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自由邦

普魯士自由邦(德語:Freistaat Preußen)是德國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於1918年-1947年存在的邦。

普魯士自由邦
Freistaat Preußen
德意志國的邦
1918年—1947年
Flag of 普魯士
旗幟 (1918–1933)
紋章 (1918–1933) of 普魯士
紋章 (1918–1933)

1925年時德國的州,水色的部分是普魯士邦
國家德意志國
首府柏林
面积 
• 1925年[1]
292,695.36平方公里(113,010.31平方英里)
人口 
• 1925年[1]
38,175,986
政府
帝國總督 
• 1933-1935
阿道夫·希特勒
• 1935-1945
赫爾曼·戈林(代理)
邦總理 
• 1918 (首)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 1933-1945 (末)
赫爾曼·戈林
歷史時期戰間期/二戰
1918年11月9日
• 事實上廢除
1935年1月30日
1947年2月25日
前身
继承
普魯士王國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波兰人民共和国
苏联
今属于 德国
 波蘭
 俄羅斯
 立陶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革命導致普魯士王國解體後,普魯士改成自由邦。普魯士州在威瑪共和時代占德國國土和人口的過半數[2],是德國最重要的邦。德國首都柏林也是邦首府所在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普鲁士在盟軍佔領時期的1947年被命令廢止,原普魯士州領土分別被併入波蘭蘇聯,以及四國佔領區。

歷史

编辑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威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威玛宪法。根据威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州,即“普鲁士自由州”(Freistaat Preußen),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但凡尔赛条约将原普鲁士王国的西普鲁士省波森省上西里西亚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波蘭第二共和國东普鲁士默麦尔割让给立陶宛莱茵兰的南部地区成立萨尔区,石勒苏益格北部割让给丹麦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州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虽然东普鲁士因为其特殊位置导致该选区偏向右倾,但柏林的普鲁士政府一直坚持民主化举措。尤其是在海因里希·布吕宁总统内阁英语Presidential_cabinets_of_the_Weimar_Republic上台、1930年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第二大党后,被称作“民主堡垒”(德語:Demokratisches BollwerkBollwerk der Demokratie)的普鲁士维持对纳粹党服和公民加入反宪法政党如纳粹党及德国共产党的严格禁令。1931年,柏林警察局对阿道夫·希特勒的逮捕令遭布吕宁政府驳回,随后普鲁士政府罗列了纳粹党的反宪法活动,汇总在一份档案中提交给中央政府,据此布劳恩普鲁士政府对普鲁士的纳粹冲锋队下达禁令,在普鲁士政府的坚持下,布吕宁的帝国政府也终于同意对纳粹的准军事部队实施严格管制[3]。1932年,纳粹党在普鲁士州选举中取得优势,但亦未能单独执政,随后时任德国总理帕彭发动普鲁士政变,废除奧托·布勞恩的魏玛联盟看守政府,使普鲁士民选的自治机构事实上陷入瘫痪。希特勒上台执政后,通过《帝国与各州统合法令英语Provisional Law and Second Law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tates with the Reich》和《重建帝国法英语Law_on_the_Reconstruction_of_the_Reich》废除地方自治,1934年由德国国会议长赫尔曼·戈林兼普鲁士州总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余部分分离开来”。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國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州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苏联,以及四国盟軍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共同瓜分。

1949年東德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尔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东德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州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脚注

编辑
  1. ^ Beckmanns Welt-Lexikon und Welt-Atlas. Leipzig / Vienna: Verlagsanstalt Otto Beckmann. 1931. 
  2. ^ 1925年時點的統計,人口38,175,986人(德國全體的61.17%)、面積292,695.36 km²(德國全體的62.44%)。
  3. ^ Clark: Preußen. 2007, S. 729 f.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