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客語白話字:Liuk-tôi),原是指在臺灣清治時期朱一貴事件爆發時,原籍廣東省潮州府鎮平縣程鄉縣平遠縣大埔縣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等縣的客家墾民,為了保衛地方鄉土,而在下淡水溪以東區域所組成之鄉團組織。[1]它在今日,則是指位在高雄市屏東縣客家族群聚落的特定區域。

歷史

编辑

學者施雅軒認為,六堆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一是「前六堆時期」,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二是「組織觀的六堆」,即乾隆五十一年至咸豐三年(1853年);三是「區域觀的六堆」,即咸豐十一年(1861年)至今日。[2]

清治時期

编辑

形成背景

编辑

康熙二十五、六年間,廣東惠州潮州二府的客籍墾民渡臺墾殖,[3]初在臺南東門城外謀生,後至羅漢門南界到林仔邊溪口,沿下淡水、東港兩溪拓墾。至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事變之時,客籍墾民在下淡水溪一地已至少建立了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的墾殖規模。
其時在下淡水溪流域一地墾殖的墾民包括了閩、粵二籍。其中閩籍墾民多來自漳州泉州二府,也包括了少數來自汀州的客籍墾民。粵籍墾民則來自潮州府和惠州府。其中來自潮州府的潮陽海陽揭陽三縣的墾民,由於其先祖原來皆是自閩入墾粵東,所以通行閩南語潮汕片。而來自潮州府的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和惠州府的興寧、長樂二縣的墾民,則為使用客語的客家墾民。[4]因此在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拓墾歷史上,來自粵省潮州府的墾民同時包含了使用二種不同方言的人群。[5] 同樣地,「粵民」一詞所指也一樣包含了來自潮州通行閩南語潮汕話的墾民以及來自惠州和潮州北部使用客語的墾民。不論來自閩或粵,墾民之間在生活互動上,是以福、客相聚,而不以閩、粵相分。[6]同為「粵民」,使用閩語潮汕片的潮民和來自漳、泉的墾民「聲氣相通」,而客家墾民彼此之間又「自為守望」。[7]
這種以語言上的差異所形成的認同直接影響了其後六堆民間團練的成員組成。[8]

朱一貴事件

编辑

康熙60年(1721年),廣東省潮州府海陽縣杜君英,於三月十日豎「清天奪國」旗號,起事於內山。四月十九日,福建漳州府長泰縣朱一貴,亦舉「大元帥朱」旗於岡山。朱一貴、杜君英在五月一日合力攻下臺灣府城後,朱一貴尊為正朔,受擁立為「中興王」,國號大明。朱一貴稱王後,朱、杜二人的權力鬥爭轉趨劇烈,再加上杜部軍紀廢弛,導致朱、杜二集團發生內鬨。[9]杜君英起事之初,其部眾即包括了粵、閩和臺灣府籍人士,[10]其後新園、小琉球陸續有人加入杜君英,此時杜部仍以閩籍之漳、泉和粵籍潮之三陽人士為主。[11] [12]待至杜君英和其所屬的粵籍將領以權力分配不公而和朱一貴集團起爭執,[13]且朱一貴集團又以整飭紀律為由密謀剿滅杜君英時,雙方遂發生對立。內鬨中,杜君英集團發生閩、粵分裂,原杜君英集團的閩籍將領倒戈投向原即以閩籍為主的朱一貴,和朱一貴集團合攻杜君英。[14][15][16]朱、杜起事集團遂分裂為漳、泉和潮之三陽二股勢力,形成閩、粵對立。其後,杜君英戰敗,並率殘部敗走貓兒干(今雲林縣崙背鄉)。
康熙六十年五月,朱一貴、杜君英相爭之際,發生於府城的「閩、粵相爭」引起了下淡水溪不願附眾起事,[17]但卻又同樣來自粵屬潮州的客籍墾民的危機感。六堆地區的客籍墾民遂於五月聯合當地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一萬餘人,涵蓋來自粵省潮州所屬的鎮平、程鄉、平遠、大埔,和閩省汀州所屬之永定、武平、上杭各縣客籍墾民,[18]屏東縣萬丹社[19]上帝廟(今萬丹萬泉寺[20])集會,分設前、後、左、右、中、巡查營以及先鋒營等七衛鄉自保。[21]。並在五月中至六月中之間,以武力清除下淡水溪東岸漳州、泉州籍墾民的勢力,[22]嚴防朱一貴勢力的進犯。
朱一貴在擊敗杜君英部後,派二萬餘兵將南下征伐屏東平原的客庄。[23]此時,朱一貴北上追討杜君英的本質是閩、粵對立,而南下用兵卻變質為福、客相伐。[24][25][26]康熙六十年六月十八、十九日,二軍大戰於下淡水溪,最後以七營大敗朱一貴部隊收場。事件結束後客家人為了保鄉衛土,取消巡查營,將「堆」(意思通「隊」)取代「營」,以和官軍有別,六堆分成前堆、後堆、中堆、左堆、右堆、先鋒堆,各堆設置一名總理監軍,六堆共同推舉正副「大總理」各一名統領軍務,由於下淡水溪一帶的客家人生活環境夾在福佬人馬卡道族排灣族魯凱族聚落之間,人數居劣勢的客家人遂以常態性的團練組織維持其族群生存及地方治安。

