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
鐵,化學元素也,符號為Fe,原子序廿六,屬過渡金屬、五金。性剛,入火鍛延,淬火強韌。戰國紛亂,浸以代銅,遂作萬械。《說文》謂「黑金」。
性
[纂]鐵硬甚,然純鐵之硬者,不及其合金。鐵之煉時,碳融之中,得鋼。碳富者曰生鐵,碳寡者曰熟鐵。然碳易使鐵鏽,故人常除鋼中之碳。若再融他金於其中,則得合金。
產地
[纂]遼東鞍山,內蒙白雲鄂博,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皆產鐵,華夏所藏,近半出於四地。河北邯鄲、邢臺,安徽馬鞍山,亦有所儲。較諸俄羅斯、巴西、加拿大、澳洲、美利堅等國,產量則有不足。
礦生
[纂]鐵礦繁生平陽崗埠,淺浮土面,不生深穴,出土即至鐵場,或以舟運,故價廉於別礦。其質有赤、褐、磁等;若驗其狀,則有土錠、碎砂之別。
土錠者,土生黑塊。形似秤錘,捻而為碎。起冶煎煉,浮者拾之,又乘水濕後起之,拾其塊土,方可入爐。碎砂者,一拋土模,即現其形,取以淘洗入爐,熔而同於錠鐵。
亦有鐵塊生自隕石,自天降,謂之隕鐵。若落於沙漠之類水不存之地,則能長存。古人或于沙漠拾隕鐵,于得煉鐡之術前得鐵器。
冶煉
[纂]冶鐵之爐,古取鹽土、泥而成,稱泥爐。傍山穴為之,或用巨木匡圍,塑以鹽泥,匠者窮月之力,不容造次,鹽泥若稍有罅隙,則盡棄全功。今法改高爐,高爐者,蓋泥爐之變也,殼乃鋼制,內附燒磚,遠視其形若甏,上下分五部,曰喉、身、腰、腹、缸。
一爐載礦土二千斤有奇,煤炭碎而為粉,風箱扇入爐中,內焰騰盛,以熔礦。須臾成鐵液,自爐腰孔出。爐孔先塞以泥,間或出鐵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風再熔。凡造生鐵為冶鑄用者,就此流為長條、圓塊範內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