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喬治·巴代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乔治·巴塔耶
攝於1943年
出生1897年9月10日
法国多姆山省比永
逝世1962年7月9日(1962歲—07—09)(64歲)
 法國巴黎
配偶西爾維亞·巴塔耶
时代20世紀哲學
地区西方哲學
学派歐陸哲學

乔治·巴塔耶(法語:Georges Bataille法语发音:[ʒɔʁʒ batɑj];1897年9月10日—1962年7月9日),全名喬治·阿爾貝·莫里斯·維克托·巴塔耶(Georges Albert Maurice Victor Bataille),法國哲學家,有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先驅之譽。

生平

[编辑]

巴塔耶出生於法國多姆山省比永,出生前其父即身染梅毒,導致雙眼失明、全身癱瘓。1914年一戰期間,巴塔耶皈依天主教,一度立志成為神職人員。戰時,他應召入伍,後因肺結核而除役。隔年與母親躲避戰亂,不得已拋下臥病在床的父親。

1918年,巴塔耶抵達巴黎,就讀於巴黎文獻學院(l’École des chartes),1922年畢業。同年進入法國國家圖書館任職,直至1942年因病離職。

1922至25年間,巴塔耶結識流亡的俄籍哲學家列夫·舍斯托夫,在舍斯托夫引介下閱讀尼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並且可能在此時期拋棄天主教信仰,[1]生活開始放蕩,留連妓院,曾以俄羅斯輪盤賭上自己的性命。1924年巴塔耶結識安德烈·布勒東超現實主義者,1926年初次接觸薩德的作品,1928年3月他與西尔维娅·马克莱斯(Silvia Maklès)結婚,同年以筆名奧克勳爵(Lord Auch,意為「天主拉屎/滾蛋」)推出小說《眼睛的故事法语Histoire de l'œil[2],書中表現出他的性虐狂、被虐狂戀屍癖及屎尿癖傾向,也從此與重視道德的超現實主義分歧。1930年巴塔耶的母親逝世於巴黎,他曾自言他於守靈夜時在母親屍體面前自慰[3]

1933年巴塔耶研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並受马瑟·牟斯論禮物》的影響。1934年他與太太席薇雅分居,結識情婦克萊特·佩尼奧法语Colette Peignot。1935年他與布勒東暫棄前嫌,共同合作對抗法西斯主義,提出道德革命的訴求。1936年成立了超现实主义秘密社团“无头人英语Acéphale”,并发行了同名刊物《Acéphale》。1938年克萊特·佩尼奧過世。1940年德軍進入巴黎,他開始四處逃難。隔年結識莫里斯·布朗肖,兩人成為至交。

1943年巴塔耶認識有夫之婦迪亚娜·德·博阿爾內(Diane de Beauharnais),從1945年兩人定居開始,迪亚娜陪伴了巴塔耶的後半生。1951年巴塔耶前往奧爾良擔任圖書館館長。1954年被診斷出晚期大腦動脈硬化,身體逐漸衰弱,1962年逝世。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乔治·巴塔耶著,賴守正譯注:《情色論》(台北:聯經,2012),頁49。
  2. ^ 伍軒宏:〈挑戰極限的愛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象神海岸,2006年9月11日。
  3. ^ 《情色論》,頁53。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