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书院

香港中學、小學

22°17′04″N 114°08′20″E / 22.284385°N 114.13888°E / 22.284385; 114.13888 圣保罗书院(英语:St. Paul's College)是基督教香港圣公会男子学校,亦是在香港本地创立并至今仍然办学的所有英文学校中,历史属于最悠久的。[1]。分别于1876年及复办英文中学课程后的1919年成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的22所成员学校之一,故被坊间称为香港教会主办的22间“传统名校”之一[2][3]。该校设有小学部及中学部,俱只收男生[4]。2002年圣保罗书院转为直资学校。目前中学部校舍位于中西区西半山般咸道69号及西营盘薄扶林道之间,小学部则已迁离西区,并于2013年落户港岛南区薄扶林域多利道777号的全新校舍。

圣保罗书院
St. Paul's College
圣保罗书院校徽
地址中学部: 香港香港岛中西区西半山般咸道69号
小学部: 香港香港岛南区薄扶林域多利道777号
类型直资学校
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
宗教背景基督教
隶属圣公会
创办日期1851年
学区中西区(中学部)
南区(小学部)
学校编号+852 2546 2241(中学部)
+852 3710 1777(小学部)
校监庞元燊
校长源迪恩先生(中学部)
助理副校长Amanda Ng女士(中学部),作有《苏东坡感想》一诗:“古人逍遥游人生,我们摸黑需小心。现实与理想游走,潇洒但本信前行。”
麦志豪先生(小学部)
职员人数中、小学部合计约1800人
年级小一至小六、中一至中六
学生人数约1,200人(中学部)
约600人(小学部)
语言英文
校园面积约6,060平方米
校训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
拉丁语:Timor Domini Principium Sapientiae
英语: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ing of wisdom
校刊《弘道》(Wayfarer
校报《文苑》(Scope
中一学位竞争情况约十六人争一学额(2018-2019年资料)
学校网址www.spc.edu.hk(中学部)
www.spc-ps.edu.hk(小学部)
地图

历史

编辑

在香港本地创立并至今仍然办学的所有英文学校中,圣保罗书院的历史是最悠久的。据正式记载,该校于1851年正式成立;另有文献显示,早于1841年,创办人史丹顿牧师已开始在英国筹集款项,打算创立圣保罗书院。起初,该校只有一位导师及九位学生。圣保罗书院创校规模虽小,但该校秉持办学理念,不怕与殖民政府意见相左,坚持其治学风格[5],故该校得以于1840至1880年间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摇篮,众多著名中外知识分子曾任教、就读及寓居于书院,包括王韬佐麻须傅兰雅伍廷芳杨衢云、等等。

现时,这间全日制学校合计中学部和小学部大约共有1,800名学生就读。现任校长为源迪恩先生。[6]

校训及办学宗旨

编辑

学校校训为“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圣经箴言》一章七节及九章十节;拉丁文翻译为“Timor Domini Principium Sapientiae”,可见于早期的毕业证书);一般认为,英籍的创办人及校长特别采用中文校训,旨在凸显这所华人英语学校作中西桥梁的角色。

而学校的旧校训为“恭敬天主,爱人如己”。

办学宗旨如下:

  • 向学生灌输对生活及世界积极和健康的态度,及宣扬基督教的讯息。
  • 使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务求使学生认识人权自由公正等概念,以成为负责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市民。[7]
  • 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以独立方式学习和解决困难,发掘学生的创意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及以使学生拥有中文英文的沟通能力。
  • 提倡终生学习及训练学生对资讯科技的能力。
  • 鼓励学生发展对体育音乐方面的技能。
  • 鼓励学生认识艺术和发展对艺术的才能。
  • 促进师生、家庭及社会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学生对尊重别人意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 训练学生面对逆境情绪问题的能力。

法律地位

编辑

圣保罗书院的校董会于香港拥有特殊法律地位;一般学校的校董会乃根据香港《教育条例》来运作,但圣保罗书院的校董会早在《教育条例》订立前已经成立,故按照当时香港法律所要求,根据香港立法局(现称立法会)在1962年制定的《圣保罗书院校董会法团条例》(香港法例第1102章)及其附例运作,是香港少数的法定组织学校。

《圣保罗书院校董会法团条例》言明该校宗旨:“秉承英国圣公会所宣认并现由中华圣公会(按:今香港圣公会)所继续的具改革特色和传扬福音精神的基督教宗旨,向华人青少年提供以英语进行的现代通才教育”。

校徽

编辑

 

圣保罗书院校徽由扇贝、牧杖、钥匙、打开的书、皇冠、十架及校训组成。前校长夏永豪曾于校刊《弘道》撰文阐释校徽各部分之含意,并由中文科老师卢广锋撮译:

  • 校徽与香港圣公会徽章图案相似,表示圣保罗书院是香港圣公会开办的学校,并且一开始就和教区会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扇贝”是朝圣者的标志。像古代的朝圣者,圣保罗的学生是积极的行动者。离开学校后,他们一方面在所到之处传播新的思想和处事方式;一方面在生命的历程上令自己和他人的属灵生命更丰盛、更深切。
  • 牧杖”是牧师给予他人关怀和引领的象征。这种关怀包含用实际行动表示关心一个人身体上、社交上、心理上和灵性上的健全发展。对别人表示这种关怀应成为圣保罗学生的做人目标。
  • “钥匙”代表天国之钥。所有基督徒都可以为任何人开启天国之门。
  • “打开的书”令人想起圣经,圣经是打开给所有人去读的。打开的书也提供知识,而获取知识正是上学的目的。
  • 皇冠”是东方的皇冠。朝见圣婴的东方三博士都是王者,旧说他们来自波斯或阿拉伯,但也许来自更远的亚洲。这也是生命之冠,上帝应许给予爱祂的人。皇冠又和基督的王者身份有关,对邪恶之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基督。
  • 十架”象征自我牺牲。十架提醒我们神爱世人,基督继续活着并战胜一切。十架是基督徒的标志。
  • “校训”“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来自圣经箴言》一章七节及九章十节。上学大部分时间用在求取知识,校训提醒不要忘掉求知识的最重要目的。校训使用中文别有深意。创校时办学的对象是中国学生,而融合东西文化并培养双语人才一直成为本校的优良传统。
  • 圣保罗书院校徽是学校的目标与传统的写照。

校歌及校诗

编辑

旧版校歌题为'The Old St. Paul's College',创作年份已不可考。据《圣保罗书院120周年(1851-1971)特刊》内所载乐谱所示,作曲者为John Peel,填词者不可考。全曲共分四节。

现时校歌St. Paul's College S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1970年代的音乐老师吴东牧师(Rev. Moses Wu)作曲,C.F.Miles填词。校歌主要在学校重要活动时颂唱,例如开学及毕业典礼、陆运会、水运会等。在毕业典礼上全体齐唱校歌时多由学校管弦乐团伴奏。另外在校庆周年音乐会,同学会合唱团传统上亦会于表演后与全体观众合唱校歌。

另外,在重要场合亦会齐唱 校诗(College Hym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校诗的歌词与香港圣公会属校相同,沿用《学校根基歌》(We Build Our School on Thee, O Lord)曲词,由G.T. Denham 作曲,Sebastian W. Meyer 于1908年作英文歌词。全曲共分四节另加尾声。

虽然歌词相同,但即使同属圣公会,各学校所采用的《学校根基歌》曲调均不尽相同;圣保罗书院采用之校诗曲调与圣士提反女子中学圣公会邓肇坚中学等校相同。

通识科前主任、助理副校长Amanda Ng女士,不但对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饶有心得,也对通识考评有独到的见解。不得不提的是,她在文学方面也极有成就。她有《苏东坡感想》一诗:“古人逍遥游人生,我们摸黑需小心。现实与理想游走,潇洒但本信前行。” 有学生十分欣赏Amanda的文笔。为了令诗歌更广为人知,他把内容翻译作英文: Ancient people happy life.

When we touch the dark, we high five.

We walk between the land and sky.

