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族群
(重定向自回鹘人

中古漢語擬音(鄭張尚芳):hwoj kwot;突厥字母𐰆𐰖𐰍𐰆𐰺 uyghur;回鹘语 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 eski uygur),又稱,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纥语(与古突厥语相通,使用突厥字母记载)。《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1]。当时的突厥汗國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2],“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3]。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回鹘
绘有回鹘王大臣的岩画(8至9世纪)
分佈地區
蒙古高原中亚
語言
古代突厥语
宗教信仰
萨满教摩尼教佛教景教祆教

名称

编辑

回鶻亦稱[4]烏護[5][6]隋朝时又称唐朝前期音譯为元朝畏兀儿清代改称辉和尔[7]。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今日的维吾尔也是该族名的一个最晚近的译音。回紇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鷹”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稱為霍爾藏語ཧོར་威利转写Hor[8]

祖先

编辑

回鹘传说

编辑

回鹘人称其祖先为卜古可汗(bügü,也译为「不可汗」),波斯文史学名著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详细记载了回鹘祖先传说,称在漠北斡儿寒河畔有名为窩魯朵八里(Ordu-Baligh)的古城,城中宫殿废墟门口的井中有一汉文石碑,上记云:

当时,哈拉和林有两条河,一名先忽刺(Tughla),—名薛灵哥,汇流于合木阑朮(Qamlanchu)之地;两河间长出两棵紧靠的树:其中一棵,他们称为忽速黑,形状如松(nāzh),树叶在冬天似柏,果实的外形和滋味都与松仁(chilghuza)相同;另一棵他们称为脱思(toz)。两树中间冒出个大丘,有条光线自天空降落其上;丘陵日益增大。眼见这个奇迹,畏兀儿各族满怀惊异;他们敬畏而又卑躬地接近丘陵:他们听见歌唱般美妙悦耳的声音。每天晚上都有道光线照射在那座丘陵三十步周围的地方,最后,宛若孕妇分娩,丘陵裂开一扇门,中有五间像营帐一样分开的内室,室内各坐着一个男孩,嘴上挂着一根供给所需哺乳的管子;帐篷上则铺有一张银网。部落首领们来观看这桩怪事,畏惧地顶礼膜拜。当风吹拂到孩子身上,他们变得强壮起来,开始走动。终于,他们走出石室,被交给乳姆照管,同时,人们举行种种崇拜的典礼。他们断了奶,能够说话,马上就询问他们的父母,人们把这两棵树指给他们看。他们走近树,像孝子对待父母一样跪拜,对生长这两棵树的土地,也表示恭敬和尊敬。这时两棵树突然出声:“品德高贵的好孩子们,常来此地走动,克尽为子之道。愿你们长命百岁,名垂千古!”当地各部落纷纷来观看这五个孩子,犹如对王子一样尊敬他们。大家离开的时候,给孩子各取一名:长子叫孙忽儿的斤(Sonqur Tegin),次子叫火秃儿的斤(Qotur Tegin),三子叫脱克勒的斤(Tükel Tegin),四子叫斡儿的斤(Or Tegin),五子叫不可的斤(Buqu Tegin)。考虑到这些奇迹,大家一致同意,必须从五子中推选一人当他们的首领和君王;因为,他们说,这五子是全能真主赏賜的。他们发现,不可汗品貌秀美,才智出众,胜过别的诸子,而且,他通晓各族的语言文字。因此,他们一致举他为汗;于是,他们会集一起,举行盛会,把他拥上汗位。

这一传说也被几种元代汉文文献记录下来,如虞集《高昌王世勋之碑》、黄溍《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亦辇真公神道碑》和《元史·巴而朮阿而忒的斤传》等,与《世界征服者史》不同,这些汉文材料谓传说中的五兄弟系生于树瘿(树上的瘤状物)而非丘陵之中,记载虽详略不一,互有出入,但皆谓于树瘿生人,从而形成与《世界征服者史》不同的树生版本[9]。如虞集《高昌王世勋之碑》云:

退而考诸《高昌王世家》:盖畏兀而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秃忽刺,曰薛灵哥。一夕,有天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国人即而候之,树生瘿,若人妊身然。自是光恒见者,越九月又十日,而瘿裂,得婴儿五,收养之。其最穉者曰卜古可罕,既壮,遂能有其民人土田,而为之君长。

黄溍《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亦辇真公神道碑》又谓五儿中四儿先死:

公讳亦辇真,伟吾而人,上世为其国之君长。国中有两树,合而生瘿,剖其瘿,得五瘿儿,四儿死,而第五儿独存。以为神异而敬事之,因妻以女而让以国,约为世婚而秉其国政,其国主即今高昌王之所自出也。

与钦察传说的异同

编辑

然而突厥語族群中还有另外一个树生神话的故事。这一传说记烏古斯可汗发现钦察始祖出生地亦在两河之交的树上,其出生之情境与回鹘祖先传说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卜古可汗传说中树生五子,而钦察传说中只有一子;再如卜古可汗传说为树瘿生人,而钦察传说为树洞生人,正好起伏相反。[10] 伊儿汗国的波斯文《史集》中记载:

当乌古思同亦惕-巴刺黑部落作战,被他们打败时,他退到两条河流形成的一个岛上,停留在那里。这时有个丈夫战死的孕妇,爬进一棵大树的空洞里,生下一个孩子。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乌古思,他很可怜她,便说道:“既然这个妇人没有了丈夫,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他[确实]被当作乌古思的孩子。乌古思称他为钦察。这个词由“合不黑”一词派生来。“合不黑”为突厥语“空心树”之意。所有的钦察人都出自这个幼儿。

钦察传说中的“合不黑”,波斯文原文为قبوق‎,其中辅音字母ق之元音并不确定,现在一般读作qabuq,这一词还见于《乌古斯可汗传》:

又有一天,乌古斯可汗出外狩猎,

看到前方湖水中间有一棵树, 树窟窿中有位少女独自坐着,

她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

突厥语qavuq意为人或动物身上的囊状物,与boγuγ为同义词;qovuq意为“空,树洞”,与qabuq为同义词;qavuq受其后之唇齿音v及圆唇元音u之影响亦常与qovuq混淆互转,故传说在口头传颂的过程中发生boγuγ/boquq与音、义接近的qovuq/qabuq的混用和转化是可能的。树瘿生人与树洞生人传说的分途或源于这种词语的混淆。一些学者认为两者实则一事而已,应该是共同起源于一种更为古老的传说,而在其后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版本[9]

源流

编辑

回紇原是鐵勒一部,与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样;後來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統稱为外回鶻[11]。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词即为回鹘的转音。在七世纪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漠北回鹘汗国

编辑

回鹘汗国是由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取代了突厥汗国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后亡于叶尼塞吉尔吉斯人

甘州回鹘汗国

编辑

甘州回鹘,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归义军丧失对甘州肃州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力,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国主自称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并,迁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称黄头回纥。他們有一名察罕回鶻,即是白回鶻。《宋史·回鶻传》就是记载的甘州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蒙古灭亡西夏後,黄头回纥归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鹘涼州回鹘贺兰山回鹘肅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高昌回鹘汗国

编辑

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后,一部分回鹘人西迁至天山东部地区,同化了部分的当地其他民族,以高昌地区为核心建立的新政权。宋代称之为高昌回鹘[12]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中国元代的文献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

