
连接至微处理器通过

記憶體通过

周邊設備通过

擴充卡通过

主板規格ATX
microATX
Mini-ITX
常见制造商華碩
技嘉
微星
華擎科技
映泰集團

主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系列接合點,形成一个能整合處理器內存存储装置硬盘固态驱动器闪存等)、顯示卡声卡网卡和各种外部设备的连接平台。主板通常直接固定在机箱内壁,表面设计有可以直接插入扩展卡的插槽或可以连接其它内置设备(比如光驱)的線路連接。主機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片組。早期的晶片組通常由北橋南橋組成,不過在2010年後,Intel/AMD將北橋功能整合至CPU,所以現在的主機板只剩下南橋晶片。晶片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 Express。晶片組亦為主機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內建於晶片組的GPU。現在的家用主板絕大多數內建音效卡、網路卡。一些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802.11(Wi-Fi)等功能。部分電競主機板支援RGB LED光效功能。

主板特指具有扩展能力的PCB,顾名思义,该主板通常被称为所有连接组件的“母”,通常包括外围设备接口卡声卡显卡网卡硬盘、电视调谐卡、IEEE 1394卡以及各种其他自定义组件。

类似地,术语「主板」应用于具有单个板并且没有额外扩展能力的设备,例如打印机、电视机、洗衣机、手機、嵌入式系统中的控制板。

主要组成

编辑

下圖的LGA 1366主機板包含南橋北橋,這是最後一代使用雙晶片的主機板。之後所有Intel與AMD的主機板僅有南橋,北橋已整合到CPU。

 


  1. CPU插座 (LGA 1366)
  2. 北橋(被散熱片覆蓋)
  3. 南橋(被散熱片覆蓋)
  4. 記憶體插座三通道
  5. PCI擴充槽
  6. PCI Express擴充槽
  7. 跳線
  8. 控制面板(開關掣、LED等)
  9. 20+4pin主機板電源
  10. 4+4pin處理器電源
  11. 背板I/O
  12. 前置USB針腳
  13. 前置面板音效針腳
  14. SATA插座
  15. ATA插座(大部分Intel Sandy Bridge微架構以後的家用主板都已捨棄IDE介面)
  16. 軟碟機插座(2010年代起,絕大多數主板已捨棄軟碟機介面)

溫度與可靠度

编辑

主機板一般會使用散热片晶片組CPU散熱,在以前這種被動散熱方式可以滿足需求。直到1990年,因為處理器的頻率提升以及功率上升,所以CPU散熱器需要掛載風扇以滿足散熱需求。除此之外,也有機殼的風扇幫助散熱。現在的主機板整合了溫度感測器,用於偵測CPU等裝置的溫度,透過BIOS或是作業系統分析溫度變化以控制風扇的轉動速度。

历史

编辑

微处理器的发明之前,数字计算机由卡笼外壳中的多个印刷电路板组成。在非常古老的设计中,铜线是卡连接器引脚之间的分立连接,但印刷电路板很快成为标准做法。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和外围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印刷电路板上,这些印刷电路板插入背板中。20世纪70年代无处不在的S-100总线就是这种背板系统的一个例子。

20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计算机,如Apple IIIBM PC,已经发布了允许快速逆向工程和第三方替换主板的原理图和其他文档。通常用于构建与示例兼容的新计算机,许多主板提供额外的性能或其他功能,并用于升级制造商的原始设备。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将越来越多的周邊裝置功能整合到主板上讓電腦變得经济实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个人计算机主板能够通過Super I/O晶片支持一组低速外设:键盘鼠标软盘驱动器串行端口并行端口。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许多个人电脑主板都整合了聲卡顯示卡網路卡而不需要安裝多餘的扩展卡,現在的個人電腦通常仅将顯示卡保留为单独的介面卡。工作站服务器更可能需要扩展卡。

BIOS 啟動

编辑

電腦主機板是電腦的主要骨幹,上面有實體電路並且用電路將各元件做聯結,而可控制主機板上邏輯電路運作的是使用者、軟體程式以及輸入裝置;但是要從關機狀態啟動,則必須執行初始化的軟體指令。

大部分的主機板的BIOS儲存在Flash ROM晶片內,用於對主機板作啟動的初始化;在啟動的過程中包含記憶體、周邊裝置都會被測試以及做初始設定,這個過程稱為 加电自检POST),若是在 POST 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則主機會發出"嗶"聲或是出現錯誤訊息在螢幕上。