Humbly, we stay alive.

因此也有同学向校方倡议,要求以Ancient People is Happy 为歌名,创作新校歌。

校歌拍手争议

编辑

学生习惯在校歌尾二一句(即“Down the years we will be faithful”)后及完曲时两度拍手。据悉源于1980年代的直属小学,后才传到中学。

已退休的前英文老师赖伟恩(Mr. W.F. Ryan)调查过,说是1986年有唱校歌的人忘记歌词,代之以拍手,同学仿效而成习惯,惟他2001年才入职,部分人因而认为不可信。曾为吴东牧师学生、2013年退休的前音乐主任符润光一直反对。及至2006年,时任校长甘纳德以旧生会要求而禁止,辩称此非学校传统。

前校长甘纳德上任之初,不反对拍手,因拍手是学生爱校表现,又称限制拍手是旧生会特别要求。他曾示一本《圣保罗历史》 —— 1900年代起编写 —— 翻到“校歌”一页,说乐谱“无拍手标记”,故不应“违反”。20062011年间,不准拍手的场合限于运动会、毕业礼等。

2011年7月8日的期末早会(End-of-term assembly),当学生唱到校歌尾声,甘纳德突然容许学生拍手(“I'd not mind if you clap your hands”),又称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惟2011年9月1日的开学礼,他再容许校歌尾声拍手。时至今日,已接替甘纳德七年的校长源迪恩(Dr. Dennis Yuen)都没限制拍手。直至2022-2023学年,学生仍可于早会及运动会等场合的校歌尾声拍手[8]

历任校长

编辑
任次 英文姓名 中文姓名 肖像 任期 备注
中学部 Secondary Section
1. Rev.Vincent John Stanton (Founder) 史丹顿牧师(创办人) 1849-1850 史丹顿牧师为圣保罗书院创办人,并为香港首任殖民地牧师。他招聘了佐麻须为第一位首席教师(Headmaster)。
2. Bishop George Smith (Warden) 施美夫主教   1851-1864 其夫人Lady Smith为曰字楼女馆,即现时拔萃女书院前身的创办人。
3. Bishop Charles Richard Alford (Warden) 柯尔福主教   1867-1872
4. Bishop John Shaw Burdon (Warden) 包尔腾主教   1874-1897
5. Bishop Joseph Charles Hoare (Warden) 霍约瑟主教 1898-1906 霍主教与四名学生在屯门青山一带传道遭逢浩劫,船只于突如其来的风暴中沉没,五人不幸命丧怒海。此事件之纪念碑石至今仍置于会督府内。
6. Bishop Gerald Heath Lander (Warden) 伦义华主教 1906-1909
7. Rev. Arthur Dudley Stewart (Principal) 史超域牧师 1909-1933 史超域牧师的胞妹凯瑟琳(Kathleen Stewart)在坚道创立圣保罗女书院(St. Paul's Girl's College),即今圣保罗男女中学前身。
8. Col. Evan George Stewart, DSO, OBE, ED (Principal) 史伊尹上校 1933-1958 般咸道中学部校舍的史超域楼(Stewart Building)是纪念史超域校长以及其胞弟史伊尹上校而命名。他曾参与香港保卫战重光后获封为上校。
9. Rev. Geoffrey Lowrey Speak, OBE (Principal) 史璧琦牧师 1958-1967 受港府委托,辞职后担任英童中学(今称“港岛中学”,Island School)首位校长。
代校长 Mr. R.G. Wells (Acting Principal) 韦尔思先生(代校长) 1967-1968 六七暴动时期,曾德成在学校内派发共产主义及反港英政府传单,时任代校长韦尔思报警,曾德成于9月28日在学校被拘捕,其后因为煽动罪名被判监禁两年。
10. Mr. Timothy W.H. Ha, MBE, JP (Principal) 夏永豪MBEJP 1968-2006 首位华人校长,夏永豪担任校长38年,是该校任期最长的校长。夏永豪校长任内为不少教育议题发声,曾为立法局委任议员,任内提倡学校转行直资。
11. Dr. John Richard Kennard (Principal) 甘纳德博士   2006-2014 在任八年半,甘纳德校长致力于促进海外的交流,除大力推动环球教室计划外,亦出任国际男校联盟亚洲区副主席。离任后转任波兰华沙英童学校校长。
12. Mr. Dennis D.Y. Yuen (Principal) 源迪恩先生 2014- 于2014-2015年度获委任为署理校长。于2015年9月1日起以署任形式获委任为校长(Principal of the College on an acting basis)


1. Rev. Chiu Lin Chun (Headmaster) 招练俊牧师 1960-1970 小学部首位校长
2. Mr. Leung Chung Por , MH (Headmaster) 梁松波先生 MH 1970-2001
3. Mrs. Yvonne Chan Chin Mo Chun (Headmistress) 陈陈慕珍女士 2001-2016 小学部首位女校长
4. Mr. Mak Chi Ho, Michael (Headmaster) 麦志豪先生 2016- 麦志豪于1990年代加入圣保罗书院中学部担任生物科老师,其后担任中学部副校长。

重大事件

编辑

1840年代

编辑
 
圣保罗书院旧校舍,现香港圣公会会督府
 
港大钮鲁诗楼眺望史超域楼(左面的绿色建筑物)、新南翼大楼(中央灰色大楼)及黄鸣谦堂(新南翼大楼前的低层建筑物)
 
2011年的圣保罗书院庭院
 
圣保罗书院北面
 
圣保罗书院正门
  • 1839年英国海外传道会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又名英国圣公会差会或安立甘会) 之史丹顿牧师 (Rev. Vincent John Stanton) 抵达澳门学习中文,同时负责主持澳门基督教圣堂的崇拜。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史丹顿牧师被掳至广州拘押四个月后获释。[9]
  • 1841年史丹顿牧师经纽约返回英国,开始为在中国开办学校筹募款项。
  • 1843年史丹顿牧师获英国圣公会委任为首任香港殖民地牧师(Colonial Chaplain),于同年6月带同妻子何露丝(Lucy Anne Head)抵港履新。史丹顿牧师除筹建圣约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及参与港府之教育委员会之工作外,同时亦筹建第一间教会学校。会督府(Bishop's House)及校舍之建筑工程在1845年展开。
  • 1848年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核准“圣保罗书院章程”。会督府建筑工程竣工。
  • 1849年史丹顿牧师在中环政府山(Government Hill)忌连拿利[10](Glenealy;又称“铁岗”)会督府创立学校,开办时学生9人,Headmaster为佐麻须(James Summers),导师为蒙奇理牧师(Rev. Edward T.R. Moncrieff)。当时校训为“恭敬天主,爱人如己”。圣保罗书院校名及旧校训牌匾可见于会督府外石墙上。史丹顿牧师纪念碑石至今仍在中环港中医院内。

1850年代

编辑
  • 1850年史丹顿牧师因病返英,临别前把学校转交予新上任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首任会督(Bishop of Victoria)及学校首任校长的施美夫主教(Bishop George Smith)。
  • 1851年学校正式命名为圣保罗书院(St.Paul's College) 。己连拿利校舍最初期建筑物全部竣工,因此,圣保罗书院正式成为香港一所中学。
  • 1851年佐麻须返回英国,后曾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中文教授。
  • 1852年校长施美夫主教致函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汇报圣保罗书院发展及香港传道工作概况,信中提及当时有学生33人[11]。翌年,施美夫主教获港府委任主持教育委员会,负责督导5间政府资助华人学校的发展,圣保罗书院另外两名导师蒙奇理牧师及奥岱牧师(Rev. M.C. Odell)亦担任委员。
  • 1855年圣保罗书院出版《祷告文全书》(Book of Common Prayer)。
  • 1857年蒙奇理牧师在印度遇上“印軍嘩變”(The Indian Mutiny)事件不幸遇害,学校因此停办数年。

