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

速率單位,1馬赫等於1倍音速

馬赫MMa,英語:Mach number)是流體力學中的無因次數,表示通過邊界的流速與局部音速之比。[1][2]

其中:

M為局部馬赫數,
u為相對於邊界的局部流速,
c為介質中的音速。

馬赫數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奧地利學者恩斯特·馬赫(德語:Ernst Mach)。

F/A-18大黃蜂戰機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飛行。

馬赫一般用於飛機、火箭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由於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隨着不同的條件而不同,因此馬赫也只是一個相對的單位,每「一馬赫」的具體速度並不固定。在低溫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低些,一馬赫對應的具體速度也就低一些。因此相對來說,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達到較高的馬赫數。

1947年10月14日,查克·葉格駕駛X-1試驗飛機在加州南部上空脫離B-29母機,上升到一萬二千公尺高空,並在此高度上達到每小時1078公里的速度,首次突破音障,超過了一馬赫。

當馬赫數Ma<0.3時,流體所受的壓力不足以壓縮流體,僅會造成流體的流動。在此狀況下,流體密度不會隨壓力而改變,此種流場稱為亞音速流(Subsonic flow),流場可視為不可壓縮流場。一般的水流及大氣中空氣的流動,譬如湍急的河流、颱風風場和汽車的運動等,皆屬於不可壓縮流場。但流體在高速運動(流速接近音速或大於音速)時,流體密度會隨壓力而改變,此時氣體之流動稱為可壓縮流場(Compressible flow)。當馬赫數Ma>1.0,稱為超音速流(Supersonic flow),此類流況在航空動力學中才會遇到。

任何超過音速移動的物體會從頭部向後產生錐狀的能量震波(速度越高錐角越小),其力量可能會破壞接觸物體,而且會摩擦製造高溫,因此其體型設計必須盡量限制在錐狀震波的範圍內,同時要採用高抗熱性的材料。

在地表的速度換算相當於一馬赫≈1235km/h,767mph,1125ft/s。飛行物在相同的速度下,其馬赫會因所在高度空氣的音速不同而有差異;高度越高,音速越低,而使得馬赫越高,因此高空飛行的速度會降低以免產生衝擊。

分類

編輯

依照馬赫數的不同,流體分為幾種流況:

馬赫角

編輯
 
對於一個超音速物體( )當他由 點移動到 點(距離為 ),以距離  處畫一個圓,這兩者相對的角度就是馬赫角。而兩條線即是馬赫線(二維)或是馬赫錐(三維)

馬赫角 由物體速度與震波傳遞速度所定義,可由以下公式計算而得:

 

其中 代表馬赫數,馬赫角即為震波與運動方向的夾角。

註釋

編輯
  1. ^ Young, Donald F.; Bruce R. Munson; Theodore H. Okiishi; Wade W. Huebsc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luid Mechanics 5. John Wiley & Sons. 2010: 95. ISBN 978-0-470-59679-1. 
  2. ^ Graebel, W.P.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Taylor & Francis. 2001: 16. ISBN 978-1-56032-733-2. 

參見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