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喙鯨

哺乳动物物种

貝氏喙鯨學名Berardius arnuxii),旧称贝尔氏喙鲸,有時又被稱為巨瓶鼻鯨北太平洋瓶鼻鲸巨四齿鲸北太平洋四齿鲸以及北方四齿鲸。牠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現生種喙鯨。1881年,俄羅斯一位地方首長Nicholas Grebnitzki在白令海發現未知的大型喙鯨頭骨,之後由學者Leonard Stejneger在1883年時提出學名。牠們一度曾被視為其近親阿氏貝喙鯨(Berardius arnuxii)的北方變種,直到1910年學者True F.在論文中提出完整樣本觀察報告,確認兩者是獨立的兩個物種。在日本外海,由於其龐大的體型且常在岸邊出現,使之成為商業捕鯨的目標,特別是在日本的千葉縣(chiba),貝氏喙鯨極具商業價值,多以新鮮鯨肉或肉乾販售。貝氏喙鯨在日本被稱為“tsuchi-kujira”(假名寫作“ツチクジラ”,漢字為“槌鯨”),“tsuchi”是一種形狀像瓶子的老式木槌,“kujira”意思是“鯨”。與其他喙鯨相同,貝氏喙鯨生存於較深的海域,對研究工作而言是一大挑戰。一直以來對牠們的研究主要來自於解剖日本捕捉到、或隨後在市場上販售的樣本。

貝氏喙鯨
貝氏喙鯨的圖繪與體型比較圖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鲸下目 Cetacea
科: 喙鲸科 Ziphiidae
属: 贝喙鲸属 Berardius
种:
貝氏喙鯨 B. bairdii
二名法
Berardius bairdii
Stejneger, 1883
貝氏喙鯨的分布

基本資料

编辑

其他俗名:Farester Bottlenose Whale(英)、plevun(俄)、tcha-dhankigan agalusach阿留申群島方言)

脊椎骨數量:頸椎7塊,胸椎10-11塊,腰椎12-13塊,尾椎17-19塊,總計47-49塊脊椎骨。

出生時身長體重:4.5-4.6m、體重未知

最大身長體重記錄:雄-約12m、10,000kg以上;雌-12.8m、11,000kg以上

壽命:雄 84年、雌 54年

外型特徵

编辑

貝氏喙鯨的身軀長而接近管狀,整體外觀粗壯但不肥胖,成年雌性略大於雄性,肚圍最寬處約為體長的50-60%。背鰭在比例上顯得相當小(高度約為體長的3%),位於背部中央後方,後緣筆直或內凹而呈鐮刀形,末端通常渾圓。胸鰭長度約為體長的8-13%,末端呈鏟狀或圓弧形。尾柄強壯有力,呈兩側扁平;尾鰭相當寬闊(兩側距離接近體長的26-30%),中央有凹刻。額隆明顯且呈球狀(但不如瓶鼻鯨般高聳),至嘴喙基部傾斜度變得較為平緩。嘴部曲線長而彎曲,末端彎曲上翹。由於下顎比上顎來得長,即使閉上嘴巴,下顎尖端的兩顆巨大三角形牙齒在嘴巴閉上時仍可清楚看見,另有兩顆較小的牙齒位於大牙後方,當牠們閉嘴時無法看見。不同於大多數喙鯨類,貝氏喙鯨無論雌雄都有明顯外露的牙齒。

由於貝氏喙鯨有以牙齒彼此磨擦身體的行為,體表常有長長的刮傷痕跡,多半自額隆後方開始延伸至背部與側腹,有時連腹部也有。未達性成熟的個體,外觀通常呈石板一般的淺灰色,傷痕通常很少;成熟個體體色會轉為深灰至黑色,傷痕明顯增多,至年老時由於傷痕的累積,外觀可能如大理石般斑駁。腹部常有雲霧狀的白色斑塊,特別是在喉嚨、肚臍與生殖裂附近。由於矽藻(diatom)附著的關係,外觀可能會呈現棕或淺綠褐色。

分布

编辑

貝氏喙鯨分布於北太平洋溫帶,並包括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等周邊海域,其中以生活於日本周邊的族群研究最為深入。貝氏喙鯨多半於深層水域活動,只有在大陸棚非常狹窄的海域才會在近岸區出現。出現密度最高的地方為大洋中部且海底有斷崖或海底山脈的海域,多在北緯35度以北發現,一般而言不會在北緯34度以南出現,或是進入黃海(Yellow Sea)或東海(East China Sea)。在冬季與春季的鄂霍次克海,曾目擊到牠們在浮冰群中、有些甚至在其間的狹窄裂縫中游動。在北太平洋東部,貝氏喙鯨的分布由白令海南半部,沿阿留申群島,南至約北緯二十八度的加州外海,有時會進入加利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

