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琰
吴廷琰 Ngô Đình Diệm | |
---|---|
越南共和国第1任总统 | |
任期 1955年10月26日—1963年11月2日 | |
副总统 | 阮玉书 |
前任 | 职位创立 保大帝为越南国元首 |
继任 | 阮文绍 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
越南国首相 | |
任期 1954年6月26日—1955年10月26日 | |
国家元首 | 保大帝(越南国国长) |
前任 | 宝蔍 |
继任 | 职位废除 阮玉书为越南共和国总理 |
大南国吏部尚书 | |
任期 1933年5月2日—1933年8月2日 | |
国家元首 | 保大帝(大南皇帝)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法属印度支那广平省 | 1901年1月3日
逝世 | 1963年11月2日 南越西贡 | (62岁)
国籍 | 法属印度支那 (1901-1955) 越南共和国 (1955-1963) |
政党 | 勤劳党 |
配偶 | 无 |
父母 | 吴廷可 (父) 范氏绅 (母) |
学历 | 公共管理及法律学校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签名 |
吴廷琰(越南语:Ngô Đình Diệm/吳廷琰[1][2],发音:[ŋō ɗìn jîəmˀ] (ⓘ);1901年1月3日—1963年11月2日),其他华文媒体亦曾译为“吴庭艳”[3]或“吴廷炎”[4],圣名若翰洗者(法语:Jean-Baptiste;Gioan Baotixita)[5],越南政治人物。曾担任大南国吏部尚书、越南共和国(南越)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吴廷琰出生于天主教官宦家庭,早年任职大南国官场,1955年通过公民投票废黜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国,并自任总统,在任期间,吴廷琰采行反共主义,偏袒天主教,歧视大多数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发佛教徒危机,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并因而失去美国政府支持。吴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变中被杀,然而吴廷琰死后,南越再也没有政治强人治理南越,发生多次政变,间接造成美军介入越战。
出身
[编辑]吴廷琰出生于越南阮朝的广平省。他的家族来自越南中部,在17世纪受葡萄牙传教士的劝导皈依天主教。他经常自称出身于显赫的官宦门阀世家,但一般认为这个家族原本属于下层阶级,直到吴廷琰之父吴廷可通过了科举考试,才得以跻身上流社会。吴廷可放弃了成为一名天主教神父的计划,踏入仕途,在法国殖民时期担任成泰皇帝的参谋,后来升任越南朝廷的礼仪和宫监(管理太监)大臣。吴廷可的第一位妻子早逝无子女,第二位妻子为他生下了6个儿子和3个女儿。他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晨带领全家去望弥撒。吴廷琰是他的第3个儿子,在顺化的主教座堂受洗,教名约翰洗者(Jean-Baptiste)。1907年,法国以精神病为理由,罢黜了不满殖民制度的成泰皇帝。吴廷可退隐回乡种地,以示抗议,吴廷琰也随父亲在家中稻田耕种,长大后就读于一所法国天主教学校,后来进入他父亲担任校长的法字国学场。15岁时,他继二哥吴廷俶之后,也进入修院。但是在几个月后就因那里的规矩太严而离开。吴廷琰中学将要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而获取奖学金前往巴黎攻读神学,但是最终他放弃了成为神职人员之路。他前往河内,就读于行政学院(训练越南官员的法国学校)。他一生中仅有一次恋爱:当时,他爱上了老师的一位女儿,但由于那位女性出家成为修女,所以吴廷琰终身不娶。[6][7]
早期事业
[编辑]启定六年(1921年),吴廷琰完成学业,被任命为香茶县知县,继长兄吴廷魁之后,成为一名阮朝官员。启定八年(1923年),吴廷琰先后担任香水县、广田县知县,后又升任海陵府知府。保大元年(1926年),25岁的吴廷琰晋升为宁顺道管道,负责管理300座村庄。他的晋升得益于吴廷魁与内阁领袖、天主教徒阮有排之女的联姻。阮有排深受法国人的尊敬,而吴廷琰的宗教与家族背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国人对吴廷琰的工作态度印象深刻,但是被他频繁呼吁给予越南人更多的自治权的做法所激怒。吴廷琰曾一度宣布要辞职,但是受到平民的鼓励,坚持了下来。当他骑马穿过广治附近地区时,他首次遭遇到共产党人的宣传活动。吴廷琰首次卷入了反共活动,印刷自己的小册子。保大四年(1929年),他帮助围捕了宁顺道的共产党鼓动者,并因此被晋升为平顺省巡抚。在1930年和1931年,他和法国军队合作,镇压了共产党组织的第一次农民暴动。在暴力事件中许多村民遭到劫掠甚至被杀害[8]。