吳福生事件

编辑

雍正十年,大甲西社平埔族因勞役繁重,聯合臺中、苗栗一帶原住民10社2000餘人起事。此時,福建漳州吳福生趁清兵北上之際,以「大明得勝」為旗號,舉事於鳳山。吳福生起事後,六堆推舉侯心富為大總理,召集港東、西二里萬餘人,分駐防守上、下淡水、龍肚嶇、冷水坑、搭樓社、篤佳、武洛、羅漢門、巴六焦、阿猴社、三叉河、烏樹港、力力社、新園汛等處,防範吳福生部眾攻掠。侯心富甚至親帶九百餘人渡過下淡水溪大敗吳福生部眾。[27]

林爽文事件

编辑

乾隆五十一年,因臺灣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彰化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人林爽文樹「盟主大元帥」大纛,起事於彰化。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此時天地會領袖,鳳山縣漳州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並攻陷鳳山,並和林爽文合攻臺灣府城。此時,屏東平原因朱一貴事件以來的閩、客對立之勢已成,莊大田攻陷鳳山已引起六堆客籍墾民的不安,再加上承平之時對閩籍移民勒索金錢的積怨,[28]六堆人民遂齊集忠義亭,推舉人曾中立為總理,選壯丁八千餘人,分為中、左、右,前、後及前敵六堆,對抗莊大田部,保衛六堆地區。其後六堆並選一千三百餘人,協助清軍平定林爽文。[29]然而由於閩、客結怨已久,六堆在捍衛鄉土和協助平亂之際,對地方閩庄也有藉機報復之事,閩人被粵人擒殺極多。[30]

張丙事件

编辑

道光十二年(1832年)張丙豎旗起事反清。鳳山許成以「滅粵」之名響應。導致六堆副總理李受(李直三、李定觀)假借「義民」之名,騷擾閩人聚落,攻萬丹、阿猴諸閩莊,焚殺閩莊阿里港七十餘處,造成傷亡慘重,是為「李受騷擾事件」。[31]台灣道平慶會副將謝朝思誘李受,獲之置於獄,被判凌遲處死 。六堆大總理曾偉中被判充軍,各莊總理如瀰濃莊林綸輝(年三十六歲)、潮州莊李壇(年五十二歲)、海豐莊林謙受(年三十三歲)、萬巒莊黎應揚(年六十一歲),該四犯均係瀰濃、潮州、海豊、萬巒各莊總理紳士。台灣莊民,向應責成總理管束。該犯等雖訊未同謀攻莊,且事後隨同綑交兇匪,惟於李受糾人派穀,守莊不知慮禍阻止,轉聽從各出莊眾穀石。迨至焚搶事發,既不能以力約束,又不自行首告,若非嚴懲總理之罪,實無以遏分類之端。所有附貢生、生員革去功名,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32][33]事件後,海豐莊不再加盟六堆(參見施雅軒論點)。清帝國以閩南人勢力,牽制六堆勢力。(參見簡炯仁論點)[34]

林恭事件

编辑

咸豐三年(1853年),林恭連同不滿王廷幹的鳳山縣民,在義首林萬掌的協助下,攻入鳳山縣城(埤頭新城),並殺死知縣王廷幹。屏東平原閩粵械鬥再起,六堆擅攻閩庄。六堆號招一萬三千多名義民進攻內寮,然而,六堆兵勢在進攻內寮林萬掌遭受挫敗。[35]

