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寄生植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菟絲子屬為莖的全寄生植物,宿主是產於巴基斯坦金合歡屬植物。

寄生植物是指植物的整個或部分生命週期,其營養乃全部或部分來自其他植物(寄主植物)者。寄生植物具特化的根,稱作 吸器(haustorium),會穿過宿主的組織達到木質部、或韌皮部,或二者皆有以吸取水份及養份。

目前已發現營寄生的開花植物大約有19科,4,100種[1]

分類

[编辑]

寄生植物具有下列的特性:

  • 1a. 專性寄生(obligate parasite)——當寄生物沒有宿主時便無法完成其生活史者。
  • 1b. 兼性寄生(facultative parasite)——當沒有宿主時,寄生物仍可以完成其生活史者。
  • 2a. 莖寄生植物——寄生物著生(寄生)於宿主的莖。
  • 2b. 根寄生植物——寄生物著生於宿主的根。
產於南非北開普省Namaqualand的全寄生性植物Hyobanche sanguinea
  • 3a. 全寄生植物(Holoparasite)——植株幾乎不具葉綠素,而完全寄生於另一植物的植物。
  • 3b. 半寄生植物(Hemiparasite)——植株在自然狀態下是寄生性的,但本身具有某種程度的光合作用能力。半寄生植物可能僅吸取宿主的水份礦物質,但還是有多種半寄生植物從宿主吸取有機營養素

半寄生植物,可能可以應用到多個上述的三組特性之某一特性,例如:

  • 生長於西澳Nuytsia floribunda(Labill.) R.Br.(桑寄生科)是一種「專性寄生」的「半寄生」植物。
  • 而分布歐洲到西亞的列當科植物Rhinanthus minor L.(Yellow rattle)是一種「兼性」「根部」「半寄生」植物。
  • 槲寄生是「專性」「莖」的「半寄生」植物。
澳洲西部的Nuytsia floribunda(Labill.) R.Br.(桑寄生科)是一種專性寄生的半寄生植物
列當科植物Rhinanthus minor L.(Yellow rattle)

全寄生植物則一定是專性的,因而僅需二個詞,例如:菟絲子是「莖」的「全寄生」植物;產於非洲的Hydnora africana Thunb.是一種寄生於「根部」的「全寄生」植物。

重要性

[编辑]
Newly emergent snow plantSarcodes sanguinea), a fungus parasite

宿主

[编辑]

有些寄生植物能廣泛寄生於許多不同種類的宿主,例如:菟絲子屬無根藤屬Odontites verna。相對的,另一些寄生植物的宿主僅限於某些種類,甚至具專一性(specific):全寄生性的Epifagus virginiana只寄生在美洲的大葉山毛櫸Fagus grandifolia);霸王花的宿主是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植物寄生於真菌

[编辑]

大約有400種開花植物及1種裸子植物寄生在菌根菌(真菌)上。這些植物被稱為菌媒介異營植物(Myco-heterotrophs),而不稱為寄生植物。這類的植物利用真菌寄生在其他植物所形成的網路系統,與真菌共同分享來自宿主所固定的碳源[4]。例如:

種子特性

[编辑]

寄生植物的種子,其萌發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能是化學性的、或是機械性的,而且這些方式通常還得視其為寄生或是寄生來決定。根寄生與莖寄生的種類都演化出一種或多種尋找到宿主的方法來保證其種子得以萌發。由於種子本身所攜帶的供種子萌發的資源少,為了在沒有宿主提供營養時期得以萌發,它們需要相當地接近宿主,還有部份的原因是大部份的寄生植物,無法進行自營生活(進行光合作用以自行製造養份)以支應其幼苗早期生長所需的營養需求。[7][8]

寄生宿主根部種類

[编辑]

寄生於宿主根部的種類傾向於採取化學的方法萌發,為了能順利萌發,種子必需與宿主相當地接近[7][8]。例如,獨腳金Striga asiatica)的種子必需在距宿主3毫米至4毫米的距離之內,才能得到宿主根部的化學訊號(signal)而開始其萌發機制。寄生植物"感知"到的化學訊號,乃是在極近的距離下,由宿主根系所釋出並溶淋至根系附近的土壤中。這些化學訊號是多種的化合物,在土壤中並不穩定,容易被降解(degrade,分解),並且只會散布到根系有限的距離內(通常僅數米)。寄生植物的種子在土壤中如果距離宿主夠近,便能藉由土壤中這類化合物形成的梯度,朝向宿主萌發。此類的獨腳金酮化合物(strigolactones)能刺激種子內的乙烯合成而促使之發芽[7][8]

