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立本粵拼pou4 laap6 bun2英文Edwin George Pulleyblank1922年8月7號2013年4月13號)係加拿大漢學家、語言學者史學家。佢出名在於佢喺漢語史(主攻音韻史)同中國史研究攞到嘅巨大成就。

蒲立本
Edwin George Pulleyblank
蒲立本
出世1922年8月7號
加拿大 卡加利
2013年4月13號(90歲)
國籍 加拿大
職業語言學、史學者
活躍時期20世紀
知名作品《安祿山叛亂的背景》《早期漢語語法研究》

生平

編輯

蒲立本喺卡加利出世,1942年喺亞伯達大學畢業。二戰時佢爲英國解讀密碼,喺呢陣時學識咗日文[1]

戰後返咗加拿大,喺1946年得到中國政府嘅獎金,再次去英國,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中國史同語言。從1948年起佢喺亞非學院擔任講師教人,喺1951年攞到倫敦大學博士學位(西門華德指導)。1953年就任爲劍橋大學嘅中文教授。

1966年返加拿大,就職爲卑詩大學亞洲系嘅教授,1980年選爲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1987年退休,之後佢嘅研究、著作活動繼續旺盛。

業績

編輯

佢嘅博士論文係1955年嘅《安祿山之亂嘅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蒲立本開始作爲唐代史嘅研究者而知名。作爲歷史學者,佢做咗好多關於匈奴突厥等北方民族嘅研究、以及西域研究。

從1960年代開始佢嘅研究中心轉移到中文音韻史。1962年根據漢字借音重建上古音體系,發咗篇長文《上古漢語嘅輔音系統》[2][3]。蒲立本喺再構音韻時使用咗高本漢無用到嘅漢字來做音譯,利用咗李賀寒山嘅詩嘅押韻。

蒲立本再構上古音時,佢認可咗高本漢擬構嘅多數音節頭複輔音,同時佢擬構去聲嘅音尾係-s,並且用實例印證咗安德烈-佐治·奧德希古(André-Georges Haudricourt)嘅講法。

蒲立本主張明確區分中世等韻圖表示嘅音韻體系同《切韻》嘅體系。佢叫等韻圖表示嘅體系做「晚期中古漢語」(Late middle Chinese, LMC),叫《切韻》嘅體系做「早期中古漢語」(Early middle Chinese, EMC)。LMC嘅體系喺1970年代開始發表[4]。1984年嘅著書《Middle Chinese》(中古漢語)大幅改訂LMC體系,同時發表EMC體系。

  • 蒲立本 (1984年)。Middle Chine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honology古漢語:歷史語音學研究。卑詩大學出版社。

另外佢用拼音作咗EMC、LMC、早期官話音檢索嘅辭典。

  • 蒲立本 (1991年)。Lexicon of Reconstructed Pronunciation in Early Middle Chinese,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期中古漢語、晚期中古漢語、早期官話嘅重構發音字彙。卑詩大學出版社。

蒲立本認爲干支係古代漢語嘅表音文字,認爲嗰啲係上古音22個(10+12)音頭輔音[5][6]

佢發表嘅論文唔單只講音韻,亦有講文法。呢啲喺佢晚年嘅著書中發表。

  • 蒲立本 (1995年)。Outline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漢語語法概論。卑詩大學出版社。
    中譯:蒲立本(著);孫景濤(譯) (2006年)。漢語語法綱要。語文出版社。

影響、評價

編輯

蒲立本喺推定中文音韻方面提出好多新嘅諗法。李方桂白一平雖然喺佢哋嘅音值推定同蒲立本唔同,但亦部分收取蒲立本嘅諗法。

不過蒲立本學說根據弱嘅嘢亦好多,特別喺日本對佢嘅否定評價比較多,例如河野六郎對佢1962年論文嘅評說[7]

參攷文獻

編輯
  1. Chan (2014) p.253
  2. "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 (PDF). Asia Major, New Series 9 (1): 58-144. (1962). 原著 (PDF)喺2018年6月21號歸檔. 喺2017年9月8號搵到. {{cite web}}: Italic or bold markup not allowed in: |publisher= (help)
  3. 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 part II (PDF). Asia Major, New Series 9 (2): 206-265. (1962). 原著 (PDF)喺2019年12月17號歸檔. 喺2017年9月8號搵到.
  4. “Late Middle Chinese”. Asia Major, New Series 15,16. (1970,1971).
  5. “The Chinese cyclical signs as phon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9 (1): 24-38. (1979).
  6. “The ganzhi as phonogra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calendar”. Early China 16: 39-80. (1991).
  7. 河野六郎 (1980年)。E. G. プーリーブランク著 古代中国語の子音組織. 河野六郎著作集3。平凡社。頁 389~396。 同時呢篇文章亦見於1966年《東洋學報》48(4)。

出面網頁

編輯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