戴潮春事件

编辑

乙未戰爭

编辑

步月樓戰役

编辑

亦稱為「六根莊之戰」,發生於乙未戰爭期間的1895年10月11日,交戰方是大日本帝國陸軍與當地客家人所集結的聯軍,最終日軍獲勝。步月樓是當時客家六堆副總理蕭光明指揮作戰的所在,是當時蕭家書房,也是蕭家專用出城門樓,位於今日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

火燒庄戰役

编辑

1895年11月26日,在今日台灣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的一場會戰,交戰方是大日本帝國陸軍與當地客家人所集結的聯軍,六堆最後一屆大總理邱鳳揚領導,最終日軍獲勝,長興全村被日軍放火焚燒。

日治時期

编辑

1895年因參加反抗日本乙未戰爭而壯烈犧牲,自衛組織被解散,「六堆」一詞已逐漸轉變為該地區客家族群之概念性統稱。1897年,總督府曾以「六堆部落」為範圍,建立境內全為客家人的行政區內埔辨務署,由4個飛地所組成,唯僅1個月就撤銷。

歷次領袖

编辑
 
內埔鄉豐田村鍾氏祠堂
 
內埔鄉豐田村鍾氏祠堂鍾召棠歲進士匾

每遇亂事,六堆便集會推選出大總理、副總理領導應變。歷屆六堆大總理、副總理如下表 [36][37]

六堆領袖
大總理 副總理 推派年 事由
1 李直三 侯觀德 康熙60年
(1721年)
朱一貴攻打六堆地區
2 侯心富 雍正10年
(1732年)
吳福生之亂
3 曾中立 乾隆51年
(1786年)
林爽文之亂
4 賴熊飛 鍾麟江劉繩祖 嘉慶5年
(1800年)
蔡牽之亂
5 鍾麟江 黃觀光劉乃昌 嘉慶11年
(1806年)
蔡牽之亂
6 曾偉中 李定觀 道光12年
(1832年)
張丙之亂
7 曾應龍 鍾里海 咸豐3年
(1853年)
林恭之亂
8 鍾召棠 同治2年
(1863年)
戴萬生之亂
9 李向榮 蕭光明鍾發春 光緒21年
(1895年)
反抗日本(尚未作戰)
10 邱鳳揚 林宜三 光緒21年
(1895年)
反抗日本治台(乙未戰爭

範圍

编辑
 
六堆位在今日之行政區劃的分布圖

在今日,所謂之「六堆」,是人民對於位在臺灣南部客家族群聚落區域的通俗稱呼,其不是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中的實際地名。[38]六堆的範圍,分別是:

研究

编辑

日治時代對於六堆的史料著墨不多,松崎仁三郎《嗚呼忠義亭》、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為其中兩本重要著作,前者於六堆組織的內容以及多次的出堆情形均有詳細記載,後者在其〈拓殖篇〉對於六堆客家的拓墾源起有詳細的描述[41]。 戰後,1973年鍾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開六堆研究之先河,文本多處現今仍為學者所引用、辯證、修正,乃研究六堆必備之參考文獻[42]。鍾壬壽在研究過程中,吸引了許多地方菁英投入,傳承其影響。如曾秀氣《六堆英華》,即以鍾書為基礎發展,曾氏並刊行《六堆》,為《六堆雜誌》的前身。此時期研究並輔以各地方志,如《萬巒鄉誌》、《內埔鄉志》等互為參照。

1980年代後期,客家研究蜂起,石萬壽《乾隆以前台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43]即為一例。1989年鍾振斌於創辦發行《六堆風雲》雜誌,迄今已累積大量相關史料,對於六堆之文獻紀錄貢獻良多。1997年,六堆文教基金會組成「重修六堆客家鄉土誌編纂委員會」,基於《六堆鄉土誌》為基礎,進行編修工作,號召各界人士180餘人,以曾彩金為總編纂,歷時4年,寫成《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十四篇十五冊,將近三百萬字,實為六堆研究一大里程碑。

2003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提撥經費「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激勵大學申設客家系所。高雄師範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屏東教育大學(今屏東大學)及美和科技大學等,成為相關研究的中心。諸如建築[44]、文學[45]、歷史[46]、鄉土[47]、藝術[48]、語言[49]、教育[50]、產業[51]等方面無所不包。

