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語羅馬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語羅馬字是一套漢語官話漢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它和通字方案一樣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標示聲調,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特定的“調號”或數字。

因為以拼寫來標調,國語羅馬字的拼音中不少字母也用來標示聲調,而不代表實際的音節。例如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的ai,在國語羅馬字可寫成aiairae,或ay(分別表示國語的四聲)。這裡的r不發聲,僅標示陽平聲。但陽平聲不一定以r代表,就像國語羅馬字的iouyouyeou,或yow,對應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you。繁瑣的規則使國語羅馬字不便學習與運用,因而一直無法普及於社會大眾。但國語羅馬字不需特殊符號或數字標調。

歷史

[编辑]

林語堂倡議,趙元任作主要研究,從1925年到1926年獲國語推行委員會協助,1928年9月26日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佈。它與當時已流行的注音符號並存,其後於1940年易名為「譯音符號」;林語堂還另提出簡化版[1]中華民國教育部稱「林語堂式」。在1986年1月它被修改為注音二式取代。

音節拼寫特點

[编辑]

聲母

[编辑]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顎音 硬顎音 軟顎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鼻音 m [m]
ㄇ m
n [n]
ㄋ n
gn [ɲ]
ng [ŋ]
塞音 不送氣 b [p]
ㄅ b
d [t]
ㄉ d
g [k]
ㄍ g
送氣 p [pʰ]
ㄆ p
t [tʰ]
ㄊ t
k [kʰ]
ㄎ k
塞擦音 不送氣 tz [ʦ]
ㄗ z
j [ʈʂ]
ㄓ zh
ji [ʨ]
ㄐ j
送氣 ts [ʦʰ]
ㄘ c
ch [ʈʂʰ]
ㄔ ch
chi [ʨʰ]
ㄑ q
擦音 f [f]
ㄈ f
v [v]
s [s]
ㄙ s
sh [ʂ]
ㄕ sh
r [ʐ]
ㄖ r
shi [ɕ]
ㄒ x
h [x]
ㄏ h
邊音 l [l]
ㄌ l
  • v(ㄪ)、ng(ㄫ)、gn(ㄬ)等三個音位在新國音頒佈後不再使用,僅用在標記方言

韻母

[编辑]
基本母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不圓唇 圓唇 舌尖 捲舌 不圓唇 圓唇
閉元音 i [i]
ㄧ i
iu [y]
ㄩ ü
y [ ͡ɯ]
-i
y [ ͡ɨ]
-i
u [u]
ㄨ u
中元音 e [ɛ]
ㄝ ê
el [ɑɻ]
ㄦ er
e [ɤ]
ㄜ e
o [o]
ㄛ o
開元音 a [ä]
ㄚ a
複合韻母
國語羅馬字 ai ei au ou an en ang eng ong
國際音標 [aɪ] [eɪ] [ɑʊ] [oʊ] [an] [ən] [ɑŋ] [ɤŋ] [ʊŋ]
注音符號 *ㄨㄥ
國語羅馬字 ia ie iai iau iou ian in iang ing
國際音標 [iä] [iɛ] [iaɪ] [iɑʊ] [ioʊ] [iɛn] [in] [iɑŋ] [iŋ]
注音符號 ㄧㄚ ㄧㄝ ㄧㄞ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國語羅馬字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國際音標 [uä] [uo] [uaɪ] [ueɪ] [uan] [un] [uɑŋ] [uɤŋ]
注音符號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國語羅馬字 iue iuan iun iong
國際音標 [yɛ] [yɛn] [yn] [iʊŋ]
注音符號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 y 可作為空韻([ ͡ɯ]、[ ͡ɨ])、元音([i])或半元音([j]):y 作空韻時可獨立或後面帶一個輔音;y 作元音或半元音時後面一定跟元音而不會單獨出現。
  • 撇號分隔會混淆的相連音節,如:西安 Shi'an。
  • 「東、送」等字韻母ㄨㄥ為 ong,「翁、甕」等字韻母ㄨㄥ為ueng,二者不同韻。

聲調規則

[编辑]

標示聲調是藉由加入或改變字母(替換另一字母),多為更動元音雙元音。注意下表所指母音指 a、e、i、o、u、y 等字母(iu部分變化較特殊);濁音聲母則指 m、n、l、r 等字母。