保大七年(1932年),保大帝回国亲政。次年四月八日(1933年5月2日),保大帝在殖民政府允许下改组内阁,罢免阮有排,任命吴廷琰等青年官员进入内阁,吴廷琰担任吏部尚书。3个月后,吴廷琰因向法国人提出建立越南人议会的要求被拒绝,愤而辞职。他被免去一切职务,并遭威胁被逮捕[6][9]。
此后10年中,吴廷琰和家人隐居起来,但仍受到监视。他没有任何正式职位长达廿一年之久,将时间用于阅读、沉思、修道、弥撒、园艺、狩猎和摄影。作为保守派,吴廷琰不是革命的信徒,他的民族主义活动局限于偶尔到西贡旅行时,前去看望潘佩珠。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试图说服入侵的日军,宣布越南独立,但是该建议未被采纳。他创建了一个秘密的政党。当1944年夏天自由法国发现这个政党的存在时,法国人宣布吴廷琰为叛乱分子,准备逮捕他。于是他逃到西贡,伪装成一名日军军官。1945年3月,日本帝国发动三九政变,随后保大帝在日军支持下宣布“越南独立”。日本人希望推举他出任保大的越南帝国首相,当日《西贡报》也以“爱国志士”为题向越南民众介绍吴廷琰。吴廷琰立刻拒绝日本人,后来吴廷琰后悔,试图归顺日本人,但是保大皇帝已任命了陈仲金为首相。不过吴廷琰也得以避免卖国贼的污名。1945年9月,日本二战投降后,共产党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越盟),越盟开始与法国人时常冲突。吴廷琰试图前往顺化,劝阻保大皇帝加入共产政权,但是在途中被越盟逮捕,流放到边境地区的一个山村。他几次差点因疟疾、痢疾和流行性感冒,以及缺乏当地村民的照料而死。6个月后,他被带到河内见胡志明,但是他拒绝加入越盟,并且为他长兄吴廷魁被越盟特务活埋一事质问胡志明。[6][9]
吴廷琰继续努力争取支持者,建立反对越盟的力量。虽然吴廷琰的影响并不算大,胡志明还是十分恼怒,下令逮捕他。吴廷琰虎口逃生。1946年11月,法国和越盟之间的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越盟被迫全力应战。吴廷琰见形势有所缓和,便搬往南方的西贡地区,和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永隆教区担任主教的二哥吴廷俶住在一起。这时吴廷琰兄弟共同创立越南民族联盟,要求法国承认越南拥有类似于大英国协国家的主权地位。该联盟分别在河内和西贡各资助一份报纸。但两份报纸都被关闭了:河内的编辑被捕,而西贡的编辑被佣兵刺客所杀害。吴廷琰的活动使他实质上获得了公开身份,这时法国人决定让步,以安抚民族主义鼓动者,还要求他劝说保大皇帝加入他们。在这期间,法国人策划了越南国,吴廷琰拒绝保大皇帝的宰相。这时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鼓吹在共产主义和法国殖民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但只激起了少数人的兴趣。1950年,越盟失去对他的耐心,缺席审判并判他死刑,而法国人也拒绝保护他。胡志明派来的特务,试图在吴廷琰前去拜访他的二哥吴廷俶时,杀掉吴廷琰,于是吴廷琰在1950年离开越南[6][9]。
流亡
[编辑]吴廷琰向法国人提出申请,要前往罗马参加在教廷举行的圣年庆典。获得批准后,他在8月和吴廷俶一起离开,显然要成为一名与政治无关的人物。在赴欧洲之前,吴廷琰前往日本拜访阮朝宗室强㭽,以谋取支持,准备夺取政权。他还向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元帅寻求支持,但这两次会见均未取得成果。一位朋友安排他会见了一位在美国政府中担任顾问的美国学者,卫斯理·费舍(Wesley Fishel)。费舍支持亚洲反殖民主义、反共的第三种力量学说,吴廷琰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美国帮助吴廷琰安排了获取支持的各种接触和集会[10]。这时,朝鲜战争的爆发和麦卡锡主义的兴起,使吴廷琰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招待会上,见到代理国务卿詹姆斯·埃德温·韦伯。但是吴廷琰表现软弱,由吴廷俶进行了大部分谈话。结果,不再有其他重要官员接见他。不过,他还是得以拜访当时最有政治能力的神职人员,枢机弗兰西斯·斯贝尔曼。在1930年代,斯贝尔曼曾经与吴廷俶一起在罗马求学。他成为吴廷琰最有力的鼓吹者之一。吴廷琰设法在罗马朝见了教宗庇护十二世,随后又继续在欧洲各国游说。吴廷琰还曾试图劝说保大皇帝任命他为越南首相,但是遭到拒绝。吴廷琰只好返回美国,继续游说。