過去研究地點多以美濃區為主體,佔論文之半數[52]。近年以其他六堆村莊為主體之研究亦不少,相關論述如先鋒堆[53]、後堆[54][55]高樹鄉[56]大路關[57][58]不可勝數 。麟洛鄉因過去隸屬長治鄉,較少獨立討論,此外,杉林區竹田鄉之史料亦不多。而六堆自日治時代解體後,其後續發展欠缺考究,有待相關學者發掘。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覺羅滿保:〈題義民效力議敘疏〉,《臺灣文獻叢刊》/一四六 重修鳳山縣志十二/藝文志/奏疏,「...糾集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合鎮平、程鄉、平遠、永定、武平、大埔、上杭各縣之人...」
  2. ^ 施雅軒.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 高雄市: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 頁ⅱ. ISBN 9789577489227 (中文). 
  3. ^ 見伊能嘉矩,江慶林等譯,「臺灣文化志」。原文中的嘉應州在雍正十一年以前,分屬潮州和惠州管轄,故此處稱潮州和惠州。另鍾任壽編撰的《六堆客家鄉土誌》則認為,六堆的拓墾先民來自康熙二十七年清朝遣臺軍隊中的客籍人士。
  4. ^ 宋朝時,鎮平、平遠尚未建縣,其地屬程鄉縣(梅州)轄下的區域,為客語區。到了明洪武二年,程鄉縣被併入通行潮州話的潮州,其地並分別於崇禎七年和嘉靖四十二年,另外再分出鎮平、平遠二縣。
  5. ^ 雍正十一年,在廣東總督鄂彌達的建議下,程鄉縣改制為嘉應直隸州,下轄原潮州府的平遠、鎮平二縣和原惠州府的興寧、長樂二縣,全境均屬客語區。自此之後,來自來原潮州府下程鄉、平遠、鎮平三縣的墾民才始稱來自嘉應州。而來自粵省潮州府的墾民,除大埔豐順縣外,已幾為泛閩南語系的人群。
  6. ^ 姚瑩,〈答李信齋論臺灣治事書 〉,《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7種),「臺之民不以族分,而以府為氣類;漳人黨漳,泉人黨泉,粵人黨粵,潮雖粵而亦黨漳...」。
  7. ^ 覺羅滿保:〈題義民效力議敘疏〉,《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 種),「臺灣鳳山縣屬之南路淡水,歷有漳、泉、汀、潮四府之人,墾田居住。潮屬之潮陽、海陽、揭陽、饒平數縣,與漳、泉之人,語言聲氣相通。而潮屬之鎮平、平遠、程鄉三鄉,則又有汀州之人,自為守望,不與漳、泉之人同夥相雜。」
  8. ^ 六堆的成員組成跨越閩、粵二省墾民,而以語言認同來凝聚。
  9. ^ 從朱一貴所屬部眾的供詞可知,杜君英部有強娶民女和劫掠村社的事跡。見〈朱一貴謀反殘件〉,《臺案彙錄己集/卷一/三》(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91種)。
  10. ^ 〈朱一貴謀反殘件〉,《臺案彙錄己集卷一/四》,(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91種),「...我依允各自會了我一處民陳伯、莊勳、黃捷、陳會、福建民李國彥、李國恩、陳貴、臺灣府民蕭伯、鄭十三等五十來人...」。
  11. ^ 覺羅滿保:〈題義民效力議敘疏〉,《重修鳳山縣志十二/藝文志/奏疏》(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六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賊犯杜君英等在南路淡水檳榔林招夥豎旗搶劫新園,北渡淡水溪侵犯南路營,多系潮之三陽及漳、泉人同夥作亂。」
  12. ^ 朱一貴事件的原始資料均未見杜君英部隊主以客家墾民為主。只有藍鼎元在〈平臺紀略〉有稱在四月二十一日前,「...君英在下淡水檳榔林招集粵東種地傭工客民...」。但在清一朝的文獻中,客家墾民較多用「客仔/子」稱之,「客民」一詞指「移墾之民」者遠多於指「客家墾民」。如《馬關議和中之伊李問答/第三次問答節略》中「台灣系潮州、漳、泉客民遷往,最為強悍!」、《清初海彊圖稅/附錄臺灣府屬渡口考》中「值耿氏開藩福建,海禁弛;乃招徠客民,漳、泉、惠、潮習水者趨地利,泛海寄居也...」,以及《臺灣私法人事編》等等。
  13. ^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雜志/災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 種),「粵黨以入府無所獲,且亂自粵莊始,而一貴非粵產,因有異謀」。
  14. ^ 如江國論、胡君用均為福建漳州人,分別在下埤頭、林園加入杜君英,朱、杜分裂後均反而追討杜君英。見〈朱一貴謀反殘件〉,《臺案彙錄己集/卷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91種)。
  15. ^ 《臺灣采訪冊/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55種),「...朱一貴之亂,有偽封國公杜君英者,粵之潮洲人也。其旗賊眾最雄,閩之賊俱忿恨之。於是,合眾攻君英。諺有云:十八國公滅杜是也...」
  16. ^ 林正慧,〈閩客?福客?清代臺灣和人族群新探-以屏東平原為起點〉,《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六期》,第45頁。
