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憲章
憲章嘅印冊版 | |
簽署日期 | 1941年8月12號 |
---|---|
簽署地點 | 大英帝國嘅紐芬蘭 |
簽署者 | 羅斯福 邱吉爾 |
《大西洋憲章》 (英文:Atlantic Charter) 係一份英國同美國喺1941年8月簽嘅憲章,成立兩個國家喺二次大戰之後嘅目標。英美兩國亦喺1942年1月1號簽咗《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今時今日聯合國嘅基礎。
呢份憲章嘅影響絕對唔細,因為係西方國家直接明確咁支持去殖民化,包括解散英國自己嘅大英帝國。
背景
[編輯]大西洋憲章正式表明美國喺二次大戰對英國嘅支持,代替咗原本嘅中立國地位。
條文
[編輯]憲章嘅條文總共有8條:
- 美國同英國同意唔會喺戰後擴大自己嘅領地
- 任何領土嘅改動一定要先由當地嘅人民同意
- 所有人都有民族自決嘅權利
- 國家之間應該擴大自由貿易
- 所有國家會喺全世界嘅經濟發展同社會福利上一齊合作
- 參與嘅國家同意會努力,創造一個冇任何貧窮或者恐懼嘅世界
- 參與嘅國家同意會支持公海自由
- 有份發動攻擊嘅國家喺戰後會需要裁軍
反應
[編輯]軸心國
[編輯]喺軸心國嘅國家之中,呢份憲章一般都被睇成係針對佢哋。對於納粹德國,英國嘗試用呢份憲章嚟影響民意。佢哋曾經散播過幾百萬份單張,鼓勵德國人對抗自己嘅政府,因為英國應承咗唔會喺經濟上歧視任何國家嘅人,所以咁樣可以維持到佢哋德國人自己嘅經濟利益[1]。
殖民帝國
[編輯]有唔少爭議唔係嚟自軸心國,而係嚟自同盟國國家,因為佢哋自己好多都有殖民地,包括英國本身、法國、蘇聯、同荷蘭等等。其中邱吉爾唔認為民族自決嘅權利係應該喺戰後即刻實行,而只係喺概念上嘅認同,到之後先再做。
大英帝國
[編輯]自從憲章確認咗所有人嘅民族自決權之後,大英帝國嘅殖民地嘅居民,開始基於呢個權利而要求獨立[2][3]。
雖然美國堅持份憲章係有需要確保民族自決嘅權利[4],但係邱吉爾仍然反對,認為呢個權利只係適用喺軸心國嘅佔領地區,並唔包括大英帝國 [5]。其中英屬印度嘅甘地非常反對呢個睇法[6]。美國總統羅斯福見住場仗仍然需要同盟國團結,所以決定將呢個議題暫時放埋一邊,到打完仗先再傾[7]。
法蘭西帝國
[編輯]對於法蘭西殖民帝國,因為法國自己都畀德國佔領緊,所以冇咁大迴響。其中喺摩洛哥支持獨立嘅人,曾經喺殖民政府嘅大廈外面示威抗議[8]。
蘇聯
[編輯]波蘭嘅流亡政府因為希望攞返納粹德國某啲地方,所以曾經同英國要求過彈性咁處理波蘭嘅情況[9]。
邱吉爾曾經要求蘇聯喺戰後繼續控制波羅的海國家,而羅斯福到1944年3月先肯同意[10]。雖然美國喺意識形態上並唔同意英國嘅立場,但係同時亦冇特別堅持[11]。
2021年新憲章
[編輯]喺2021年6月10號,美國總統拜登同埋英國首相約翰遜喺峰會期間,一齊推出《新大西洋憲章》[12][13]。美國白宮發聲明,表示呢份憲章係“基於喺80年前制定嘅方針,繼續迎接21世紀帶嚟嘅新挑戰”[14]。
睇埋
[編輯]攷
[編輯]- ↑ Sauer, Ernst (1955). Grundlehre des Völkerrechts, 2nd edition (德文). Cologne: Carl Heymanns. p. 407.
- ↑ Bayly, C.; Harper, T. (2004). Forgotten Armies: The Fall of British Asia, 1941–1945.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ISBN 978-0-674-01748-1.
- ↑ Elkins, Caroline (2022). Legacy of Violence: 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英文). Knopf Doubleday. p. 257. ISBN 978-0-593-32008-2.
- ↑ Louis, William Roger (Summer 1985). "American Anti-Colonialism an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ternational Affairs. 61 (3): 395–420. doi:10.2307/2618660. ISSN 0020-5850. JSTOR 2618660.
- ↑ Crawford, Neta C. (2002). Argument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Ethics, Decolonization, an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97. ISBN 978-0-521-00279-0.)
- ↑ Sathasivam, Kanishkan (2005). 'Uneasy Neighbors: India, Pakistan, and US Foreign Policy. Surrey, UK: Ashgate Publishing, Ltd. p. 59. ISBN 978-0-7546-3762-2.
- ↑ Borgwardt, Elizabeth (2007). A new deal for the world: America's vision for human righ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29. ISBN 978-0-674-28191-2.
- ↑ Stenner, David (2019). Globalizing Morocco : transnational activism and the post-colonial state. Stanford, California. p. 21. ISBN 978-1-5036-0900-6. OCLC 1082294927.
- ↑ Prażmowska, Anita (1995). Britain and Poland, 1939–1943: the betrayed all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93. ISBN 978-0-521-48385-8.
- ↑ Whitcomb, Roger S. (1998). The Cold War in Retrospect: The Formative Years. Westport, CT: Praeger. p. 18. ISBN 978-0-275-96253-1.
- ↑ Louis, William Roger (1998). More adventures with Britannia: Personalities,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Britain. London: I.B.Tauris. p. 224. ISBN 978-1-86064-293-7.
- ↑ "Biden, Johnson sign new Atlantic Charter on trade, defense amid Covid recovery". NBC News (英文). 10 June 2021. 喺10 June 2021搵到.
- ↑ Sanger, David E.; Shear, Michael D. (2021年6月10號). "Eighty Years Later, Biden and Johnson Revise the Atlantic Charter for a New Era". 《紐約時報》.
- ↑ "The New Atlantic Charter". 白宮. 2021年6月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