陰平聲 同無聲調之拼法;例如:花 hua、烏 u。但濁音聲母(m、n、l、r)則在聲母後加 h;例如:貓 mau → mhau、拉 la → lha、妞 niou → nhiou、扔 reng → rheng。
陽平聲 (1) 在韻母(包含ong)的母音後面加 r;例如:茶 cha → char、同 tong → torng、神 shen → shern。
(2) 韻母為 i、u 開頭者改為 y、w;例如:羊 iang → yang、黃 huang → hwang。
(3) 韻母僅有單一母音 i、u 時則改為 yi、wu;例如:宜 i → yi、胡 hu → hwu。iu 改為 yu;例如:徐 shiu → shyu。
(4) 濁音聲母(m、n、l、r)則同無聲調之拼法;例如:民 min、泥 ni、連 lian、人 ren。
上聲 (1) 韻母中僅有一個母音,則將其雙寫;例如:起 chi → chii、古 gu → guu、反 fan → faan。
(2) 將複合韻母中之 i、u 改為 e、o;例如:假 jia → jea、管 guan → goan、海 hai → hae、好 hau → hao。
(3) 韻頭韻尾都有 i、u 者,改韻頭不改韻尾;例如:鳥 niau → neau、拐 guai → goai、許 shiu → sheu。
(4) ei, ie, ou, uo 四韻則不改 i、u而是把 e、o 雙寫;例如:美 mei → meei、口 kou → koou、解 jie → jiee、果 guo → guoo。
(5) 如音節為 i、u 開頭時,則變音後在前加 y、w;例如:雅 ia → ea → yea、五 u → uu → wuu。但 ie、uo兩韻則改韻頭為 y、w;例如:也 ie → iee → yee、我 uo→ uoo → woo。
去聲 (1) 韻尾為 -i、-u、-n、-ng、-l 者改為 -y、-w、-nn、-nq、-ll;例如:在 tzai → tzay、到 dau → daw、半 ban → bann、正 jeng → jenq、二 el → ell。
(2) 其他各韻(包含iu)在韻尾之後加 h;例如:世 shy → shyh、地 di → dih、絮 shiu → shiuh。
(3) 如音節為 i、u 開頭時,應改為 y、w;例如:要 iau → iaw → yaw、遇 iu → iuh → yuh。但若 i、u 為唯一母音時則前加 y、w;例如:意 i → ih → yih、映 ing → inq → yinq。
輕聲 同無聲調之拼法,在音節前方加上一點;例如:的 .de。

其他特殊規則

[编辑]

老國音

[编辑]
  • 老國音特有之v(ㄪ)、ng(ㄫ)、gn(ㄬ)等三個濁音變調方式如 m、n、l、r。
  • 老國音的短促入聲,則在韻尾加上 q;例如:貼 tieq、鹿 luq。

兒化音

[编辑]
  • 韻尾之 i、n 省去;例如:孩兒 hair-erl 寫作 harl,扇兒 shann-erl 寫作 shall,味兒 wey-erl 寫作 well。
  • y、i、iu 等韻加el,其餘加 l;例如:絲兒 sy-erl 作 sel、今兒 jin-erl 作 jiel、魚兒 yu-erl 作 yuel;明兒 ming-erl 作 miengl、後兒 how-erl 作 howl。

例外

[编辑]

以下是規則的例外字詞:

  • 「羅馬字」國際上的名字為Romatzyh(本應為Luomaatzyh),以配合羅馬的名字Roma。
  • 雖然「一」、「七」、「八」和「不」字的聲調隨內文改變,它們的國語羅馬字拼法恆定,分別是 ichibabu

使用狀況

[编辑]

國語羅馬字使用不廣,公布後很多年仍多用威氏拼音。但其部分標調規則仍然在某些無法使用附加聲調符號的場合下被沿用,如現今中國大陸雖使用漢語拼音標示地名,但是為區別山西省陝西省,乃將陝西省寫作Shaanxi Province,母音雙寫即是受到國語羅馬字影響。另外部分華人姓名也會沿用母音雙寫表示三聲或-r表示二聲的規則,如著名數學家陳省身(Shiing-shen Chern)。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周有光. 看了“修订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以后. 《文字改革》. 1984, (6). 

外部链接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