  17. ^ 覺羅滿保:〈題義民效力議敘疏〉,《重修鳳山縣志十二/藝文志/奏疏》(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六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賊犯杜君英等在南路淡水檳榔林招夥豎旗搶劫新園,北渡淡水溪侵犯南路營... 鎮平、程鄉、平遠三縣之民,並無入夥。」此處的鎮平、程鄉、平遠三縣即屬康熙年間潮州府管轄的客語區。
  18. ^ 永定、武平、上杭屬福建省汀州府管轄,為閩省的客語區。
  19. ^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二上 藝文志(上)/奏疏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中稱萬丹社。
  20. ^ 李文良. 〈立大清旗,奉萬歲牌: 朱一貴事件時的「皇上萬歲聖旨牌」與地方社會〉. 《臺灣史研究》 (臺灣: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2-02, 第19卷 (第2期) (中文(臺灣)). 
  21. ^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二上 藝文志(上)/奏疏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 義民內有李直三、侯觀德... 等謀密起義,誓不從賊;糾集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 共一萬二千餘名於萬丹社... 遂分設七營,排列淡水河岸,連營固守.每營設立統領二人:先鋒營... 中營... 左營... 右營... 前營... 後營... 巡查營...
  22. ^ 《重修臺灣縣志》/卷十五/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自五月中賊黨既分閩、粵、屢相併殺。閩恆散處,粵悉萃居,勢常不敵。南路賴君奏等所糾大莊十三、小莊六十四,並稱客莊,肆毒閩人。而永定、武平、上杭各縣之人,復與粵合,諸泉、漳人多舉家被殺被辱者。」
  23. ^ 也有懷疑南下的朱一貴部隊是因清軍登陸而欲逃歸下淡水的閩籍部隊,而非前往征伐的。李文良的《清代南臺灣「客家」的移墾與社會,1680~1790》即持此觀點。但覺羅滿保的〈題義民效力議敘疏〉、藍鼎元的〈平臺紀略〉和朱一貴謀反殘件中王拔的供詞,都稱是征討,而非回歸。
  24. ^ 在朱一貴部眾的供詞中,北上追擊杜君英的皆稱追「杜君英」,而不稱追「客仔」。而王拔在供詞中,則直稱王忠是去南淡水征「客仔」,顯見南、北的征伐性質不同。
  25. ^ 李文良的《清代南臺灣「客家」的移墾與社會,1680~1790》認為往征六堆的朱一貴部隊為起於下淡水的閩籍部眾。而林正慧的〈閩客?福客?清代臺灣和人族群新探-以屏東平原為起點〉也認為朱、杜分裂後,朱一貴集團由閩籍福佬所組成,北逃的杜君英則為粵籍福佬語系部隊(即覺羅滿保所稱的「潮之三陽」),而六堆地區則係客籍集團。
  26. ^ 藍鼎元在〈諭閩粵民人〉一文中,也已改採福、客分類,而非閩、粵,稱:「...漳、泉海豐、三陽之人經過客莊,客民經過漳、泉村落,宜各釋前怨,共敦新好...」。見藍鼎元,〈諭閩粵民人〉,《重修臺灣府志/卷二十一/藝文(二)/文移》,(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
  27. ^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人物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
  28. ^ 《臺灣采訪冊/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55種),「其禍自朱逆叛亂以至於今,仇日以結,怨日以深,治時閩欺粵,亂時粵侮閩,率以為常,冤冤相報無已時。」。
  29. ^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三十六/九月初七日至十二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2種)。
  30. ^ 《臺灣采訪冊/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55種),「嗣後地方安靖,閩每欺粵,凡渡船、旅舍、中途多方搜索錢文。粵人積恨難忘,逢叛亂,粵合鄰莊聚類蓄糧,聞警即藉義出莊擾亂閩之街市村莊... 林爽文反,南路粵人蹂躪莊市尤甚。賊首莊大田、莊錫舍等,合眾力攻粵莊不得入,閩人被粵人擒殺極多。」
  31. ^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頁443。「 道光十三年,匪徒據南路大崗山逼迫鳳山城,乃借名義舉,編組六堆卻不討賊,反而焚掠無辜閩莊,不論婦女老幼肆行殺戮,附近百餘庄殆成焦土。」
  32. ^ 《軍機檔:拏獲鳳山縣焚搶番割匪徒姓名事由摘錄清單 》
  33. ^ 《台灣通紀.錄自福建通紀卷十五》
  34. ^ 簡炯仁,〈由屏東市天后宮珍藏──[義祠亭碑記]論清廷對屏東客家六堆態度的轉變〉.《臺灣風物》