1860年代

编辑
  • 1860年傅兰雅博士 (Dr. John Fryer)获施美夫主教之邀担任Headmaster,其后于1863年赴北京于京师同文馆供职。傅兰雅后赴美,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首任中国语言与文化教授。
  • 1860年施美夫主教夫人(Lady Lydia Smith)与英国远东女子教育协会(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Education in the Far East)在香港建立了一所隶属于圣公会的女子学校“曰字楼女馆(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由港督罗便臣爵士夫人(Lady Robinson)担任赞助人,创校宗旨在于“为本地女性提供基督教育”。学生的未来规划方面,校方希望将之训练为英文教师与传教士,日后则可选择与圣保罗书院的毕业生成婚。当时香港的圣公会学校圣保罗书院最具规模,但皈依基督教的华籍男生毕业后往往面临与同族“异教”女性婚配的问题。曰字楼女馆的设置,正是希望纾解这个窘况。校董会于般含道购入一块稻田,建起一座水泥校舍,教学、寄宿及校内一切活动都在这座校舍进行。该校后来辗转发展为今之拔萃男书院协恩中学拔萃女书院
  • 1861年司徒灵芝牧师(Rev. Thomas Stringer)来港传教,曾代施美夫主教兼理校务。
  • 1864年校长施美夫主教退休,柯尔福主教(Bishop Charles Richard Alford)于1867年接任会督及校长。
  • 1868年派队参加香港最早期的校际足球比赛及田径赛。其后学校曾因经费不足停办数年。

1870年代

编辑
  • 1872年港督坚尼地爵士(Sir Arthur Kennedy)撤销英女皇授予维多利亚会督的制诰(Her Majesty's Letters Patent to the Bishop of Victoria),其后香港定例局(即立法局)通过《圣保罗书院条例》(St. Paul's College Ordinance,1875年第7号条例),将圣保罗书院的业权交予坎特伯雷大主教,许其联合圣保罗书院校长及港府辅政司制定学校的新章程。
  • 1874年包尔腾主教(Bishop John Shaw Burdon)接任会督,于1875年复办圣保罗书院并担任校长,设立培训教会神职人员的神学班。同年包尔腾主教获港府委任主理香港的教育政策。
  • 1876年学校回复为英文学校,由A.J. May担任Headmaster,其时有学生102人。
  • 1877年学校和圣若瑟书院合办了香港开埠以来首场校际运动比赛。

1880年代

编辑
  • 1880年至1890年间,为欧裔学童而设的Hong Kong Public School借用圣保罗书院校舍上课。

1890年代

编辑
  • 1892年学校设立夜学以供有意进修的校友修读。
  • 1898年霍约瑟主教(Bishop Joseph Charles Hoare)接任会督及校长。

1900年代

编辑
  • 1900年学校再次改组为培训华人神职人员的神学院(Training College of the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s South China Mission),由Rev. P.A. Bunbury 担任Sub-Warden-cum-Principal,设有“Preparatory”及“High School”级别。
  • 1906年9月18日丙午风灾期间,校长霍约瑟主教与四名学生贺道培、郑容枝、梁芹波、王挺生乘船在青山(今屯门)一带传道,不幸在风暴中遇海难逝世。此事件之纪念碑石至今仍置于会督府内。
  • 1907年伦义华主教(Bishop Gerald Heath Lander)接任会督及校长。
  • 1909年学校庆祝创立60周年(以1849年起计算),港督卢吉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出席庆典。同年,英国海外传道会取回铁岗校舍管理权,并对学校运作进行大改组。学校再次回复为英文学校。史超域牧师(Rev. Arthur Dudley Stewart)接任校长。校训改为“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圣经《箴言》一章七节及九章十节)。至年底,学校共有5名教师及53名学生,翌年学生人数增加一倍。

1910年代

编辑
  • 1911年赖校董曹善允博士及何启爵士之统筹,校舍扩建经费筹募进展顺利。校友伍廷芳博士捐款1万元予母校兴建新建筑物,港督卢吉爵士主持奠基典礼,上层为礼拜堂“圣保罗堂”,下层“伍廷芳堂”则用作课室,于1919年落成开幕。伍廷芳夫人(何妙龄女士,何启爵士之姊)其后再于1930年捐款1万元以兴建新建筑物。至1911年底,学校共有300名学生,设有由第一班(Class One,约为今之中六程度)至第八班(Class Eight,约为今之小五程度)各班级。
  • 1915年校长史超域牧师之妹凯瑟琳(Kathleen Stewart)担任在坚道创立的圣保罗女书院(St. Paul's Girl's College,即今圣保罗男女中学前身)之首任校长。
  • 1915年至1930年期间,黄柏松梁玉堂田玉安郭宝根黎郁达陈光耀林玉英刘九余永粲许成耀等10名师生先后代表中国参加7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足球比赛,每届皆摘冠而回。
  • 1916年师生在香港仔开办义学。
  • 1919年学校在上亚厘毕道兴建一座3层高、可容纳90名教师及学生居住的宿舍,今称为“前教堂礼宾楼”(又名“马丁楼”)。同年,寄宿生在校园开办夜间义学,约100人就读。及至1925年类似的夜间义学在大坑中环油麻地及广东石岐皆有开办,总共近1000人入读。

1920年代

编辑
  • 1920年代初校长史超域牧师受曹善允博士、区泽民莫干生之托筹备建立民生书院
  • 1922年教师黄韶本赴剑桥深造后回港并将童军运动引入学校,获史伊尹等积极支持。香港第十旅童军团(10th Hong Kong Troop)成立,以天蓝色旅巾为志,成立之初共有两个小队,至1935年扩充为四个小队。幼童军团成立于1938年;“罗浮”童军团(Rover Scout,今译为“乐行童军”)成立于1938年,至1950年改组为深资童军团。
  • 1922年田径队参加全港校际比赛,包揽总冠军3年。
  • 1923年学校加建一座体育馆及三个课室。2年后,扩建小教堂及加建物理实验室。
  • 1927年游泳队成员代表中国参加上海远东运动会游泳比赛。

1930年代

编辑
  • 1930年代,排球队称霸本港学界,于1938年至1940年连续3届称霸香港排球公开赛,并于1948年赢得全国冠军。
  • 1933年校长史超域牧师退休,其弟史伊尹(Evan George Stewart)副校长接任校长。史超域牧师送别会在大会堂举行,港督贝璐爵士(Sir William Peel)出席并致辞。此时学校共有403名学生就读。
  • 1933年香港第十旅童军赢得香港童军步操及露营比赛冠军,并获颁“威尔士太子锦标”(Prince of Wales Banner, 此比赛于1997年后改称“全港深资童军锦标赛”)及获封为“督宪团”(Governor's Troop)。翌年,第十旅旅长侯利华牧师(Rev. Nelson Victor Halvard)获委任为香港殖民地童军总监(Colony Scoutmaster)。
  • 1937年己连拿利校舍加建一层。

1940年代

编辑
  • 1940年何明华主教(Bishop Ronald Owen Hall)知会校方圣公会打算取回铁岗一带土地另作发展,著校方觅地搬迁,惟因涉及多幢由史超域家族及公众捐款所建之建筑物的业权问题,磋商胶着。
  •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学校停课。史伊尹校长担任香港义勇军团(The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少校,并率领军团第三机关枪连在黄泥涌峡渣甸山一带与日军血战[12],其后被俘入深水埗集中营。三名教师及九名学生参与香港保卫战,其中五名学生阵亡。另部分学生在中国内地为盟军服务。部分香港第十旅童军包括谢炳奎等加入防空传讯队(Air Raid Precaution (ARP) Despatch Corps)协助防务工作[13]。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爵士(Sir Mark Young)宣布投降,香港全境沦陷。铁岗校舍在战乱时遭严重破坏,大量财物及文物散失。其后部分师生在内地参加英军服务团(The British Army Aid Group,BAAG)协助抗战,逃亡到澳门或在香港进行地下抗敌情报工作。
  • 1943年副校长黄韶本于香港沦陷期间进行地下抗敌情报工作,不幸被日军拘捕,并在赤柱集中营遇害,其墓碑现置于赤柱军人坟场
  • 1945年抗战胜利,香港重光。史伊尹校长获释,返英疗伤。圣保罗书院被圣公会安排与圣保罗女书院合并成“圣保罗中学”,在麦当奴道校舍上课。己连拿利校舍则被圣保罗中学附属小学用作校舍。3年后再检讨合并安排。原圣保罗书院校友对合并之举大表不满,并争取复校。
  • 1947年史伊尹校长伤愈返港,暂任圣保罗中学副校长,另外与圣保罗书院同学会大力向英国圣公会争取复校。复校之议获校董曹善允博士及圣保罗女书院首任校长凯瑟琳之丈夫马丁法政牧师(Canon E.W.L. Martin)积极支持。
  • 1948年史伊尹校长因战功获颁杰出服务勋章(DSO), 其后获颁OBE勋衔及获封为皇家香港军团(义勇军)荣誉上校。前校长史超域牧师及校友余兆麒将军先后访港,并大力支持复校运动。300名校友联署向英国圣公会请愿要求在铁岗原址复校。

