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豆卢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豆盧寧(504年—565年4月19日),字永安,又称慕容宁[1]昌黎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生平

[编辑]

豆卢宁的祖先本姓慕容氏,是后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裔。高祖慕容胜在皇始初年归附北魏[2][3],出任长乐郡太守,获赐姓豆卢氏,也有人说是因为避难改姓。豆卢宁的父亲豆卢长[4]是柔玄镇将,有威严,被时人称颂。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的功勋,豆卢长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5]、涪陵郡公[6][7][8]

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永安元年(528年),太宰元天穆在淮南征讨南梁,豆卢宁出任别将跟随征讨[1]永年年间,豆卢宁出任别将跟随尔朱天光进入关中,加都督。因为击败万俟丑奴的功劳,豆卢宁获赐爵灵寿县男[9]永熙元年(532年),豆卢宁补任子都督,出任桑乾郡太守,补任都督[1]。豆卢宁曾经和梁仚定平涼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豆卢宁在百步以外悬挂莎草以射击,七箭中了五箭。梁仚定佩服豆卢宁的才能,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朱天光战败后,侯莫陈悦反叛,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部众于永熙三年(534年)归附宇文泰[10][11]

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西关中,豆卢宁因有因奉迎的功劳,获封河阳县伯,增加食邑三百户[1]大统元年(535年),豆卢宁出任前将军太中大夫[1],进爵为侯,增加食邑总计九百户[1]。豆卢宁又升任显州刺史、显州大中正,很快加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五百户。豆卢宁又转任镇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跟随宇文泰俘虏窦泰收复弘农,参加沙苑之战,出任武卫将军[12],兼任大都督。大统四年(538年),豆卢宁参与河桥之战,因军功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八百户。大统五年(539年),朝廷追论豆卢宁在沙苑之战的战功,加封食邑总计二千户[1]。豆卢宁不久又出任北华州刺史,在北华州没多久,就以清廉公平著称,又加散骑常侍[1]。大统七年(541年)三月,豆卢宁跟随于谨上郡击败稽胡首领刘平伏。大统七年(541年),梁仚定反叛,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督陇右诸军事。叛军被平定后,豆卢宁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543年),豆卢宁跟随宇文泰前往迎接高仲密,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交战,升任右卫将军[13],进爵为范阳郡公,增加食邑四百户。大统十六年(550年),豆卢宁加大将军,同年二月,宕昌王梁弥定被族人梁獠甘袭击后逃到西魏,梁獠甘自立为王,又勾结羌族酋长傍乞铁匆[14][15],傍乞铁匆占据渠株川,拥有部落数千家,和渭州百姓郑五丑煽动羌族诸部起兵反叛,在险要地方设置栅栏十余处。宇文泰命令豆卢宁率领大将军宇文贵、凉州刺史史宁出兵讨伐,将他们平定[16][17][18][19][20]。魏后元年(551年),朝廷再度任命豆卢宁出任北华州刺史,豆卢宁坚决推辞没有上任[1]魏恭帝元年(554年),江陵周边的蛮族发生动乱,魏恭帝诏令豆卢宁和蔡祐等人将蛮族讨伐击败[21][22][23][24]魏恭帝二年(555年),羌族东念姐率领部落反叛,与吐谷浑勾结,成为西魏的边境祸患,朝廷派遣豆卢宁前往讨伐,豆卢宁超过时限没能克敌,朝廷派遣滑州刺史于寔前往讨伐,于是击败了敌人[25][26][27]魏恭帝二年(555年),豆卢宁改封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同年,南梁王琳派遣部将侯方儿[28]潘纯陁进攻江陵,十一月,朝廷派遣豆卢宁率领蔡祐郑永等人讨伐[29][30][31],侯方儿等人逃走。魏恭帝三年(556年),武兴的氐族反叛,围困利州凤州固道的氐族魏大王[32]也聚集党羽响应,豆卢宁再次将他们讨伐平定[33][34]周孝闵帝即位,豆卢宁于当年正月辛丑进位柱国大将军[35][36],增加食邑四千户[1]武成初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延州稽胡郝阿保郝狼皮率领族人归顺北齐,郝阿保自称丞相,郝狼皮自称柱国,都与部族的分支刘桑德互相呼应,豆卢宁统帅各路军队与延州刺史高琳将他们击败[37][38][39]。豆卢宁回军后,于武成元年五月辛亥升任大司寇[40][41][42],九月辛未(559年11月2日),豆卢宁进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43],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税。保定四年(564年),豆卢宁出任岐州刺史,恰逢北周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随军队出征。保定五年三月四日(565年4月19日)[1],豆卢宁在同州去世[44][45],虚岁六十二[46][1],朝廷赠予太保、同鄜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47][48],同年十月庚申(565年11月19日)葬于洪渎川[1]