  35. ^ 《鳳山縣採訪冊》:「使殃遍及於地角,粵匪益肆噬臍(枋寮水底,鳳之盡境,粵匪長驅攻圍數次)。立營頭,為中軍府(中軍李受為主,曾偉中副之,設堆分隊,號令甚嚴);假義號,以毒生靈(粵匪每作亂,輒假義民名目。咸豐三年亦然。前此林逆、蔡逆兩次滋擾時,尚俟賊匪攻城,方敢自署軍府。此番聞警即立營頭,勒派田甲攤餉,戕殺甚於逆賊。每日炮聲響震百里,縣治置若罔聞)。畢支尾,障水底寮;掘巨炮,獲全民命(下淡二里,居縣之半。被粵匪攻不破者,惟畢支尾、水底寮、坊寮三莊。其民慣習鹿銃,稍稍支持,幸人家地墳裂起巨炮一尊,受藥彈甚多,恐不繼,正籌慮問,適郡郊商人運到鉛藥百餘斤,足資抵禦。蓋天不忍此一隅盡受其毒,故不先不後偏來湊巧,俾稍挫其鋒,不至長驅入縣,多損生靈耳)。祇此一隅,餘皆焦土;」
  36. ^ 鍾任壽,《六堆客家鄉土誌》,頁178-184
  37. ^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四篇 政事篇,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頁8-9
  38. ^ 張維安、簡美玲主編. 《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 新竹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1: 頁191. ISBN 9789865470012 (中文). 
  39. ^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 [2008-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40. ^ 屏東縣政府-認識屏東-客家人文. [201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9). 
  41. ^ 李雲英, 《先鋒堆的拓墾與發展之研究》, 頁20 http://ir.nptu.edu.tw/retrieve/18633/101NPTT0785020-001.pdf?locale=zh-TW&&&&layout.style=default[失效連結]
  42.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 頁125
  43. ^ 存档副本. [202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44. ^ 如邱永章《五溝水─一個六堆客家聚落實質環境之研究》、何豔鳳《從聚落防禦空間的發展探討場所精神的變遷:以客家六堆為例》
  45. ^ 如邱春美的《六堆客家古典文學研究》、梁文建《六堆進士江昶榮及其詩文研究》
  46. ^ 林正慧《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劉相宜的《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02/096.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7. ^ 如戴佳靜的《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賴旭貞《佳冬村落之宗教與祭祀─臺灣客家社會個案研究》
  48. ^ 如曾鼎凱之《六堆歷史劇創作及展演之探究-以「1895火燒庄」為例》、邱兆蓉《蔡森泰六堆客家童謠創作之研究》
  49. ^ 如鄧明珠的《屏東新埤客話研究》、賴淑芬的《屏東佳冬客話研究》
  50. ^ 邱羽翎《屏東縣六堆地區客語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生族群認同與客語學習態度之研究》、曾瑞杰《六堆地區國小客家傳統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客家獅為例》
  51. ^ 楊欣宜《由農地變遷論六堆客庄地區發展第六級產業評估指標之研究》、鄒富梅《六堆客家花浴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52.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 頁126
  53. ^ 李雲英, 《先鋒堆的拓墾與發展之研究》http://ir.nptu.edu.tw/retrieve/18633/101NPTT0785020-001.pdf?locale=zh-TW&&&&layout.style=default[失效連結]
  54. ^ 夏雯霖《清末後堆地方傳統聚落之研究》
  55. ^ 羅娟芝《清代屏東內埔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遷》
  56. ^ 曾坤木的《客家夥房之研究---以高樹老庄為例》
  57. ^ 莊青祥《屏東高樹大路關地區之拓墾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58. ^ 鍾玉桂《六堆客家區域移民及文化適應之探究— 以內埔鄉大和社區為例》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42319/File_78996.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