1950年代

编辑
  • 1950年复校纷争解决。圣公会提出以般含道香港大学对面的原香港大学圣约翰舍堂(St. John's Hall)之用地另加现金补偿,以交换铁岗校舍之业权。另圣公会实行战前计划,将圣约翰舍堂及圣士提反舍堂(St. Stephen's Hall)合并并迁往薄扶林道82号现址,以组成今之香港大学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 HKU),并委派圣约翰学院代表参加圣保罗书院之校董会。圣保罗书院遂于1950年在般含道69号现址复校,初期沿用原圣约翰舍堂旧建筑物作校舍。复校时共有约280学生及教师在校,其中200人由圣保罗中学转回。圣保罗中学及后改名“圣保罗男女中学”,仍维持男女生同校制度至今。
  • 1951年动工兴建黄鸣谦堂,以主要捐款人校友黄焯菴之父命名。另外校长史伊尹上校与校友著名建筑师司徒惠筹划分阶段开展其他新校舍建设工程。
  • 1953年香港第十旅童军再次赢得“威尔士太子锦标”及获封为“督宪团”。2年后,旅长谢炳奎接任香港童军维多利亚城区总监,其后于1958年出任首任港岛地方(即后来的港岛地域)总监。
  • 1957年港督柏立基爵士(Sir Robert Black)访问学校,并主持校舍牌匾揭幕仪式。
  • 1957年校长史伊尹上校倡议刊行校刊,校刊《弘道》正式创刊。
  • 1958年12月校长史伊尹上校在早会期间晕倒后逝世,及后于校内举行丧礼,并在圣约翰座堂举行追思崇拜。史璧琦牧师(Rev. Geoffrey L. Speak)接任校长。同学会在黄鸣谦堂内为故校长史超域牧师立碑纪念,碑石由史超域牧师遗孀揭幕。

1960年代

编辑
  • 1960年增设完整六级制的小学部,校舍设于中学部校舍旁,校友招练俊牧师担任小学校长。
  • 1962年香港立法局通过《圣保罗书院校董会法团条例》(香港法例第1102章)及其附例,确立校董会的具体组成,以圣公会港澳教区会督为校董会主席。英国海外传道会将圣保罗书院土地业权及行政管辖权转交校董会持有。同年,校友谢雨川主持新校舍筹募经费运动,获校友及社会人士支持。建筑工程展开。
  • 1962年至1968年间,校舍各幢新建筑物先后竣工,包括北翼之课室及教员室;西翼之学校礼堂、小教堂、课室及有盖操场;东翼之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历史室及地理室;及小学部大楼。全个校园可容纳1380名学生就读。
  • 1963年圣保罗书院学生会成立,是香港首个中学学生会,当时由总学长兼任会长一职。
  • 1965年港督戴麟趾爵士(Sir David Trench)访问学校,并主持“史超域兄弟校舍大楼”揭幕仪式。
  • 1966年学长制度改革,学长会(Prefects' Council)成立。初期兼管部分学生福利事务。
  • 1967年校长史璧琦牧师辞职,获政府委托创立英基学校协会并任英童中学 (Island School,今称港岛中学) 创校校长;韦尔思(R.G. Wells)暂代校长一职。同年,罗世杰、陈幼南等四名理科班学生发起举办联校科学展览(Joint School Science Exhibition,简称“联校科展”JSSE),罗世杰任主席,并获其他中学广泛响应,成为每年瞩目的大型校际活动。香港六七暴动期间,预科生曾德成因在学校派发由左派工会印制的共产主义及反政府传单,甚至从校舍高处把传单抛出般咸道上,遭拘捕并以煽动罪判监禁两年。
  • 1968年校长一职由来自拔萃男书院、其父祖皆为圣保罗书院校友的夏永豪接任。
  • 1969年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团第三十九团(Cadet Unit 39)成立,是校内第二个制服团体,也红十字会早期的团队之一。

1970年代

编辑
  • 开创了吸纳心光盲人院暨学校学生的传统,令视障学生有机会透过升读英文中学,增加入大学门槛的机会。
  • 打破百多年来只有男生就读的传统,开始在中六班级接纳女生入读。
  • 1970年梁松波接任小学校长。
  • 1972年总学长不再兼领学生会会长职务,校方另行委任一名中六级同学担任学生会会长。
  • 1973年学校引进夏令上课时间表。
  • 1975年图书馆正式命名为“伍廷芳图书馆”以纪念校友伍廷芳博士。同年开始学社制度(house system)。
  • 1977年学生会会长首度由全体同学选举产生。
  • 1979年“圣保罗书院同学会谢雨川泳池”落成启用。黄鸣谦堂地下之童军室及学生会室迁走,原址改为供小学生休憩及集队用之地方。学生会室及学长会室改置于有盖操场侧两个厢形房间内。

1980年代

编辑
  • 1981年因般咸道及薄扶林道交通日渐频繁,噪音问题严重,校方逐步为全部课室、教员室、实验室及图书馆安装双层隔音窗户及空调系统。
  • 1985年校友关文彬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期间在图书馆觅得一本由圣保罗书院于1877年印行的古书《散语四十章》(教授英籍传教士广州话的课本),得馆方同意将其复本赠予母校。学校其后将一份复本赠予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收藏。
  • 1989年英国外相贺维夫人(Lady Howe)及港督卫奕信爵士夫人(Lady Wilson)联袂到访。

1990年代

编辑
  • 1990年代初,学校礼堂及体育馆在校友募捐支持下完成安装空调计划。
  • 1992年提出参与“直接资助计划”,当时因为部分立法局议员反对而无法落实。同年,学校成立多个教师队伍包括择业辅导、辅导、公民教育、训导、家校合作等。
  • 1993年小学部迁至位于西环山道70号之新校舍,而原有之校舍则改建为教员室、电脑室、多用途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和辅导主任及训导主任办公室等。黄鸣谦堂原有的音乐室及美术室扩建,地下则改作乒乓球室。小学部改为全日制,并由十二班逐渐扩至十八班。同年,与位于大潭的香港国际学校(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HKIS)结为姊妹学校以鼓励文化交流。
  • 1994年学校成立家长教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PTA)。港督彭定康(The Rt. Hon. Chris Patten)受英国友人W.J.West之托将一本由圣保罗书院于1855年出版的古书《祷告文全书》原书自英国送还学校。该书真本现收藏于香港历史博物馆。
  • 1995年,港督彭定康伉俪访问圣保罗书院小学。
  • 1995年起,学校推行“环球教室计划”(Global Classroom),举办多种学校假期海外学术考察、语文、音乐或体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接触各地不同文化开拓视野,至今足迹遍及内地、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澳洲、新西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捷克、希腊、冰岛、北欧、南非、津巴布韦等等。
  • 1997年港岛第十旅童军庆祝成立75周年,获香港童军总会史无前例特许在童军制服右襟绣上钻禧旅庆纪念徽章。