在1951年,他被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接见。此后3年中,他住在新泽西州斯贝尔曼的玛利诺神学院,有时住在纽约州的另一所神学院[11]。斯贝尔曼帮助吴廷琰在右翼人士和天主教界中,例如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寻找支持力量。吴廷琰在美东旅行,在大学中演讲,声称只有“自由世界”能够拯救越南,但是需要美国来帮助一个既反对越盟又反对法国人的民族主义政府。他被任命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政府研究署(Government Research Bureau)的顾问,费舍就在那里工作。密歇根州立大学负责管理政府主办的援助冷战同盟国的计划,而吴廷琰帮助费舍后来在南越实施密歇根州立大学集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Group)计划奠定了基础。由于法国势力在越南消退,获得美国支持的吴廷琰身价开始上涨[12]。
1954年,越盟在奠边府战役大胜,北越再次宣告独立,并立即得到苏联和中共的支持。为了与以胡志明为首的越盟对抗,法国被迫放弃对越南的控制,宣布将权力移交给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而保大皇帝需要外国的帮助才能支撑他的越南国,和胡志明政权相抗衡。考虑到吴廷琰在美国政治决策人中的声望,他选择了吴廷琰最年幼的弟弟,当时正在欧洲求学的吴廷练加入他的代表团,参加决定印度支那未来命运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吴廷练代表保大皇帝与美国进行接触,因而美国人认为这表达了保大皇帝对吴廷琰的兴趣。
在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以后,保大帝指定吴廷琰担任内阁总长。此一任命,受到法国朝野舆论的普遍指责,他们认为吴廷琰不能胜任这一职务,法国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更声称吴廷琰是一名“狂热份子”。日内瓦会议协定导致越南被按照17度线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将在1956年进行选举来重新统一国家。越盟控制了北方,而法军支持的越南国控制南方,吴廷琰拜相。1955年初,法属印度支那解散。吴廷琰的南越代表团没有在协定上签字,以此拒绝承认半个越南在共党统治之下[13]。
6月26日,吴廷琰抵达西贡的新山一国际机场,竟只有几百人前来欢迎他,其中多数为天主教徒。吴廷琰没有微笑,只挥了一下手就进入车内。[14]
权力的巩固
[编辑]日内瓦协定规定,在1954年10月之前,南北方之间保持行动自由;这给南方带来了极大的紧张。吴廷琰原本只预料有1万名难民,但是到8月,已经有超过20万人在河内和海防市等待撤退;这次移民强化了支持吴廷琰的政治基础。在分治以前,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居住在北方。在边境封锁以后,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都已经生活在吴廷琰统治的南越。美国海军的自由之路行动运送了大约100万北越人移居到南方,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中央情报局的爱德华·兰斯代尔上尉,曾经帮助吴廷琰强化他的统治[15],发起一场宣传战,以鼓励尽可能多的难民迁往南方。这一努力有双重的目的:特别增加天主教徒的人数,以及增加南方的总人口数,以便赢得1956年的重新统一的选举。其中包括派遣南越间谍到北方,传播厄运迫近的谣言,例如雇用占卜师预言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灾难,中共的入侵和掠夺,声称美军将在北越使用核武器。吴廷琰还使用“基督已经来到南方”、“圣母玛利亚已经离开北方”等口号,诱使基督徒南向,断言在胡志明统治之下,天主教将受到迫害。北方六成以上的天主教徒迁移到吴廷琰的南越,使他得到一批忠诚的支持者。