有多種可促使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化合物,第一個被分離出來的是獨腳金醇Strigol,最早是由非宿主植物棉花所分離出,但後來在玉米小米這類宿主作物中找到。這些刺激種子萌發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專一性,其他此類的化合物還包括高粱的獨腳金酮sorgolactone紅苜蓿red clover的列當醇orobanchol及alectrol,以及日本野百合Lotus japonicas豆科)的5-deoxystrigol。經由植物類胡蘿蔔素合成途徑產生的Strigolactones是維他命A代謝物類化合物(apocarotenoids),同時它也是菌根菌的生長訊號化合物。[8][9]

寄生宿主莖部種類

[编辑]

不像大部份的寄生於宿主根部的種類之胚乳具有足夠的資源(營養)可提供發芽之用,寄生宿主莖部的種類可以在發芽後存活一小段時間。例如,菟絲子種子,在掉落土表後,可以維持長達5年的休眠期,種子胚乳裡的養份可提供它萌發時所需的能量,一旦萌發,在種子資源耗竭前,它有6天的時間讓它與宿主建立起連結(生成吸器進入宿主)[7]

菟絲子於土表上萌發後,其幼在找到宿主前可成長至68厘米長。它有二種方法可以找到宿主:菟絲子的莖可以"感知"到宿主的"氣味",並朝向宿主生長。科學家取(α-pinene, β-myrcene, and β-phellandrene)等採自蕃茄植株的化合物,試驗C. pentagona的幼,發現,它會會朝著這些化合物的方向生長[8]。另外的研究則指出,經由植株附近植物反射的光質光量),菟絲子可以選擇具有高產量的植物,因為這些植物片反射的光會顯示出其中的葉綠素含量[10]。一旦菟絲子發現了宿主,便會纏繞上宿主的莖。此時其不定根會穿入宿主的莖,發育成特化的吸器與宿主的維管束組織產生連結;在其生長過程中,它會產生多個吸器與宿主連結。[7][8][10]

台灣的寄生植物

[编辑]

台灣有7科、35個分類群的寄生植物記錄[11]

  1.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18種)
  2. 蛇菰科Balanophoraceae(4種)
  3. 列當科Orobanchaceae(4種)
  4. 旋花科Convolvulaceae(3種、2變種即5
  5. 帽蕊草科Mitrastemonaceae(2種)
  6. 樟科Lauraceae(1種)
  7. 遠志科Polygalaceae(1種)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Nickrent, D. L. and Musselman, L. J. 2004. Introduction to Parasitic Flowering Plants. The Plant Health Instructor. DOI: 10.1094/PHI-I-2004-0330-01 存档副本.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2). 
  2. ^ Parasitic Angiosperms Used for Food?. [201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8). 
  3. ^ Sclerenchymatic guillotine in the haustorium of Nuytsia floribund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網頁說明此由厚壁細胞構成、類似斷頭臺構造的形成及功用。
  4. ^ 4.0 4.1 S. Yang, D.H. Pfister "Monotropa uniflora plants of eastern Massachusetts form mycorrhizae with a diversity of russulacean fung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此研究指的是北美洲的單花錫杖花。
  5. ^ 5.0 5.1 Western Australia's Incredible Underground Orchid. ScienceDaily.com (ScienceDaily). 9 February 2011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6. ^ matsiman.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8). 
  7. ^ 7.0 7.1 7.2 7.3 7.4 Scott, P. 2008.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plants: parasitic plants. John Wiley & sons pp. 103–112.
  8. ^ 8.0 8.1 8.2 8.3 8.4 8.5 Runyon, J. Tooker, J. Mescher, M. De Moraes, C. 2009. Parasitic plants in agriculture: Chemical ecology of germination and host-plant location as targets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A review.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views 1. pp. 123-136.
  9. ^ Schneeweiss, G. 2007. Corelated evolution lof life history and host range in the nonphotosynthetic parasitic flowering plants Orobanche and Phelipanche (Orobanchaceae). Journal Compilation. European Society for Evolutionary Biology. 20 471-478.
  10. ^ 10.0 10.1 Lesica, P. 2010. Dodder: Hardly Doddering. Kelseya Newsletter of Montana Native Plant Society. Vol 23. 2, 6
  11. ^ Hsieh, C.-F. 2003. Composition, Endemism and Phytogeographical affinities of the Taiwan Flo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Fl. Taiwan, 2nd ed. 6: 2. 2003.

延伸閱讀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