2000年代

编辑
  • 2000年,港岛第十旅童军代表队赢得全港童军技能比赛总冠军,获颁“嘉尔顿锦标”(Carlton Trophy)。
  • 2001年,再次决定参与香港教育统筹局推行的“直接资助计划”,校方表示希望透过该计划得以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科技。小学部校长梁松波退休,由陈陈慕珍接任。年底,圣保罗书院庆祝其150周年校庆,包括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150周年校庆聚餐,筵开150席,逾1500人出席。同学会出版《From Devotion to Plurality: A full history of St. Paul's College 1851-2001》一书以整理及阐述学校150年来的发展历程。
  • 2002年,第一批透过直接资助计划的中一学生入读,中一级使用的课室亦在同年起翻新,并随该批学生升班逐年地翻新其他课室。
  • 2003年,开始校舍扩建工程,首先把七楼的天台改建为教员室及电脑室等,并且拆卸前小学部校舍及停用圣保罗书院同学会谢雨川泳池,兴建新一幢全新的行政大楼。
  • 2005年,同学会开始为预科同学举办师友计划(SPC-SPCAA Mentorship Scheme)。
  • 2006年,校长夏永豪于2月28日起卸任圣保罗书院第十任校长,职位由原任澳洲柏斯圣安德鲁中学校长的甘纳德博士接替,同年9月18日,圣保罗书院为百年前在海难中逝世的故校长霍约瑟主教举行追思崇拜,霍约瑟主教之孙 Dr. David Hoare 为主礼嘉宾,圣保罗书院南翼扩建工程于2006年尾竣工,在2006年12月15日由香港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主持该大楼的开幕仪式。以往的行政大楼(Office Block)于同年重新正名为“史超域楼”(Stewart Building)。
  • 2007年,学校捐款支持圣公会明华神学院的院舍复修工程。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结为姊妹学校以鼓励文化交流。开展“驻校艺术家计划”(Artist-in-Residence),邀请著名音乐家驻校数周及举行音乐技巧训练工作坊。圣保罗书院同学会谢雨川泳池装修完成重新开放使用。
  • 2008年,黄鸣谦堂内部改建完成,翻新后的黄鸣谦堂现用作多用途空间(地下)、音乐彩排室(一楼)及学校历史文献档案馆暨校董会会议室(二楼)。年底,圣保罗书院基金会(St. Paul's College Foundation)正式成立,并于12月举办史伊尹上校纪念晚宴,以纪念故校长史伊尹上校逝世50周年,史伊尹上校之子 Col. Robert Michael Stewart 为主礼嘉宾。学校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展社区服务计划(Community Awareness Project),鼓励学生参与义务工作服务社会及帮助弱势社群,此计划后曾在菲律宾哈尔滨洛阳等地推行。
  • 2009年,圣公会宣布斥资8亿元保育中环建筑群,当中会督府、圣保罗堂、广杰楼及前教堂礼宾楼四幢与圣保罗书院有深厚渊源的历史建筑将予以保留及复修,学校亦开展“教师探访计划”(Teacher-Visits Programme),学校亦按照政府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开始在中四级推行新高中课程。

2010年代

编辑
  • 2010年,年度最后早会(Last assembly)后[14],学校般咸道正门及礼堂进行大规模维修翻新工程,例如把礼堂台阶增高、整理影音设备和改建礼堂上层楼座等。礼堂翻新工程于10月中完成,辄于10月22日首次使用,举行欢送美国三一宝铃书院来访交流师生的特别早会。
  • 2011年,学校庆祝160周年校庆,福音合唱团及同学会合唱团代表在英国伦敦圣保罗座堂献唱,乃历来首间获邀在该教堂献唱之香港学校合唱团。
  • 2012年,港岛第十旅童军代表队赢得全港童军技能比赛总冠军,获颁“嘉尔顿锦标”(Carlton Trophy),当年高考制度亦告终,最后一批中七学生毕业,这亦标志最后一批女学生毕业,改辕易辙,男校女生的场景不再出现在圣保罗书院。
  • 2013年,圣保罗书院小学迁往位于薄扶林域多利道薄扶林道交界处之新校舍,正式撤离沿用20载的山道旧校舍。继驻校音乐家计划后,校方开展“驻校学者计划”(Academic-in-Residence),邀请著名学者驻校数周教学及举行讲座,来自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Gonville & Caius College)的博士研究生(Dr Ciccarelli)和物理科教师交流。
  • 2014年,校长甘纳德博士离任,到波兰华沙英籍学校 (Warsaw British School) 担任校长,校董会感谢甘纳德校长的贡献,圣保罗变得更加国际化,加强学校大规模翻新工程。原任助理副校长的源迪恩先生署任校长。
  • 2015年,圣保罗书院校董会宣布教育局已经接纳署理校长源迪恩的委任担任校长,源迪恩先生正式成为圣保罗书院第十二任校长。
  • 2016年,学校庆祝165周年校庆。学校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165周年校庆聚餐。小学部校长陈陈慕珍女士退休,卸任后担任小学部顾问。圣保罗书院小学为陈陈慕珍举行退休晚宴,原任中学部副校长的麦志豪先生担任小学部第四任校长。圣保罗书院在同年11月黄鸣谦堂的历史馆开幕,伍廷芳博士的青铜像亦安装在伍廷芳图书馆中。
  • 2017年,圣保罗书院开始开办英国国际高等程度会考课程(GCE International A-level),除了中文和英文科外,将集中在数理科目为主,例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进阶数学(Further Maths)等,另外也有音乐、体育和艺术科等科目。
  • 2018年,圣保罗书院开始进行校舍翻新工程目标筹集3.8亿元,分四阶段进行大型扩建工程。首阶段主要是进行课室扩建,2018年4月已动工,课室由约40平方米扩至60平方米,斥资达九千万元。其后3个阶段会先后扩建学校正门同泳池、音乐室同活动室、体育室同运动场,预计会在2023年完成扩建工程。
  • 2019年,圣保罗书院自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开考以来,首次诞生文凭试超级状元。

2020年代

编辑
  • 2020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全球肆虐,圣保罗书院暂停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国际交流团,首批英国国际高等程度会考课程学生(GCE International A-level)亦在同年毕业。
  • 2023年,圣保罗书院亦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结为姐妹学校,扩大学校网络,加深两地文化交流,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教育质素,亦让同学实践人文精神。
  • 2024年,因继新冠疫情缓和,本港全面复常后,圣保罗书院复办“环球教室”计划 (Global Classroom Programme),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校本交流团,与多间学校成为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内地和海外交流机会,开拓国际视野。

校舍

编辑

己连拿利旧校舍

编辑
 
旧校舍外的旧校训
 
北翼课室大楼外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圣保罗书院的校舍位于中环铁岗(即今己连拿利,门牌地址为下亚厘毕道1号),即现时香港圣公会会督府所在地。当年圣公会主教会兼任书院校监一职,因此部分校舍乃主教之住所。现时该处外墙仍留有当年所刻的圣保罗书院校名及旧校训“恭敬天主,爱人如己”。另于隔邻的港中医院地面置有创办人史丹顿牧师纪念碑。

二次大战时,圣保罗书院己连拿利校舍遭严重破坏,战后又被圣公会安排与圣保罗女书院合并成为圣保罗男女中学。其后,圣保罗书院于1950年复校,以位于般咸道的原香港大学圣约翰舍堂(St. John's College)、飞利女校前校舍的旧建筑物为校舍,并逐步建设新校舍。

2009年,圣公会宣布斥资8亿元保育中环建筑群,当中下列四幢与圣保罗书院有深厚渊源的历史建筑将予以保留及复修:[15][16]