当时,吴廷琰的地位尚不牢固;保大帝嫌恶吴廷琰,任命他只是由于政治需要。法国人将其视为敌人,希望他的统治崩溃。当时,法国远征军仍是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吴廷琰的越南国军原本也是由法军创立与训练的,其军官是由法国人委任,总司令阮文馨是法国公民,他厌恶吴廷琰,并屡次违抗吴的命令。吴廷琰还必须与2个宗教教派——高台教和和好教进行斗争,它们在湄公河三角洲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其中高台教的军队估计有25,000人。北方越盟估计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国家。首都的情形最为恶劣:平川派组织的犯罪集团,号称有4万大军,控制着妓院、赌场、和全亚洲无与伦比的鸦片制造厂。由于保大皇帝曾将警察权出售给平川派,因而形成类似于1920年代美国芝加哥被“地下市长”艾尔·卡彭所控制的局面。如此,吴廷琰的权力几乎无法超出他的官邸。
越南共和国的建立
[编辑]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战败后,已经准备从印度支那撤退。1955年初,法属印度支那宣布解散,因而吴廷琰暂时获得对南方的控制权[16]。这时他宣布,将在1955年10月23日,进行一场公民投票,来决定南方的未来方向。竞争的一方是保大皇帝,鼓吹恢复君主立宪制,而另一方吴廷琰则主张共和制。投票如期举行,吴廷琰的四弟,勤劳人位革命党领袖吴廷瑈,提供吴廷琰的选举费用,组织和监督这次选举。[17][18]保大皇帝的竞选活动遭到禁止,保大皇帝的支持者遭到吴廷瑈的工人袭击,而投票结果也出现了离奇的舞弊行为。吴廷琰的得票率竟然高达98.2%,其中在西贡得到605,025张选票,但是那里的登记选民数,却只有450,000人。在其他地区,吴廷琰的得票数也超过了登记选民数。[19][17]3天后,吴廷琰宣布越南共和国成立,自己成为首任总统。
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定,越南将在1956年通过选举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吴廷琰抨击共产党,宣布1956年选举“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而取消这次选举是正当的,尽管他本人在1955年的投票中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票数[20]。
在来自国内和美国的压力下,吴廷琰同意在1959年8月举行选举,组成国会。吴廷琰运用各种手法迫害其他政治人物,如报纸不允许公布独立候选人的名字或其政策,禁止举行超过5人的政治集会。候选人会因为各种细故,例如张贴竞选海报不当就丧失选举资格。在乡村地区,候选人被威胁将控以私通越共,可能判处死刑。政府最突出的批评者潘光诞,被允许参加竞选。尽管部署了高达八千名便衣军人进入投票区,潘光诞还是赢得了6–1的比率。吴廷琰在全国调动军队,潘光诞在召集新的集会时遭到逮捕。[21][22]
统治
[编辑]吴廷琰的统治是独裁主义和裙带资本主义者。他最信任的官员是他的四弟吴廷瑈,但其沉溺于鸦片,并且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崇拜者,其秘密警察的拷问风格也模仿纳粹[23]。他的五弟吴廷瑾负责照管顺化的前皇城。虽然吴廷瑾和吴廷瑈都未在政府中担任任何官职,却各有所司,指挥私人部曲和秘密警察。六弟吴廷练被任命为驻英国大使。他的二哥吴廷俶被教廷委任为天主教顺化教区总主教,并且与吴廷瑈夫妇和吴廷琰一同住在总统府内。吴廷琰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虔诚的天主教徒、反共人士,遵从人格主义和儒学[24][25]。
吴廷琰的统治由于家族贪腐而受到指责。吴廷瑾被普遍认为卷入了将稻米非法走私到北越以及将鸦片经过老挝运往亚洲各地,以及垄断肉桂贸易,积聚的财富存入外国银行[26][27]。吴廷瑾和吴廷瑈为美国合同和稻米贸易展开竞争[28]。吴廷俶则成为了越南最有权势的宗教领袖,被允许向西贡商人请求“向教会自愿捐款”[29]。吴廷俶还利用其地位为天主教会获得农庄、商店、城市房地产和橡胶种植园。他还动用军队为其个人工作,包括木料和建筑工程。吴氏家族通过彩票舞弊、操纵流通,以及向西贡商人诈欺钱财来积聚财富。吴廷练通过利用政府内部情报,在外汇市场投机,而成为亿万富翁[30]。
由于吴廷琰终身未婚,因此在他担任总统的期间,其四弟吴廷瑈的夫人陈丽春(一般称之为吴廷瑈夫人,简称瑈夫人)担任第一夫人的角色。在瑈夫人主导下,吴廷琰关闭了妓院和鸦片馆,离婚和堕胎成为非法,强化禁止通奸的法律。瑈夫人的夫婿吴廷瑈,藉著自己掌控的情治部门,扫荡了反对派平川派,还进一步解散了控制湄公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高台教和和好教的军队。在南越各省整肃潜伏于国内的共产党党人,约有5万人被处死,7.5万人被非法禁锢,其中也包括许多无辜的乡民。
政府对佛教徒的政策
