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平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平市
Peiping
簡稱:平
 中華民國院轄市
1928年—1949年
北平市

坐标:39°54′18″N 116°23′29″E / 39.905°N 116.3914°E / 39.905; 116.3914
國家 中華民國
面积 
• 
706平方公里(273平方英里)
人口 
• 
1,672,438
歷史 
• 成立
1928年
• 废除
1949年
前身
继承
京兆地方
北京市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北平市,通稱北平郵政式拼音Peiping),簡稱為「」,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12個院轄市之一。在民國3年(西元1914年)至17年(西元1928年)期間為中華民國首都[1]1928年東北易幟,中華民國結束分裂局面,北京改名北平,[註 1]並改為行政院直轄的院轄市。

名稱

[编辑]

明代以前,“北平”一词从未用于今北京附近地区,而是保定、天津蓟州区所拥有的名称。[註 2]明初攻占元大都以后,废除大都路,改设北平府,而永乐迁都以后北平府即改为京师顺天府

歷史沿革

[编辑]

民国3年(1914年),顺天府改为省级行政区京兆地方,并新设京都市政公所京师警察厅,协同管理京城内外的行政事务。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现代化的公共機構,如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17年(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攻佔北京,废除京兆地方,京都改名北平,并成立北平特别市接管市政。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市降為河北省省轄市,12月復為院轄市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攻占北平,次年将北平改设伪“北京”,是为北京首次从俗称地名变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地名[來源請求]

民國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1日北京由国民革命军孫連仲部光复,并继续使用北平一名。民國38年(1949年)1月,傅作義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定,率國軍25萬守軍投降,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城,北平易主。同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北平改名北京。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依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主權,也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修改的任何地名。於自由地區的新聞、報紙等官方機構與民間仍然繼續使用「北平」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的北京市,直至1990年代才有所鬆動。[3]

行政區劃

[编辑]
1940年代的北京城区

民國初年北京城內劃分為10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各市轄區推行地方自治,全市分為第一至第十五區。与此同时河北省大兴县宛平县取消附郭县建制,临近北平市中心城区的地区陆续划入北平近郊各新建市辖区管辖。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北平光复。國民政府将全市分為第一至第十六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原郊區的第十三區至第十六區調整分界,由原來4個區改為8個區,即第十三區至第二十區。此时的区为警政性质,尚不属正式行政建制[4]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占领河北省通县全境。中共政权以通州城关分设通州市。北平易主之後,通州市划归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改称为北平市第二十一区。通县仍属河北省。8月10日,北平市第二十一区复名通州市,划归河北省通县专区[5]

人口

[编辑]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公佈的統計資料,北平市人口為167萬2,438人[6]

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人數,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於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普查外省籍人口按本省籍分的資料,原北平市籍在臺人數為1萬3,949人,佔外省籍269萬4,917人口當中的0.52%。

市政制度

[编辑]

首都時期

[编辑]

清朝順天府順天府衙署,其首長稱順天府尹。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順天府仍維持舊制,順天府衙署順天府尹公署,首長為順天府尹。民國三年(1914年)10月4日,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頒布《京兆尹官制》(法律13號)及《京兆地方區域表》(教令第133號),改順天府京兆,順天府尹公署改為京兆尹公署,首長為京兆尹

北京作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的首都,市政管理體系仍然承襲清代舊制。民國三年(1914年)4月,內務總長朱啟鈐鑑於京師市政的重要,劃定市區,於順天府下設立京都市政公所,置督辦1人,由內務總長兼任。督辦之下設總務處,綜理全所事務。京都市政公所內部分設文書、登記、捐務等科。民國五年(1916年)9月,京都市政公所改組,裁撤總務處,仍設提調一職。督辦之下分設文書、調查、經理、測繪、工程、交際、出納7科,稍具市政組織規模。民國七年(1918年)1月,根據《京都市政公所暫行編制》,將科擴展為處,將營造局改為第四處。處設處長、副處長各1人。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頒行《修正京都市政公所暫行編制》,仍置督辦、會辦、坐辦,會辦改由京師警察廳總監兼任,以收合作之效;並為聽取市民意見,增設評議會,評議長由督辦兼任。

