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三次布匿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三次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的一部分

迦太基的位置
日期前149年-前146年
地点
迦太基(今突尼斯城附近)
结果 羅馬共和國勝利,迦太基全族被滅
参战方
羅馬共和國 迦太基共和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小西庇阿 哈斯德魯巴
兵力
36,000–46,000名步兵
4,000名騎兵
20,000人以上士兵
大量民兵
伤亡与损失
未知 750,000人死亡 (大多數為平民)
50,000人被奴役

第三次布匿战争古罗马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的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49年-前146年。羅馬通過這次戰爭徹底摧毁了迦太基城,并将在城中堅守的迦太基市民不分男女貴賤老少尽数屠灭,只有少數投降者被沒為奴隸而得以生存。

背景

[编辑]

公元前153年,罗马保守派政治家老加图作为代表团成员访问了迦太基,看到迦太基城迅速从汉尼拔战争復原後,深感震惊。返回罗马时,他手持一束从迦太基摘的無花果到元老院,藉此展示迦太基繁荣、鄰近罗马的危險;他断言,如果不加以制裁,迦太基不久就会十分富强,足以和罗马再争地中海霸权。此後,老加图在元老院的演讲时,不论什么题目,都會在演講最後加上一句:“还有,我認爲迦太基必须毁灭”(Ceterum censeo delendam esse Cathaginem);元老院中的贵族派同意他,进攻迦太基的商业动机不多,主要是由于水利设施优良的北非田野可以作为他们的新投资项目,即利用奴隶劳动的大地主农庄。他们期待一个藉口,以便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时,迦太基人同意对努米底亚马西尼撒做出让步,归还他或他祖先所拥有的努米底亚的全部领土,同意不经罗马允许不得在利比亚发动任何战争。很显然,这就为马西尼撒以“寻找祖先遗留土地”为由侵占利比亚各类土地制造了机会。大约在和约签订后的30年,努米底亚王决定向迦太基最南端的几个城市进军,夺取了大莱普提斯及其他几个城市。迦太基受条约束缚,非罗马同意不能进行战争,于是派使者向罗马元老院抗议,而罗马的调解结果完全不利于迦太基人。迦太基人必须每年付给罗马200泰伦赔款50年,当她最后付清时,以为之後便不再受扎马战后所订条约的束缚。公元前151年,迦太基向努米底亚宣战。对此,罗马元老院再一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纳西卡等人进行了多次抗议,主战派还是占了上风。一年后,罗马向迦太基宣战。

戰爭過程

[编辑]

迦太基虽然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却完全没有對於戰爭的准备;她只有一支小小的陆军,海军规模更小,没有雇佣军、没有同盟国,海上是由罗马控制着。因此,迦太基急遣一支特使团前往罗马,授权他们答应一切要求。元老院答应,如果迦太基以其最高贵家庭的300名小孩交给西西里的罗马执政官作为人质,并且遵守执政官给予的任何命令,则迦太基可以保全其自由和领土完整。但元老院又秘密嘱咐二位执政官,仍照他们已经收到的训令行事。迦太基人怀着不祥的预感和哀悼的心情交出他们的孩子。二位迦太基执政官把人质送往罗马,自率陆军和舰队渡海至乌提卡,召唤特使团到该地,要求迦太基把他们剩余的船只一并交出,交付为数巨大的米粮,所有的战争器械和武器也一并交出。当这些条件一一履行后,执政官进一步要求,迦太基人口退出城外10英里,而城市则要彻底焚毁。得到最后的要求後,迦太基人群情大譁,迦太基领袖因而被殺,刚回来的特使也被迦太基人拖去游街,在城內的所有罗马人统统遭到殺害;然而,迦太基人此時已經没有武器和战船。迦太基元老院对罗马宣战,召集所有成年人,不分男女、自由人和奴隶,组建一支新军。他们拆毁公共建筑以提供金属和木材,熔化神像来铸剑、剪下女人的頭髮用来製作绳子。迦太基在2个月内,制造了8000个防盾、1.8万把剑、3万支矛、6万个石弩,并在内港建立了一支120艘船的舰队。

迦太基人坚守孤城达3年之久,多次击退了罗马的进攻。公元前147年,西庇阿·艾米里安(即小西庇阿),被选举为罗马的执政官和远征军司令,得到罗马士兵的拥护。不久,罗马军队利用云梯登城成功。迦太基雖經长久圍城却毫不屈服,仍与罗马展开巷战;於是,西庇阿下令放火焚烧已攻下的街巷,许多迦太基人被活活烧死。迦太基城燒了17天,最后,50万人口只剩下5.5万人,他们才向罗马军队投降。迦太基将军哈斯德鲁巴请求投降,雖得到西庇阿准许,但哈斯德鲁巴的妻子斥責丈夫「胆小卑鄙」,带著几个儿子投火自殺。残存的迦太基人被卖作奴隶,城市被罗马军团洗劫。

結果

[编辑]
迦太基的遺蹟。

这次战争并无和约,因为迦太基国家已不复存在;烏提卡及其他曾经协助过罗马的非洲城市皆获自由,成为罗马保护国,迦太基的剩餘领土則被罗马併吞,成為阿非利加行省。許多迦太基人在攻城的過程中餓死,還有很多人在戰鬥的最後六天中死去。當整場戰爭結束時只剩下5萬名迦太基居民,這些人口只佔戰前的一小部份。迦太基被毀滅後,其居民依照當時的習慣羅馬賣為奴隸[1]。有一個盛傳的說法,稱羅馬軍犁過該地並且灑鹽,其實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則十九世紀時才有的傳言[2]。當代的報告顯示,迦太基附近的土地被宣佈為公地英语ager publicus,由當地人、羅馬人與其他義大利的農夫們分配。北非成為羅馬重要的穀物來源,而羅馬統治下的迦太基是這些貨物的重要轉運樞紐。

許多重要的布匿城市,例如毛里塔尼亚一帶的,由羅馬人接管並重建;一些重建的都市包含瓦盧比利斯莫加多爾。以瓦盧比利斯為例,這個重要的鎮在羅馬征服的土地中座落於最西部的邊界。他位於先前的布匿聚居地,但那個聚居地也建築在一個早期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地上[3]烏提卡英语Utica是在攻城戰開始時倒向羅馬的城市,最後變成了羅馬阿非利加行省的首府。[1]一個世紀之後,迦太基的所在地由尤利烏斯·凱撒重建為羅馬城市,往後在羅馬帝國時期成為帝國在非洲的主要都市之一。

1985年2月5日,羅馬市長烏戈·韋泰雷英语Ugo Vetere迦太基市長切德利·克里比英语Chedli Klibi签署了一项象征性的和平条约,此時距离第三次布匿战争已过去2131年[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Scullard, Howard H. A History of the Roman World, 753 to 146 BC. London: Routledge. 2002: 310, 316. ISBN 978-0-415-30504-4. 
  2. ^ Ridley, Ronald. To Be Taken with a Pinch of Salt: The Destruction of Carthage. Classical Philology. 1986, 81 (2): 140–146. JSTOR 269786. S2CID 161696751. doi:10.1086/366973. 
  3. ^ C. Michael Hogan, Megalithic Portal. A. Burnham , 编. Volubilis. 2007 [200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4. ^ Fakhri, Habib. Rome and Carthage Sign Peace Treaty Ending Punic Wars After 2,131 Years. Associated Press. 1985-02-06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