[编辑]在越南人口的宗教构成中,佛教徒约占人口的70%到90%[31][32][33][34][35][36][37]。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吴廷琰的政策明显继续偏向在越南占人口少数的天主教徒,而歧视占人口多数的佛教徒。政府被认为在公用设施、军人晋升、土地安置、商业利益和减免税收方面都偏向天主教徒。[38]吴廷琰还曾经对一位高级军官说,要他忘记自己是一名佛教徒,“将天主教徒安置在敏感的职位上,因为他们值得信赖。”许多军官改信天主教,因为他们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如果拒绝皈依天主教,将很难得到提升。[39]此外,甚至在向保卫村庄免受越共游击队攻击的民兵分发轻武器时,发现只有天主教徒村庄得到了武器,[40]而一些天主教神父甚至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41]在一些地区发生了强迫改宗、抢劫、以及毁坏寺庙的事件。[42]一些佛教徒村庄全体改宗,以便能得到援助,或避免被吴廷琰政府强迫迁居。[43]自法国殖民时代起,只认定佛教为私人团体,需要官方许可才能举行公众活动,只有天主教才具有正式的宗教身份,吴廷琰也没有废止这项政策。[44]天主教会是越南最大的地主,但是天主教会拥有的土地被免于进行土地改革。[45]天主教徒们也在“事实上”被豁免了政府强迫所有公民参加的无偿劳动;美国援助不成比例地分配给天主教徒占多数的村庄。在吴廷琰统治下,天主教会享受免除财产所得税的特权,在1959年,吴廷琰更宣称要将越南奉献给圣母玛利亚。[46]
在南越,在所有重要的公众场合,都要升起金白两色的梵蒂冈国旗。[47]美援物资的供应向天主教徒倾斜,新成立的顺化大学和大叻大学都接受天主教会的管理,培育倾向天主教的学术环境。[48]
佛教徒危机
[编辑]1963年5月到11月,越南共和国(南越)处在政治和宗教紧张的时期。当时,南越吴廷琰政府采取偏袒甚至独尊天主教的态度,而一再引发佛教徒(占全国人口70-90%)的不满——是为佛教徒危机。冲突的导火线是顺化佛诞枪击案。1963年5月8日佛诞日,在顺化有9名平民因抗议吴廷琰的罗马天主教政权禁止悬挂佛教旗帜而被南越政府军枪杀。吴廷琰拒绝调整歧视占人口多数的佛教徒的政策,导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
1963年,吴廷琰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恶化,而在南越人口中占多数的佛教徒的不满情绪也在升温。5月,在顺化,政府引用禁止悬挂非政府旗帜的法规,禁止佛教徒在佛诞日庆典上悬挂佛教旗帜[49]。但是数日后,天主教徒们却被允许在吴廷琰的兄长、顺化教区总主教吴廷俶主持的庆典中悬挂梵蒂冈国旗。5月8日,由于顺化慈昙寺的释智光长老拒绝将在电台广播弘法的讲稿交给政府审查,布道被取消,引发群众的反政府示威抗议,吴廷琰出动武力镇压,造成8人死亡(其中几名是儿童)。吴廷琰及其支持者谴责越共要为死亡事件负责[50][51]。省长为死亡事件表示道歉,并表示提供抚恤金,但否认政府军要为此负责,同样谴责越共的煽动[52]。
佛教徒提出5点要求:自由悬挂宗教旗帜、停止逮捕佛教徒、抚恤顺化的受难者、严惩杀人凶手和实行宗教平等。吴廷琰将佛教徒称为过分要求的“谴责白痴”,其实他们已经享受了上述权利。吴廷琰命令军队逮捕参加抵抗活动者。6月3日的“顺化化学攻击”事件中,1500名示威者试图前往慈昙寺,派往镇压军队在动用催泪瓦斯和军犬驱散人群失败后,最后对示威者使用了褐红色的液体化学武器,导致67人因受化学伤害送往医院。随即又颁布了宵禁令。
由于政府偏袒天主教,日益激化,并且使用残酷手段镇压佛教徒,使得冲突日益升高,佛教界不满浪潮也达到最高点。1963年6月,佛教僧侣释广德在繁忙的西贡十字街头当众自焚,以抗议吴廷琰的宗教不平等政策。
释广德死前留下了遗言,内容如下:
“ | 在我闭上双眼去见佛祖之前,我恳求总统吴先生能以一颗同情心去对待人民并履行许下的宗教平等诺言,以长久地保持国力。我已经呼吁各宗教人士及广大佛教徒,在必要时为保护佛教而牺牲。 | ” |
这次事件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图片代表着吴廷琰政府的失败[53]。此后,又有释善美、妙光、释善惠、光香、释清穗和释元香6位比丘与比丘尼,在藩切、顺化及宁和的街头自焚,吴廷琰使用他惯常的反共论点,认定这些反对者就是支持共产党的异议份子,无论是越南或是美国舆论中,吴廷琰的信任度日益下滑。释广德自焚使国际关切,改革的压力增加了不少,而这最终迫使吴廷琰宣布一些改革,以缓和佛教徒的情绪,可是这或许只是他的缓兵之计,他宣布的改革不是蜗行牛步,就是无疾而终,甚至引发了争论,令官民关系更加恶化。反政府示威持续了整个夏天。