  • 会督府:建于1848年,现为一级历史建筑。建筑以花岗岩筑成屋基,两层楼高,单边后方有三层楼高碉堡式八角塔楼,属刁陀复兴式风格。原为主教居所及圣保罗书院最早期的校舍。拟保留作香港圣公会大主教办事处,内设博物馆,拆除近年新设的窗口式冷气机及楼梯,并为伤残人士加设设施。
  • 圣保罗堂:建于1911年,拟议为一级历史建筑,属哥特式风格。顶部建有尖长的塔楼,为中环早期为华人而设的基督教会。当时上层为礼拜堂,下层“伍廷芳堂”用作圣保罗书院课室。二战时,教堂被征用作日军宪兵训练学校。翻新后将全面对外开放。
  • 广杰楼:建于1851年,拟议为三级历史建筑。原为圣保罗书院南翼,是书院最早期的校舍。其后曾用作基恩小学校舍及圣公会刊物办事处。2007年复修,供明华神学院学生上课及住宿,并命名为“广杰楼”以表扬邝广杰大主教。拟保留作圣公会办公室和综合活动中心。
  • 前教堂礼宾楼 (马丁楼):建于1919年,拟议为一级历史建筑。楼高三层,又名马丁楼,原为圣保罗书院宿舍,后来为多位传教士居所。著名欧亚混血女作家韩素音曾居于此。日占时期,是许多来自中立国的基督徒避难之所。近年新设的窗口式冷气机及铝窗将予拆除。

般咸道校舍

编辑

现时使用中的课室、礼堂(“莫干生纪念堂”)、操场、图书馆及已拆卸的前小学部大楼于1962至1968年间分阶段建成,“史超域兄弟校舍大楼”的揭幕仪式在1965年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这是一栋由多部分组成的建筑物,八层高,设有36间课室。除此以外,主校舍亦设有1个图书馆(“伍廷芳图书馆”)、1个有盖操场、1个室内体育馆、2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2间物理实验室、1间音乐室、1间多媒体学习中心、2间电脑室、1间地理室、1间美术室和1间小教堂。2个户外操场则由主校舍及新校舍包围。

小学部于1993年迁往山道新址后,原有之校舍改建为教员室、电脑室、多用途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和辅导主任及训导主任办公室等。黄鸣谦堂原有的音乐室及美术室扩建,地下则改作乒乓球室。

黄鸣谦堂于1953年建成,以主要捐款人校友黄焯菴之父命名,为现校舍现存的最旧建筑物,楼高三层,曾经用作乒乓球场(地下)、美术室(一楼)及音乐室(二楼)。圣保罗书院同学会谢雨川泳池则于1979年在黄鸣谦堂侧建成。此户外泳池长25米,水深最深为1.65米。黄鸣谦堂于2007年进行翻新工程,并于翌年竣工。翻新后的黄鸣谦堂现用作多用途空间(地下)、音乐彩排室(一楼)及学校历史文献档案馆暨校董会会议室(二楼)。

学校于2003年开始进行扩建工程,将前小学部大楼部分拆卸,并在该处及泳池上方兴建一座新行政大楼。新建大楼内主要设施包括校务处、校长室、教员室、美术室及音乐室等。行政大楼已在2006年10月启用,泳池亦于2007年重开。

现时,学校正进行扩建工程。中五班房已于2018年10月竣工,并由校长源迪恩举行入伙仪式。

小学部山道旧校舍

编辑
 
圣保罗书院小学位于域多利道的新校舍

小学部于1993年迁至位于西环山道70号的校舍。该处早年为山道官立小学的校舍,筲箕湾官立工业中学亦曾借用作临时校舍,山道官小在1977年停办后由佛教慈航中学使用,慈航中学迁往大埔后于1991年曾辗转作为乐善堂梁𨱇琚书院之临时校舍,后再交由圣保罗书院小学使用。

山道校舍除18个课室外,还有礼堂、会议室、音乐室、电脑室、图书馆、多用途活动室、英语室、辅导室、救护室、视觉艺术及科学室、小教堂、操场及小食部等。

小学部于2013年搬迁后,校舍成为圣公会圣彼得小学一部分。

小学部域多利道新校舍

编辑

小学部于2013年起迁往位于薄扶林域多利道777号,即薄扶林道交界处旁附近之新址,为一座后千禧校舍。该校舍原先由同系的圣公会圣彼得小学投得,以用作分拆上或下午校;然而,由于学生数目减少,建校用地最后改由圣保罗书院小学使用,并由原订30班改为24班设计。

社制

编辑

社制始于1975年,目的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建立群体意识。

校内设有六个社:

颜色
Banyan( 蓝色
Ginkgo(银杏 绿色
Oak( 橙色
Pine( 紫色
Rosewood(紫檀 红色
Yew(紫杉 黄色

每个社的颜色来源自该社英文名第一个字母的相应同字头颜色,而且每个社英文名的首个字母皆为其代码。

每个社的社员来自不同班级,每个社都由一位老师社长(House MasterHouse Mistress)领导,由学生社长(House Captain)负责管理。每个社都会在学年开始及结束时召开社员大会,此外在重要比赛 (例如运动会和水运会) 前亦会召开,所有属于该社的学生都必需出席。社员可自行购买社章并配戴于校服上。

学校经常举办社制比赛,大部分比赛均在体育方面,惟学术方面的社制比赛则较少有。而每年举办的运动会和水运会的比赛打多是以社际形式进行,甚少以班际形式进行。

教授语言及课程

编辑

大部分科目均主要使用英文教授,而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则用粤语教授,普通话课则用普通话教授。自2005-06学年起,校方试行在中二及中三级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在2008-09学年起,更增加至中二及中三级每级有两班“普通话班”。至2011-12学年,中二级及中三级的“普通话班”更增至三班。在2012-13学年,有中二乙、中二丁、中二己、中三乙、中三丁和中三己为普通话班。[17]因公开试中国语文科设说话考核,宜以广州话应试,故中四级以上回复粤语上课。

校方鼓励学生报名应考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举办的国际中学会考课程(IGCSE),在中五先接受公开试挑战,老师为参与学生补课备战。新高中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报读应考,学校推出该课程是因为男孩子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踏入新高中3年后才面对公开考试或会迷失。面对中学文凭试前,学生可先来个挑战,又可为将来负笈海外作好准备。

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状元

编辑

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圣保罗书院是产生最多会考“10A状元”及文凭试“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学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有3位,其中2位会考“10A状元”及1位文凭试“7科5**状元”,排名全港第17。[18][19]

  • 1984年:9A状元:李国东,于香港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 [20][21]
  • 1999年:10A状元:陈伟强,于香港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 [22][23]
  • 2001年:10A状元:蔡正义 [24]
  • 2019年:8个5** 超级状元:黄瀚贤,于香港大学修读工商管理学学士(法学)及法学士(双学位课程) [25]

圣保罗书院学生会

编辑
 
圣保罗书院学生会标志

圣保罗书院学生会于1963年由一班中六学生创立(当中包括曾任立法会主席的曾钰成),是香港最早成立学生会的中学。早年学生会会长由总学长兼任,或由校方委任中六级学生担任,由1977年起每年皆以全体学生投票选举产生。候选内阁须推出参选政纲、公开拉票及出席全体学生答问大会以争取同学投票支持。而考虑到高年级的学生比较成熟,而对学校事务亦认识较多,因此学生投票占的比重将按年级增加。当中,中五至中六同学的选票作两票计,中三至中四的选票作一点五票,而中一至中二学生的选票作一票计。如只有一个候选人,在没有对手竞争的情况下,候选人毋需经过任何选举程序便可自动当选[26]

在2010年之前,学生会会长候选人均为旧学制下预定于中七毕业的中六级学生。配合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新学制下的中六学生将需应付公开试。因此,自2010-2011年度起校方容许中五级学生竞选学生会会长一职。

学生会办事处(S.A. Room)位于学校二楼有盖篮球场学长会侧。

学生会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两星期的“学生双周”(Students' Festival[27]),其中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及表演,甚至会有一些特别的项目,例如足球评述比赛。学生会也在其办事处售卖午膳饭盒、“西瓜波”(红白相间的塑胶足球)、文具、“白饭鱼”(白色帆布运动鞋)、夹、雨伞毽子,并在办事处提供篮球租用服务。此外每年学期初学生会亦会举办由学校步行上山顶的步行筹款(Sponsored Walk)以筹募经费。