豆卢宁起初没有儿子,收养弟弟豆卢永恩的儿子豆卢𪟝,等到豆卢宁生了儿子豆卢赞,亲属都请求让豆卢赞为嗣子。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豆卢宁于是把豆卢𪟝当做自己的世子,世人因此称赞他。豆卢宁死后,豆卢𪟝继承了爵位[49][50]

其他

[编辑]

豆卢宁从军三十七年,经历四十二次战斗,笃信佛教,曾修建罗汉寺和会宗寺[51]

家庭

[编辑]

兄弟

[编辑]
  • 豆卢永恩,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陇右总管府长史、沃野敬公

子女

[编辑]
  • 豆卢勣,隋朝上柱国、夏州总管、楚襄公
  • 豆卢赞,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武阳郡公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書·卷1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68》,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文苑英华·卷九百十九·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惟师尚父,昆吾载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栒邑传雕戈之赐。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没有大名之贵。昊天不吊,其惟楚国公乎?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   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人也。都尉总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皝,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赵之南境,且建王城;冀之北土,仍为兴国。公既皝之苗裔,家世燕陲。   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录尚书、北地王,慕容超之世,蕃关之燕录,可得称焉。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祖仕魏文成皇帝。考早亡。朝廷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公禀气中和,降祥川岳,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夙著奇节,幼表大成,兄弟分果,备知推让,宾客解铃,曾无吝色。永安元年,太宰元天穆,魏室满辅,握兵淮右,抗权江南。公时任别将,便从征伐。自是长城硖石,必先行阵,秦南陇西,每当矢石,摧坚乘胜,莫不前驱,莫不前驱,策勋行赏,常居第一。永熙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桑乾太守,转补都督,其年以魏皇西幸,奉迎大驾,赐封河阳县开国伯,增邑三百户,俄迁大中大夫,改伯为侯,增邑合九百户,仍授使持节、都督显州诸军事、显州刺史,四年迁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其年秋河桥之役,先登破阵,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五年沙苑之功加封,合前二千户。俄授敷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外深推毂,内侍集书,十五年授右卫将军,十六年授大将军,后魏元年重授敷州刺史。公以先经刺举,固辞不就。三年改封武阳郡开国公,除尚书仆射。职惟赞奏,任居封掌,分左右之俦,兼典举之选。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公奉命星言,元戎启路,总秦人之锐士,兼荆尸之广碎,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返旆,解甲休兵。其后凤州内叛,成都外绝,公又总督众军,蒐乖即道,兵不血刃并皆擒获,迁其酋豪,纳其降附。   皇朝受终,文祖革命,神宗选贤与能,改弦创制,爰降册书,授公柱国,增邑四千户。二年授同州刺史。衿带关辅,唇齿秦晋,编户殷积,邸ト储峙,藩篱是任,亲贤勿居。公建旟作牧,褰帷行部,六条斯举,百城咸劝。三年授公大司寇,又以公勋庸特著,册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盖因破侯方仁等于荆、陕,即其地而封焉。逖纠王慝,弛张刑政。式遏寇虐,于是御之以宽猛,柔远能迩。然后平之以冲和,舜任咎陶,不仁者远,晋举随会,群盗皆奔。保定四年,授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沈痼弥留,保定五年三月四日薨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二。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十月庚申葬于洪渎之川。驰绋毁宗,客车专道。玄甲被属国之兵,介士陈轻车之骑,克善令终,生荣死感。呜呼哀或!   经德秉哲,体道居贞,履贵思冲,居盈念损。澄波千亩,不能变其清浊;高墙百仞,无以测其污隆。立身行己,居安如坠,亡躬徇义,视险若夷。至于将略应变,出奇设伏,太一风角之占,常从星辰之候,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梯冲所向,地靡百楼之城;长戟所临,野阙三门之阵。是以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武彰七德之义,歌诵九功之业,迹纪庸器之文,行昭易名之典。昔臧文既殁,穆叔称其立言;郑侨云亡,宣尼泣其遗爱。德阳青石之墓,千年未平;板江白虎之碑,百代无毁。敢因斯义,乃作铭曰:   辽水之东,冀州之北。既曰都尉,兼称属国。敛气余勇,雄边遗则。