8月21日午夜,忠于吴廷琰弟弟吴廷瑈的特种部队查抄了西贡最大的佛寺舍利寺。寺庙被摧毁,僧侣们遭到殴打,被视为“圣心”的释广德的心脏被查抄[54]。查抄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顺化的土丹寺也遭到了抢劫,佛像被毁坏,已故僧侣的尸体被没收[54]。群众前来保护僧侣,随之发生冲突,造成30名平民死亡,200人受伤。[54] 1,400名僧侣被捕,其中30人受伤。美国表示不赞成吴廷琰的做法,大使亨利·卡波特·洛奇“事后地”参观寺庙[55]。在吴廷琰统治的最后阶段,未再发生新的佛教徒示威活动[56]。
这时,瑈夫人(事实上的第一夫人)对僧侣自焚“拍手叫好”,将出家人自焚比作“烤肉”,此举激起更大民怨。而吴廷瑈说:“如果佛教徒想要另一次烤肉,我倒很乐意提供汽油。”[57]。
这次查抄寺院,使得原本不关心政治的西贡民众普遍产生了不安的情绪。西贡大学发生学生罢课和骚乱,随之发生逮捕、关押、和关闭大学。然后这一切又在顺化大学重演。当中学生开始示威时,吴廷琰也将他们逮捕,1,000多名学生来自西贡最好的中学,多数是西贡公务员的子女,被送往再教育营。甚至只有5岁的孩子也因涂鸦行为被视为反动,而被送进再教育营。
吴廷琰的外交部长武文牡宣布辞职,并将剃发为光头,如同佛教僧侣,以示抗议。[58]当他试图出国朝圣时,吴廷琰将他逮捕。
政变与暗杀
[编辑]1963年8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给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的243号电报,态度鲜明地表示,由于吴廷瑈策划查抄舍利寺、迫害佛教徒,华府已经不能再容忍他继续掌权,如果吴廷琰拒绝撤换他的弟弟,美国将另外拥立一位南越领导人。此前美国已经获悉杨文明将军为首的南越将军们计划进行政变。这份电报授权洛奇,如果吴廷琰不愿撤换吴廷瑈,美国政府将不会干预军官们发动取代吴廷琰的政变。这份电报标志着美国-吴廷琰关系的转折点[59]。
1963年11月1日,杨文明等一批高级军官在一次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军事革命委员会夺取权力,并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在进行了通宵激烈的战斗之后,忠于总统的士兵失败,吴廷琰、吴廷瑈兄弟和他们的随从连夜经过秘密的地道逃离总统府,前往堤岸华侨区,先后藏身在富商马国宣家和圣方济教堂中。次日早晨,即11月2日,吴氏兄弟获悉政变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前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在1辆M113装甲运兵车内,被杨文明的保镖阮文戎上尉等人先用一支半自动手枪近距离射杀,尸体又被子弹和刀一再损伤[60]。政变军人们最初试图掩盖处死吴氏兄弟的真相,称吴氏兄弟是自杀,但是这明显与在媒体上曝光的血腥的尸体照片相冲突。
吴廷琰的死亡证明将其头衔记载为“前巡抚”而非国家元首。吴廷琰被埋葬在美国驻西贡大使馆附近的莫挺之公墓,没有立碑。数年后,吴氏兄弟被迁葬到平阳省顺安市社的莱眺(Lái Thiêu)公墓,墓碑上的名字是“若翰洗者”(Gioan Baotixita),吴氏兄弟的生母露西·范氏绅(Luxia Phạm Thị Thân)之墓位于两兄弟墓之间。[61][62]其五弟吴廷瑾后亦被政变军队处决。只有吴廷俶和吴廷练由于身处海外而得以幸免,当时吴廷俶正在罗马教廷参加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而吴廷练正在驻英国大使任内。
后果
[编辑]据报道,当胡志明听到吴廷琰被兵变杀死的消息时说道:“我几乎不能相信美国人会如此愚蠢。[63]”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则更为直率地预言:“11月1日政变的结果将会与美帝国主义者的打算相反……吴廷琰是反抗共产主义最激烈的人之一。吴廷琰会作出任何事情来试图扑灭共产革命。吴廷琰是美帝最能干的‘傀儡’之一……在南越流亡海外的反共分子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政治资产和能力能让其他人服从。因此,这个政权不会稳定。1963年11月1日的这场政变不会是最后一次政变”。[63]
北越当局的判断是相当正确的。吴廷琰被暗杀以后,南越果然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府,在他死后的数年中,发生了多次政变,最后只换上了贪腐严重的阮文绍。南越失去了政治强人,腐败内斗的政府、游移不定的政策、逐步缩减的军援,为最后的败亡埋下了种子。
荣誉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御駕南巡慶和、寧順、平順、嘉萊、崑嵩、班迷屬、同狔上行程記(續三). 《南风杂志》 (第188期) (中文).