学生会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uncil)是学生会的决策机关,负责统领辖下七个分属委员会:

  • 附属学会委员会(Affiliated Clubs Committee)负责协助所有学会解决财政上的问题,以及管理每年的学会注册事项。
  • 核数委员会(Audit Committee)负责监督学生会的收入和支出。
  • 活动委员会(Programming Committee)负责筹划学生会的活动。
  • 宣传事务委员会(Promotion Committee)负责所有学生会宣传工作。
  • 公共关系委员会(Public Relations Committee)负责联系校外团体和其它学校。
  • 褔利委员会(Welfare Committee)负责向学生提供福利服务。
  • 人力资源委员会(Human Resources Committee)负责学生会办事处及所有活动的当值安排。

负责出版校刊《弘道》和校报《文苑》的学生出版社(Student Publications Council)名义上曾由学生会统属,但其拥有财政及行政自治权,学生会亦从不过问其运作。据2010-2011年度学生会年度报告,该社已从学生会之体制(Organisational Chart)中被剔除。

2010-2011年度学生会首度设立官方网页(www.spc.edu.hk/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为同学提供最新资讯,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启用。

学生组织及活动

编辑

学校每年均会派队参加中学联校科学展览(Joint School Science Exhibition,简称“联校科展”,JSSE)。该展览系由该校旧生于在学期间创办,联校科展队伍历年来多次勇夺全场总冠军及其他多项殊荣。

音乐方面,学校拥有多个合唱团管弦乐团中乐团。学校多年来积极参与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学校音乐节多项个人及团体比赛,在前任音乐主任吴东牧师及符润光先生的指导下,历年来所获奖项不计其数。2007年起,学校开展“驻校艺术家计划”(Artist-in-Residence),邀请著名音乐家驻校数周,期间举行音乐技巧训练工作坊指导同学。

运动方面,圣保罗书院亦拥有各类运动校队,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等,多年来参加各项校际比赛亦屡获殊荣,其中更有学生代表香港或中国出席国际级比赛。

学校目前拥有三个制服团体,分别为童军红十字会升旗队香港童军总会港岛第10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成立于1922年,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团第39团 成立于1969年,而香港升旗队总会S216分队则成立于2022年。[28]

此外,学生会属下亦设有各类学会,由附属学会委员会统筹。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任何学会,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办学会,以培养该校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和兴趣。         

文科联会(Arts Union)

编辑

运动联会(Sports Union)

编辑
  • Archery Club 射箭学会
  • Badminton Club 羽毛球学会
  • Basketball Club 篮球学会
  • Bowling Club 保龄球学会
  • Darts Club 飞镖学会
  • Football Club 足球学会
  • Hockey Club 曲棍球学会
  • Judo Club 柔道学会
  • Table-tennis Club 乒乓球学会
  • Tennis Club 网球学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ater Sports Club 水上运动学会

 

康乐联会(Recreation Union)

编辑

科学联会(Science Union)

编辑
  • Astronomy Club 天文学会
  • Biology Society 生物学会
  • Chemistry Society 化学学会
  • Computer Society 电脑学会
  • Mathematics Society 数学学会
  • Physics Society 物理学会

 

音乐联会(Music Union)

编辑

服务联会(Service Union)

编辑
 
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团第三十九团

环球教室计划

编辑

自1995年起,学校推行“环球教室计划”(Global Classroom),每年[30]于学校假期举办多种海外学术考察、语文、音乐或体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接触各地不同文化开拓视野,至今足迹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澳洲、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捷克、希腊、冰岛、北欧、匈牙利、塞尔维亚、南非、津巴布韦等等。

2008年起,学校在内地开展社区服务计划(Community Awareness Project),鼓励学生参与义务工作服务社会及帮助弱势社群,至今此计划曾在哈尔滨及洛阳等地推行。

学校传统上每五年举办一次大型校庆纪念活动(例如在2001年庆祝150周年校庆)。活动包括开放日及展览、嘉年华会、音乐会、同学会聚餐等等,通常在校庆年的十月至十二月期间举行。学校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庆祝170周年校庆。

出版刊物

编辑

校刊《弘道》及校报《文苑》皆由学生出版社(Student Publications Council)负责编辑工作,校刊及校报每年各出版一次。学生出版社名义上为学生会的从属机构,惟其编采、财政等各方面皆独立于后者。

《弘道》及《文苑》皆曾在香港的学校刊物公开比赛中获奖,例如《弘道》曾于80年代赢得由《南华早报》举办的校刊比赛冠军。

《弘道》(Wayfarer)

编辑

《弘道》(Wayfarer)是圣保罗书院的校刊,由故校长史伊尹上校倡议于1958年首次出版。其后停刊了数年,至1963年复刊并每年出版。初期《弘道》编辑工作多由学校老师负责,其后改由学生出版社的同学负责,老师则担任顾问。

校刊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务报告、大事录、各班级及团体照片、各学生组织报告、专题、教职员及旧生专访、游学团汇报、“文苑”(学生优秀文选,与同名校报并无关系)、艺廊(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等等。

中文名称“弘道”取中华民族先哲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出自《论语·卫灵公》)之意,勉励学生弘扬仁道,同时象征圣保罗书院之艰巨任务;英文名称“Wayfarer”则指徒步的旅行者,象征排除万难以达到理想,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拥有“Wayfarer”的胸襟。

第一至四十四期内页皆为黑白印刷,直至第四十五期(2006-2007,155周年校庆号)才开始内页彩色印刷。新一期《弘道》每年于毕业典礼当日(约在12月)正式出版。

2011-2012年度,学生出版社出版第五十期金禧号(同时为160周年校庆号)。

《文苑》(Scope)

编辑

校报中文版《文苑》及英文版Scope每年出版一次,页数大约为十六页,同期刊行,由学生出版社负责编辑。

《Paulines' 保罗连线》

编辑

《Paulines'》为圣保罗书院学生会之会讯,曾于该会1963年创会时发行,后来停刊。直到2009-10学年,当届学生会从创会校友曾钰成的访问中得知当年曾出版《Paulines'》后,方透过学生出版社副刊。当时学生会未为《Paulines'》定订中文名称,但因相信同学会更乐于翻阅,故此以全中文内容发行,内容一般介绍学生会的活动和展望等。

《Paulines'》复刊起改为全彩印刷,第一期以“A5三折式单张”形式印行, 并于2010年1月出版,派发予全校学生。而第二期就于2010年4月出版,并改以A5八页杂志式印刷。虽然会讯《Paulines'》由学生会独立刊行,但由于2009-2010年度的学生出版社社长身兼学生会内阁成员,故此重刊后的首两期委托学生出版社编撰与出版。

至2010-11学年,新上任的学生会内阁并未有出版《Paulines'》,再度停刊。不过,2011-12学年的内阁又重新出版《Paulines'》,并将中文名称定为《保罗连线》。2011-12之《Paulines' 保罗连线》采用A5八页杂志式彩色印刷,内容除学生会动向外,亦有人物专访、校史专栏、学校动态等内容。

圣保罗书院同学会

编辑

圣保罗书院同学会于1920年代成立,成立早期的功用并不显著,而且没有正式名称。据文献所载,1930年百多名校友曾与校方在西环某茶楼聚会商议成立“Old Pauline Union”,其后同学会在广州及上海等地亦成立了支部以联络校友。在香港沦陷期间,部分暂居澳门之校友亦有举行聚会。及至1950年复校成功,同学会名称正式定为“圣保罗书院同学会”(St. Paul's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SPCAA)。随着年代发展,同学会的角色亦有所改变,除了担当校友之间连系的重任外,同学会亦不断维持与学校的联系,在圣保罗书院校董会内有4名校友代表,共同商议学校事务。

同学会多年来积极支持母校的建设,曾多次发起捐款运动。战后复校运动曾得众多校友各方奔走支持。铁岗旧校舍的伍廷芳堂及圣保罗堂、般咸道校舍的黄鸣谦堂、莫干生纪念堂(即学校礼堂)、图书馆、谢雨川游泳池、学校礼堂空调工程等等皆获校友大力捐款支持。另外1950年代及2000年代的新校舍拓展工程分别由校友中的著名建筑师(司徒惠刘秀成等)协助设计及提供专业意见。