 
高昌回鶻

喀喇汗国

编辑

喀喇汗也称黑汗,有关喀喇汗国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碎,与其同时代的文献,如成书于11世纪的《喀什噶尔史》原书已散佚,仅在加玛勒·哈尔希(Jamal Qarshī)的《苏拉赫词典补编》中引用的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保存至今。佚名作者的《博格拉汗传》(Tazkirat al-Bughrakhan)专门记载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萨图克·博格拉汗的史事,但后者带有明显的宗教咏史诗的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传说的性质。近年,利用钱币铭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对汗朝世系和诸汗在位年代多有补正。但是,诸汗名字、称号时时添减变换,因而难于排列出明晰的、确切的世系,喀喇汗国汗室的起源问题也未解决。当前,学界有起源于样磨葛逻禄(其中的炽俟部落)、葛逻禄-样磨等说,只有中国学者认为其建立者是回鹘部落。诸说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葛逻禄说较占上峰,因为喀喇汗国初期版图原来主要是三姓葛逻禄的活动区域,而且喀喇汗国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的。但是,在9世纪上半期喀喇汗国建立前夕,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已迁入葛逻禄驻牧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占有了喀喇汗国的重要中心之一,后来东喀喇汗国的都城喀什噶尔。而且文献中也有样磨汗的称号为博格拉汗的记载,所以汗族出自样磨说也不无根据。另一方面,回鹘汗国崩溃后的部分回鹘部落的下落不明,是否进入该汗国地区(托古兹古兹即高昌回鶻与此无关)。《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出身于喀喇汗国汗室,他称喀喇汗国汗汗室是阿弗拉西亚布(波斯历史上的英雄)的后人。并在其书中指出,回鹘人在东方高昌一带生活,信仰佛教。并在书中收录有喀喇汗国的诗歌,将回鹘描述为凶恶的异教徒。此外对高昌回鹘与喀喇汗国之间的关系并无涉及。

后裔

编辑

13世纪左右,蒙古帝国兴起,西迁的回鹘后裔投靠蒙古,根据蒙古译音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畏兀儿。

裕固族

编辑

裕固族的源头是“撒里畏兀儿”,又被称为“黄头回纥”或者“黄蕃”。属于甘州回鹘的后裔,主要受藏族影响信奉藏傳佛教[13]

维吾尔族

编辑

回鹘在漠北时信仰摩尼教,西迁后统治者又接受了高昌盛行的佛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祆教也在百姓中流行。11世纪后,黑汗王朝统治下的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等地人民已改信伊斯兰教,并逐渐传到亦都护辖境,蒙哥汗时,穆斯林在社会上已有相当影响。元末察合台汗國诸汗改信伊斯兰教,其他宗教都被排挤。该地也被称为“阿尔蒂沙尔”(察合台语“六城”之意),随着20世纪初民族主义的兴起,当地突厥语穆斯林居民将自己视为畏兀儿人的后代,统一称为“维吾尔”。[14]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舊唐書·卷195》,出自刘昫舊唐書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
  2. ^ 在《阙特勤碑》的突厥文碑文中,把回纥诸部称为“九姓乌古斯
  3. ^ 磨延啜碑(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魏书·高车传》记为袁纥
  5. ^ 《隋书·铁勒传》记作烏護
  6. ^ 《新唐书》又作烏紇
  7. ^ 见《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亦见于清代所编纂或修改的《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通鉴续编》等,清赵翼二十二史劄記》:“畏吾儿,国名,今改辉和尔”
  8. ^ “霍爾”是藏族人民對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的統稱,根據歷史时期的不同,分别指突厥、回鶻或蒙古
  9. ^ 9.0 9.1 蘇航. 回鶻卜古可汗傳說新論. 《民族研究》. 2015年, (6). 
  10. ^ 古代回鹘文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有关问题考辨. 
  11. ^ 回紇與同出于鐵勒十五姓的其他十四姓薛延陀、契苾、都播(圖瓦人)、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又被稱為外回鶻。
  12. ^ 宋史·高昌传》就是记载的高昌回鹘(也称克韩王),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
  13. ^ 李符桐. 撤里畏兀兒(Sari-uigurs)部族之研究. 師大學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59-06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14. ^ 蘇聯介入與現代維吾爾民族主義的興起:東突厥斯坦共和 國不同史觀的討論 (PDF). 文化研究 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15, (21): 127–160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8). 

书籍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