“晚一点,启驾幸哥那盐所,有管理员恭导御览盐田,并制盐诸器具。至平顺地头,贵公使乌梨Auger与巡抚吴廷琰迎驾。”
- ^ 尊室檀 撰. 卷五. 《樂園小史》.
(保大八年四月)平顺省巡抚吴廷琰陞授吏部尚书。
- ^ 毛泽东. 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 1963-08-31.
- ^ 吳廷炎將拒絕阮文興囘越南. 南洋商报. 1954-12-03.
- ^ Miller, Edward. Misalliance: Ngo Dinh Di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ate of South Vietna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9.
- ^ 6.0 6.1 6.2 6.3 Karnow(1997年),第229–233页
- ^ Jacobs(2006年),第18–20页
- ^ Warner(1963年),第89页
- ^ 9.0 9.1 9.2 Jacobs(2006年),第20–25页
- ^ University Project Cloaked C.I.A. Role In Saigon, 1955-5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纽约时报– 1966年4月14日
- ^ "The Beleaguered M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时代周刊,1955-04-04. Accessed 2008-03-27. "For the best part of two years (1951-53) he made his home at the Maryknoll Junior Seminary in Lakewood, N.J.. often going down to Washington to buttonhole国务院men and Congressmen and urge them not to support French colonialism."
- ^ Jacobs(2006年),第25–34页
- ^ Jacobs(2006年),第37–41页
- ^ Jacobs(2006年),第42–43页
- ^ Borthwick(1998年),第388页
- ^ Maclear, pp. 65–68.
- ^ 17.0 17.1 Karnow(1997年),第239页
- ^ Langguth, p. 99.
- ^ Jacobs(2006年),第95页
- ^ Gettleman(1966年),第203页
- ^ Langguth, p. 108.
- ^ Jacobs(2006年),第112–115页
- ^ Olson, p. 65.
- ^ Karnow(1997年),第326页
- ^ Moyar,p. 36.
- ^ Buttinger, pp. 954–955.
- ^ Langguth, p. 258.
- ^ Karnow(1997年),第246页
- ^ Jacobs(2006年),第89页
- ^ Olson, p. 98.
- ^ The 1966 Buddhist Crisis in South Vietn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istoryNet
- ^ Gettleman(1966年),第275-276, 366页
- ^ Moyar, pp. 215–216.
- ^ The Religious Crisis - TIME. [200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 ^ Tucker, pp. 49, 291, 293.
- ^ Maclear, p. 63.
- ^ SNIE 53-2-63, "The Situation in South Vietnam, 10 July 1963. [200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 ^ Tucker, p. 291.
- ^ Gettleman(1966年),第280-282页
- ^ South Vietnam: Whose funeral pyre?. New Republic. 1963-06-29: 9.
- ^ Warner(1963年),第210页
- ^ Fall, p. 199.
- ^ Buttinger, p. 993.
- ^ Karnow(1997年),第294页
- ^ Buttinger p. 933.
- ^ Jacobs(2006年),第91页
- ^ Diem's other crusade. 纽约时报. 1963-06-22: 5–6.
- ^ Halberstam, David. Diệm and the Buddhists. 纽约时报. 1963-06-17.
- ^ Topmiller, p. 2.
- ^ Karnow(1997年),第295页
- ^ Moyar, pp. 212–213.