從2011年起,大部分的零售主板已採用UEFI BIOS,一些廠商(尤其是微星科技華碩)還率先匯入圖形界面UEFI BIOS等技術。

大約從Pentium III起,主板廠商逐步在BIOS中加入了超頻功能,但是自Intel Sandy Bridge微架構開始,Intel對超頻進行大幅限制,不支援超頻的Intel處理器(如大部分型號不以K結尾的桌上型Intel Core處理器)難以超頻。AMD則是持開放的態度不禁止玩家超頻,這個情況一直到AMD Ryzen系列後AMD才鎖上A320主機板。OEM主板的BIOS通常不支援超頻。基於穩定性考慮,伺服器超頻是不允許的。

CPU插座

编辑

不同CPU系列使用不同插槽。後期CPU插槽,數字多數与針腳數量相同。前期CPU插槽則根據問世次序命名。

Intel處理器插槽

编辑
 
電腦配件圖中8是主機板安裝位置

AMD處理器插槽

编辑
 
AMD Socket A 主機板

擴展插槽

编辑
 
早期 Apple IIc Plus 主機板
 
Motorola Xoom平板電腦的主機板

主板通常有數條插槽供扩展之用。早年的主機板使用AGP插槽連接顯示卡,現時AGP已被PCI-Express x16取代。PCI亦已被PCI-Express取代。OEM根据芯片組的限制来决定插槽的类型和数量。

通常有:

  • ISA - 8/16-bit,舊制式扩展插槽,現無人使用,16-bit版相容於8-bit版。2004年後已被淘汰。
     
    Computer-motherboard
  • MCA - 32-bit,微通道,IBM特有技術,僅用於IBM PS/2系列個人電腦上。早已被淘汰。
  • EISA - 32-bit,COMPAQ提出,相容8-bit ISA與16-bit ISA。早已過時。
  • Local Bus - 32-bit,初期無標準,各晶片組業者自訂自用,如OPTi、SiS皆有自訂版本。早已過時。
  • VLB - 32-bit,VESA訂立的Local Bus,是業者紊亂各自訂立Local Bus後的收斂標準。早已過時。
  • PCI - 32/64-bit,由Intel提出,是PC平台上首個真正做到通用、相容性好的匯流排介面,取代Local Bus、VLB之用,以前較常用,能接上电視卡、声效卡、網路卡。已被PCI Express取代。
  • PCI-X - 64-bit,工作站、伺服器用,已被PCI Express取代。
  • AGP - 32-bit,接上或升級顯示卡之用(上代),另有供電強化的AGP-Pro,64-bit版AGP雖有制訂的規格標準,但從未真正實現過。已被PCI-Express x16取代。
  • PCI Express ,串列傳輸,有PCIe x1、PCIe x2、PCIe x4、PCIe x8、PCIe x16等規格,簡稱PCI-E或PCIe,與ISA、PCI皆為通用型擴充槽,即不限定連接擴充用途。PCIe x16主要用於連接顯示卡。PCIe x1可連接低速裝置如網路卡、聲卡等。

可选的外部接口

编辑

主板規格

编辑

不同主機板規格有不同功用,所以大小也有不同。現時常用ATXMicroATXMini-ITX

  • XT(8.5 × 11"或216 × 279 mm)
  • AT(12 × 11"–13"或305 × 279–330 mm)
  • Baby-AT(8.5" × 10"–13"或216 mm × 254-330 mm)
  • EATX(12" × 13"或305mm × 330 mm)
  • Mini ATX(11.2" × 8.2"或284 mm × 208 mm)
  • MicroATX(1996; 9.6" × 9.6"或244 mm × 244 mm)- 擴充插口比ATX規格少。
  • Mini-ITX (170mm x 170mm)
  • LPX(9" × 11"–13"或229 mm × 279–330 mm)
  • picoBTX:主板最長203.20毫米,最多一個擴充卡插槽。
  • microBTX:主板最長264.16毫米,最多四個擴充卡插槽。
  • ATX(12" × 9.6"或305 mm × 244 mm)
  • BTX:主板最長325.12毫米,最多七個擴充卡插槽。
  • DTX:主板尺寸為203 mm乘244 mm,最多兩個擴充卡插槽。

知名主機板生產商

编辑
 
一塊已經安裝好記憶體、CPU和CPU散熱器的華碩主機板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主機板介紹:了解 Motherboard 的結構與組成 - StockFeel 股感. 主機板介紹:了解 Motherboard 的結構與組成 - StockFeel 股感StockFeel 股感. 2021-05-31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2. ^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4-1:主機板的基本組成與架構 | iLog. isite.tw. 2016-06-07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中文(臺灣)). 
  3. ^ 完全看懂主機板型號. T客邦. 2010-06-22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