孝实天经,忠为令德。冠冕世禄,羽仪祚胤。俗被燕丹,风渐英蔺。劬劳役行,辛苦行阵。勇过溺骏,气逾瓦震。王国克生,思皇多士。温温恭人,谦谦君子。拥旄仗节,出蕃入仕。□□五朝,建旟千里。时逢改物,名载策勋。淮阴召拜,昭阳破军。职司刑政,狱慎深文。沈羊不饮,萑盗无闻。巴庸薄伐,江汉专征。军总六校,兵兼七营。运长击短,后实先声。增垒威敌,减灶潜兵。钟鸣夜漏,晞露朝阳。邑里萧索,宅帷荒凉。丰碑下柩,题凑迁丧。宫临樗里,台倾孟尝。卜兆戒期,远辰告筮。德遗身后,名照没世。馆舍长捐,泉扃永闭。晏婴悼齐,柳庄悲卫。风秋北原,日没川逝。葬出旧顷,客土新封。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2.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0》: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 张森楷云:“‘燕’下当有某官,捝去。以‘皇始’是魏年,燕无之,不得云‘以燕皇始初’也。”按“燕”也可能是衍文。
  3. ^ 《北史校勘记·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一》: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 按皇始是魏道武帝年号,“燕”字疑衍,或“燕”下更有脱文。今从“燕”下断句。
  4.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一》: 父长 北史卷六八豆卢宁传“长”作“苌”。文苑英华卷九二五庾信豆卢永恩神道碑作“长”。
  5.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二》: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 文苑英华卷九一九庾信慕容宁(即豆卢宁)神道碑“少保”作“少师”。
  6.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避难改焉。父长,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初,以宁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7. ^ 《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8. ^ 《北史校勘记·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二》:涪陵郡公 诸本脱“陵”字,据周书卷一九豆卢宁传、文苑英华卷九一九慕容宁碑补。
  9. ^ 《北史校勘记·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三》: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 百衲本“奴”下空一格,南、北、汲、殿四本作“以”字。按作“以”与上“以”字重复。周书及通志卷一五九豆卢宁传无此字。今从之改正。
  10.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容仪,善骑射。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加授都督。又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于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后,侯莫陈悦反,太祖讨悦,宁与李弼率众归太祖。
  11. ^ 《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县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仚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12.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三》: 除武卫大将军 北史本传无“武”字。
  13.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四》:迁左卫将军 英华慕容宁神道碑“左”作“右”。
  14.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五》:羌帅傍乞铁(忽)〔匆〕 卷三三赵刚传宋本作“铁忩”,卷四九异域宕昌羌传宋本作“铁葱”,殿本都作“铁忽”。北史本传作“铁公”,卷六0宇文贵传作“铁匆”。册府卷二九一作“铁忩”,通鉴卷一六三作“铁匆”。按北史本传“公”字是“忩”之讹。“忩”“匆”“匆”音同。“忽”是“匆”之讹,今据改。以后迳改,不别出校记。
  15. ^ 《北史校勘记·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 诸本“匆”作“公”,周书作“忽”,通志作“匆”。按傍乞铁匆见周书卷三二赵刚传,卷四九羌传、本书卷六宇文贵传。“公”是“忩”之讹,“忽”是“匆”之讹,“忩”乃“匆”之俗体。今据通志改。参卷六一史宁传校记。
  16.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又有羌酋傍乞铁匆因梁屳定反后,据有渠株川,拥种类数千家,与渭州民郑五丑扇惑诸羌同反,凭险置栅者十余所。太祖令贵与豆卢宁、史宁讨之。贵等擒斩铁匆及五丑。史宁又别击獠甘,破之,乃纳弥定。并于渠株川置岷州。朝廷美其功,遂于粟坂立碑,以纪其绩。
  17. ^ 《北史·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又有羌酋傍乞铁忽,因梁屳定反后,据有渠株川,拥隶数千家,与渭州人郑五丑同反。周文令贵与豆卢宁、史宁讨之,贵等禽斩铁忽及五丑,史宁又别击獠甘破之。
  18. ^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乱,逐其王弥定而自立,并连结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诏宁率军与宇文贵、豆卢宁等讨之。