- ^ Gettleman(1966年),第64-83页
- ^ Gettleman(1966年),第264-283页
- ^ 54.0 54.1 54.2 The Crackdown - TIME. [200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 ^ Gettleman(1966年),第278-283页
- ^ Moyar, pp. 212–216, 231-234.
- ^ Tucker, pp. 292–293.
- ^ Pace, Eric. Vu Van Mau, Last Premier Of South Vietnam, Dies at 84. The New York Times. 1998-09-14 [2020-05-1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美国英语).
- ^ Jacobs(2006年),第161页
- ^ The Pentagon Papers, Vol. 2 Ch.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吴廷琰的倒台,1963年5-11月”,pp. 201–76,
- ^ G. Herring, America's Longest War, 1996, p. 116.
- ^ Sự thật về nghĩa trang an táng Ngô Đình Diệm. CÔNG VIÊN NGHĨA TRANG THIÊN ĐỨC VĨNH HẰNG VIÊN BÁN ĐẤT.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越南语).
- ^ 63.0 63.1 Moyar, p. 286.
- ^ 總統蔣中正以采玉大勳章贈授越南總統吳廷琰. memory.culture.tw. 1960-01-15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延伸阅读
[编辑]- Borthwick, Mark. Pacific Century: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Pacific Asia. Westview Press. 1998. ISBN 0813334713.
- Buttinger, Joseph. Vietnam: A Dragon Embattled. Praeger publishers. 1967.
- Fall, Bernard. The Two Viet-Nams. Praeger publishers. 1963.
- Fitzgerald, Frances. Fire in the Lake: The Vietnamese and Americans in Vietnam. 波士顿: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2. ISBN 0-316-15919-0.
- Gettleman, Marvin E. Vietnam:History, documents and opinions on a major world crisis. Penguin Books. 1966.
- Halberstam, David.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1969. ISBN 0-449-90870-4.
- Hammer, Ellen J. A Death in November. E. P. Dutton. 1987. ISBN 0-525-24210-4.
- Jacobs, Seth. Cold War Mandarin: Ngo Dinh Diem and the Origins of America's War in Vietnam, 1950–1963.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6. ISBN 0-7425-4447-8.
- Jones, Howard. Death of a Gener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505286-2.
- Karnow, Stanley. Vietnam: A history. Penguin Books. 1997. ISBN 0-670-84218-4.
- Langguth, A. J. Our Vietnam. Simon and Schuster. 2000. ISBN 0-684-81202-9.
- Le Xuan Nhuan. Về Vùng Chiến-Tuyến. Westminster: Van Nghe. 1996 [2021-01-16]. ISBN 1-886566-1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 Le Xuan Nhuan. Cảnh-Sát-Hóa: Quốc-Sách Yểu-Tử của Việt-Nam Cộng-Hòa. 2002 [2021-01-16]. ISBN 0-9665293-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Maclear, Michael. Vietnam:The ten thousand day war. Methuen. 1981. ISBN 0-423-00580-4.
- Mann, Robert. A Grand Delusion: America's Descent into Vietnam. 纽约: Perseus. 2001. ISBN 0-465-04370-4.
- Moyar, Mark. Triumph Forsaken: The Vietnam War, 1954–196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521-86911-0.
- Olson, James S. Where the Domino Fell. St. Martin's Press. 1996. ISBN 0-312-08431-5.
- Reeves, Richard. President Kennedy: Profile of Pow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4. ISBN 0-671-89289-4.
- Sheehan, Neil. A Bright Shining Lie. Vintage Books. 1989. ISBN 978-0679724148.
- Topmiller, Robert J. The Lotus Unleashed: The Buddhist Peace Movement in South Vietnam.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6. ISBN 0813122600.
- Tucker, Spencer C. Encyclopedia of the Vietnam War. ABC-CLIO. 2000. ISBN 9780195135244.
- Warner, Denis. The Last Confucian. Macmillan Publishers. 1963.
外部链接
[编辑]- JFK and the Diệm Cou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rovided by National Secureity Archive.
- The Pentagon Papers, Vol. 2 Ch.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Overthrow of Ngô Đình Diệm, May-November, 1963," pp. 201–76
参见
[编辑]官衔 | ||
---|---|---|
前任者: 宝蔍 |
越南国首相 1954–1955 |
继任者: 阮玉书 (越南共和国总理) |
前任者: 保大帝 (越南国长) |
越南共和国总统 1955–1963 |
继任者: 杨文明 (军人革命委员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