直轄時期

[编辑]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京都後,1928年6月21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45次會議決定,「京都」於6月28日更名為「北平」,並設北平特別市,直隸國民政府[7]。此前的26日,任命北平特別市市長[8]。8月21日,北平特別市政府正式成立。依據《特別市組織法》,設市長1人、參事若干人,下置財政、土地等局。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起,河北省政府駐此。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根據新頒佈的《市組織法》,省會所在地必須為省轄市。由此,該市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直隸河北省政府。同年10月,河北省政府遷駐天津市。11月再次復升為院轄市,行政機關為北平市政府,直隸於行政院[9]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日軍佔領北平,隨後改稱「北京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北平光復,南京國民政府重組北平市政府。9月接管北京市,並宣佈恢復該市原名稱「北平市」,仍為院轄市;10月,北平市政府重新成立,仍直轄於行政院。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13日,行政院公佈《北平市政府組織規程》[10],市政府直隸於行政院,設市長1人、參事2人,下置民政、財政等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北平淪陷,由華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歷任行政长官

[编辑]
附:順天府尹
附:京兆尹
  • 沈金鑒(1914年10月4日-1915年9月26日,改任湖南民政部)[11]:118
  • 王 達(1915年9月26日-1920年8月3日,改督辦京東河道事宜)[11]:129
  • 王 瑚(1920年8月3日-9月18日,改江蘇民政部)
  • 孫振家(1920年9月18日-1922年5月19日,辭免)[11]:133
  • 劉夢庚(1922年5月19日-1924年11月5日,辭免)[11]:138
  • 王芝祥(1924年11月5日-12月31日,改僑務局總裁)[11]
  • 薛篤弼(1924年12月31日-1925年10月9日,改甘肅民政)[11]:140
  • 劉 驥(1925年10月20日任命-?)
  • 李 垣(1926年9月4日-1927年9月24日,張作霖任命)[11]:142-144
  • 張濟新(1927年9月24日-1928年6月3日,因奉軍退出北京而職務告終)
  • 李升培(1928年6月4日-?,代理)
北平特別市市長
  • 何成濬(1928年6月25日-7月13日,以市公安局長代行市長職務)
  • 何其鞏(1928年6月25日任命,7月13日正式就職)
  • 張蔭梧(1929年6月12日-1931年2月27日,期間曾由沈家彝代理)
  • 王 韜(1930年10月-1931年3月,暫行護理市長職務)
  • 周大文(1931年2月27日-1933年4月,北平特別市改為北平市)
北平市市長

注釋

[编辑]
  1. ^ 意為北方的平地[2]
  2. ^ 西晉更名爲北平郡的、戰國時代燕國設置右北平郡,轄區在唐山地級市、天津薊州寧城縣一帶;北魏時期的北平郡及其郡治北平縣,轄區在保定地級市一帶。其餘歷史地名「北平」則根本不在京津冀地區

參考來源

[编辑]
  1. ^ 國家符號:國都的選定. 中華民國國史館.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國都必須因應事實需要不斷搬遷:元年3月,遷都北京;16年4月,奠都南京;26年12月,遷都重慶;35年5月,還都南京;38年4月,遷都廣州;38年10月,遷都重慶;38年12月,遷都臺北。 
  2. ^ 北京和北平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香港商报. hkcd.com. [2024-11-20]. 
  3. ^ 我國何時停止使用北平一詞,改以北京稱呼北京?.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4. ^ 记者:高健、朱松梅. 北京市结束设县历史 数说北京区县沿革. 人民网,来源:北京日报. 2015-12-28 [2024-08-09] (简体中文). 
  5. ^ 历史沿革. 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来源:通州区人民政府网站. 2017-07-07 [2024-08-09] (简体中文). 
  6. ^ 民國直轄市、省轄市一覽表(出自《行政區劃論壇》)[永久失效連結]
  7. ^ 國民政府公報》第71期,民國17年6月,第5頁。
  8. ^ 《國民政府公報》第70期,民國17年6月,第5頁。
  9. ^ 北平市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北京市檔案館,於2011-7-23查閱
  10. ^ 《國民政府公報》第2726號,民國36年1月17日,第3頁。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錢實甫. 北洋政府職官年表.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 

參考文獻

[编辑]
  • 傅林祥、鄭寶恒.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09056044. 
  • 國史館地理志編纂委員. 《中華民國史地理志(初稿)》. 臺北: 中華民國國史館. 民國79年(西元1990年). ISBN 9579042020 (中文(繁體)). 

參見

[编辑]
前任:
南京市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
1912年 - 1928年
繼任:
南京市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