習性

编辑

雖然貝氏喙鯨被人類獵捕的歷史相當長久,但對於其族群的研究仍不夠深入。牠們通常會組成緊密的群體,一般達3至10頭左右,最多曾有50頭以上的記錄,會同時潛水與上浮;不過牠們偶爾會獨自行動,而且似乎沒有援助受傷同伴的習性。曾觀察到一個大群體分散為數個小群,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原本的規模,這可能是未知的社交行為之一。科學家對一項事實感到迷惑:被捕獲的貝氏喙鯨中,2/3以上為雄性,理論上體型較大的雌鯨應該更容易成為捕鯨者的目標。該鯨種的擱淺記錄相當罕見,但在墨西哥曾經有1群7頭,包含4頭成年雄鯨與2頭成年雌鯨的小群體集體擱淺記錄。

貝氏喙鯨對於船隻等有較高的警戒心,牠們有時會有躍身擊浪浮窺,以及胸鰭或尾鰭猛然拍擊海水表面等海面行為,但下潛時似乎不會揚起尾鰭(即所謂的鯨尾揚升)。牠們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遠離海面的地方深潛,潛水時間通常在25-35分鐘左右,45分鐘以上也不算少見,已知最長可達67分鐘,可潛至2,400公尺深處,一般覓食深度約為1,000公尺。在海面停留的時間多半不超過5分鐘,換氣15次左右後會再次下潛,噴氣低矮而呈樹枝狀。牠們優秀的潛水能力似乎仍無法避開掠食者的侵襲,曾在日本外海捕獲的虎鯨胃中發現其殘骸,也曾在體表發現虎鯨留下的齒痕。

生殖

编辑

對於貝氏喙鯨的生殖狀況了解不多,交配期間約在每年10至11月,懷孕期可能為10或17個月,產期多位於3至4月之間,哺乳持續時間未知,雌鯨可能每2到3年才產1胎。牠們可能是鯨目中的特例之一,雄鯨比雌鯨更早達性成熟且活得更久,所以在族群中成年雄鯨的數量通常會比雌鯨來得多,老雄鯨可能在牠們的社群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有些研究者推測,雄鯨會幫忙照顧已斷奶的幼鯨,如此一來可增加雌鯨的生育率。

食性

编辑

貝氏喙鯨主要捕食底棲性與中深層海域的生物,似乎以槍烏賊為主食,其他尚有、鼠尾鱈(rattail)、章魚等。偶爾也會捕食鯖魚沙丁魚等魚類。日本外海在夏季與秋季時對牠們而言是重要的覓食場,因有親潮(Oyashio Current)流經而使該處具高生產力。

現狀

编辑

對於貝氏喙鯨的所有族群皆無可靠的統計資料,總數可能不到10,000頭。美國西海岸(不包括阿拉斯加周邊海域)僅約400頭;日本統計當地約有6,000頭,其中約有2/3位於太平洋沿岸,東日本海約1,260頭左右,而鄂霍次克海則有約660頭。貝氏喙鯨曾是商業捕鯨的對象,包括前蘇聯加拿大、美國等皆曾少量捕捉,日本自17世紀在東京灣開始捕殺貝氏喙鯨,1840年以前年獲量多在25頭以下;至1891年引入捕鯨砲後捕鯨業開始在各地海域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北太平洋都是其作業海域,估計在1948至1986年間日本捕殺了將近4,000頭貝氏喙鯨,其中以1952年最多,該年約有300頭被捕殺。目前(2002年資料)日本每年的捕鯨配額為日本海8頭、南鄂霍次克海2頭、太平洋沿岸52頭。

參考書目

编辑
  1. ^ Taylor, B. L.; Baird, R.; Barlow, J.; Dawson, S. M.; Ford, J.; Mead, J. G.; Notarbartolo di Sciara, G.; Wade, P.; Pitman, R.L. Berardius bairdi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30 June 2008]. 
  • 馬克‧卡沃達著;馬丁‧卡姆繪圖;陳順發翻譯,《鯨與海豚圖鑑》,貓頭鷹出版社,1997 [民86]:106-107頁。 ISBN 957-9684-16-2
  •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Alfred A. Knopf, 2002: p260-263. ISBN 0-375-41141-0
  • Mark Carwardine / illustrated by Martin CammDorling, 《DORLING KINDERSLEY HANDBOOKS: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Dorling Kindersley, 1995: p106-107. ISBN 0-7513-2781-6
  • TOSHIO KASUYA, 《Giant Beaked Whales (Berardius bairdii and B. arnuxii)》, edit by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etc.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2: p519-522. ISBN 0-12-551340-2
  • Kenneth C. balcomb, III, 《Baird's Beaked Whale - Berardius bairdii Stejneger, 1883; Arnoux's Beaked Whale - Berardius arnuxii Duvernoy, 1851》, edited by Sam H. Ridgway and Sir Richard Harrison, F.R.S. 《Handbook of Marine Mammals, Volume 4: River Dolphins and the Larger Toothed Whales》, Academic Press, 1989. p261-288. ISBN 0-12-588504-0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