同学会及众多校友亦有捐款为学校设立多个奖学金及奖项,以奖励学术成绩或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的同学,另外,同学会在150周年校庆出版《From Devotion to Plurality: A full history of St. Paul's College 1851-2001》一书,以整理及阐述学校150年来的发展历程。

自2005年开始,同学会为预科同学(新学制实施后改为提供予中五学生)举办师友计划(SPC-SPCAA Mentorship Scheme),安排城中名人校友与同学组成小组,参与不同活动,以扩阔同学之社会视野,并增进不同年代毕业的圣保罗同学校友的联系。

家长教师会

编辑

圣保罗书院家长教师会(St. Paul's College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于1994年成立,宗旨为促进学校及学生家庭的关系。曾经举办的活动包括书展讲座及参观报社等,而且每年家长方面都会派出代表队参加学校举办的周年陆运会接力赛。家长教师会每年举办一次周年大会,以选出该年度的主席和干事。

现任家教会主席是 杨文达先生(Mr. Philip Yeung), 他同是圣保罗书院的旧生.

圣保罗书院基金会

编辑

圣保罗书院基金会(St. Paul's College Foundation Ltd.)于2008年成立,旨在为学校在政府资助及学费以外筹募款项,以支持多项为学生提供一流学习环境的计划。基金会支持的项目包括学生奖学金、推动校园电子化学习、在黄鸣谦堂设立学校历史文献档案馆等等。此外,基金会亦在小学部迁往薄扶林新址的经费筹募运动上担当重要角色。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

编辑

截至2023年(第38届),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共出产1名香港杰出学生。[31] [32]

香港杰出学生名单:

  • 刘峻承

联系学校

编辑

近年圣保罗积极与世界各地的学校建立联系;上一任校长甘纳德博士就任时表示,希望将圣保罗书院国际化,变为“亚洲、国际知名的学习社群(learning community)”,承诺与学生、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为学生安排各式交流机会,并推动资讯科技发展。

此外,圣保罗书院是国际男校联盟会员学校之一。国际男校联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ternational Boys' Schools Coalition)是一家非牟利联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的男校,例如英国温莎伊顿公学等,国际男校联盟致力于男孩的教育及发展,并促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之专业发展,以及有关院校的进步。

圣保罗书院的联系学校如下:

与其他学校的关系

编辑

圣保罗书院为英国圣公会在香港建立的学府,与不少其他学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著名/杰出校友

编辑

圣保罗书院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之一,创校一百七十多年来培育出不少人才。早年毕业的旧生统称校友伍廷芳王宠惠余兆麒锺士元为“圣保罗四博士”,谢雨川何家鎏黄焯菴则合称“圣保罗三王”。

其余杰出校友可见于以下列表:圣保罗书院校友列表

 
伍廷芳博士
 
程翔先生

参考

编辑
  • 《From Devotion To Plurality - A full history of St. Paul's College 1851-2001》editor-in-chief Vincent H.Y. Fung (2001). Published by St. Paul's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
  • 《St. Paul's College 120th Anniversary 1851-1971 圣保罗书院创校壹佰弍周年纪念特刊》
  • 《Wayfarer - St. Paul's College 1986-87 弘道 — 圣保罗书院校刊(第二十五期) 》
  • 《香港中西区风物志(增订版)》梁炳华著(1999)。中西区临时区议会印。
  • 《香港中西区地区掌故》梁炳华主编(2003)。中西区区议会印。
  • http://www.cwfestival.org/images/pdf/zone/096.pdf[永久失效链接]
  • 香港历史系列II之传教与办学 (11 02 2011)
  • 曰字楼女馆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纵然英华书院的创校时间比圣保罗书院早,但是英华书院并不在香港本地创立,而远于香港开埠前已经于在马六甲成立。此外,英华书院曾经长时间停办,从1858年停止办学,在半世纪后在1914年才复办;1942年11月开始在香港办学的马礼逊纪念学校亦是从澳门搬迁至香港的;所以圣保罗书院可视为在香港本地创立并至今仍然办学的所有英文学校中,历史最悠久的。
  2. ^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 香港补助学校议会. 2024-08-30 [2024-08-30]. 
  3. ^ 傳統名校中學. SCHOOLAND. 2024-02-27 [2024-02-27]. 
  4. ^ 随着新高中学制实行,中六、中七已不再有外校生(女生)入读。
  5. ^ 关诗珮 2014 〈翻译课程及全人教育之争?香港圣保罗书院与香港政府的恩怨(1849-55)〉,《翻译史研究》4: 77-106。《翻譯史研究》. [201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6. ^ 存档副本. [2015-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7. ^ 教育的施與受 聖保羅書院(三之三). 明周文化. 2019-04-12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美国英语). 
  8. ^ 存档副本. St. Paul's College 圣保罗书院. 10-08-1984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9. ^ 潘乃昭:华人圣公会系列-罗深源的故事(一)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10-06.
  10. ^ 忌连拿利”于1986年改称“己连拿利”。
  11. ^ A letter to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microform] : containing the annual report of St. Paul's College and Mission at Hong Kong / by George Smith. [Hong Kong] : Printed at the Hong Kong Register office, 1852. http://library.hku.hk/record=b1900225[失效链接]
  12. ^ 香港童军 Jan 2004 vol.237 p.23 从黄泥涌区章说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香港童军 Dec 2004 vol.248 p.23 童子军传讯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由于礼堂每年三月至六月将用作举行校内考试或外借予考评局举行公开试,年度最后早会通常定于2月中举行
  15. ^ 经济日报 2009年10月23日 A16 新闻特写 - “圣公会中环建筑群 8亿活化 保留4古迹 洗涤上班族心灵”
  16. ^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保育中环”网页-“香港圣公会建筑群的重新发展[永久失效链接]
  17. ^ “普通话教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圣保罗书院中文科科网
  18. ^ 文汇报. 歷屆「10優狀元」239人 (2010年8月4日). 文汇报. 2010-08-04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19. ^ HK01. DSE放榜 十年共誕87名狀元 來自35間中學 五大狀元搖籃. HK01 (2021年7月21日) (HK01). 2021-07-21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20. ^ 工商日报. 中學會考昨日放榜 五男女生榮登狀元 分別就讀拔萃皇仁及聖保羅. 工商日报 (1984年8月10日) (工商日报). 10-08-1984. 
  21. ^ List of Register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香港医务委员会. 2023-12-28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1). 
  22. ^ 大公报. 中學會考有十名十優狀元. 大公报 (1999年8月11日) (大公报). 1999-08-11. 
  23. ^ List of Register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2023-12-28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1). 
  24. ^ 文汇报. 今年會考湧現17個十A狀元. 文汇报 (2001年8月9日) (文汇报). 2001-08-09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25. ^ HK01. 【JUPAS放榜2019】12狀元. HK01 (2019年8月16日) (HK01). 2019-08-16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26. ^ 2000年之前,在没对手竞争的情况下,需进行信任投票,信任票过半方能当选。
  27. ^ 旧称“Students' Fortnight”。
  28. ^ 2022年1月1日起,所有香港学校必须每天升国旗,而圣保罗书院则成立S216升旗队。
  29. ^ 在2008-09学年开始,为免与新成立之福音合唱团(Chapel Choir)的相近英文发音混淆,故将原有英文名称Treble Choir改为Junior Choir。
  30. ^ 由于2009年中人类猪流感疫情在全球转趋严重,故2009年夏天的所有交流团取消,改为个别教职员赴外地交流。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全球肆虐,2020年的所有交流团亦取消
  31. ^ 歷屆獲獎學生. 青苗基金.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32. ^ Past Winners of the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s.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33. ^ 香港大學聖約翰學院歷史(英文).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34. ^ 香港教育学院的历史[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