  19. ^ 《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乱,逐其王弥定而自立,并连结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诏宁率军与宇文贵、豆卢宁等讨之。
  20.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三》:宕昌王梁弥定为其宗人獠甘所袭,弥定奔魏,獠甘自立。羌酋傍乞铁悤据渠株川,与渭州民郑五丑合诸羌以叛魏。丞相泰使大将军宇文贵、凉州刺史史宁讨之,擒斩铁悤、五丑。
  21.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江陵初附,诸蛮骚动,诏祐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
  22. ^ 《周书校勘记·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九》: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江陵初附诸蛮骚动诏祐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 按卷二文帝纪平江陵在魏恭帝元年,六官建在三年,据卷四九蛮传,祐与豆卢宁攻蛮,在恭帝二年前,亦即元年。这里叙事颠倒。
  23. ^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于谨等平江陵,诸蛮骚动,诏豆卢宁、蔡祐等讨破之。
  24. ^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于谨等平江陵,诸蛮骚动,诏豆卢宁、蔡祐等讨破之。
  25. ^ 《周书·卷十五·列传第七》:魏恭帝二年,羌东念姐率部落反,结连吐谷浑,每为边患。遣大将军豆卢宁讨之,逾时不克。又令寔往,遂破之。
  26. ^ 《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一》:魏恭帝二年,羌东令姐率部落反,西连吐谷浑。大将军豆卢宁讨之,逾时不克。又令寔往,遂破之。
  27. ^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其后羌酋东念姐、巩廉俱和等反,大将军豆卢宁、王勇等前后讨平之。
  28.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六》:侯方儿 英华慕容宁碑“儿”作“仁”。按“仁”和“儿”北人读音同。正如尔朱兆字“万仁”,本书文帝纪作“尔朱吐万儿”。参卷一校记第一九条。
  29. ^ 《周书·卷二·帝纪第二》:二年,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冬十一月,遣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30.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是岁,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31. ^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二年,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十月,帝遣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32.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七》:固(查)〔道〕氐魏大王 张森楷云:“异域传(卷四九)作‘固道氐魏天王’,是也。此疑误刻。”按固道是南岐州所属废郡名(见魏书卷一0六地形志下、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河池郡梁泉县条),张说是,今据改。“大”“天”不知孰是。
  33. ^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魏恭帝末,武兴氐反,围利州。凤州固道氐魏天王等亦聚众响应。大将军豆卢宁等讨平之。
  34. ^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恭帝末,武兴氐反,围利州,凤州固道氐魏天王等亦聚众响应,大将军豆卢宁等讨平之。
  35. ^ 《周书·卷三·帝纪第三》:以大将军宁都公毓、高阳公达奚武、武阳公豆卢宁、小司寇阳平公李远、小司马博陵公贺兰祥、小宗伯魏安公尉迟迥等并柱国。
  36. ^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以大司徒、赵郡王李弼为太师;以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以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以大宗伯、中山公护为大司马;以大将军宁都公毓、高阳公达奚武、武阳公豆卢宁、小司寇阳平公李远、小司马博陵公贺兰禅、小宗伯魏安公尉迥等并为柱国。
  37. ^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武成初,延州稽胡郝阿保、郝狼皮率其种人附于齐氏。阿保自署丞相,狼皮自署柱国,并与其别部刘桑德共为影响。柱国豆卢宁督诸军与延州刺史高琳击破之。
  38. ^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武成初,延州稽胡郝阿保、狼皮率其种人,附于齐氏。阿保自署丞相,狼皮自署柱国,并与其别部刘桑德共为影响。柱国豆卢宁督诸军击破之。
  39.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又从柱国豆卢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
  40. ^ 《周书·卷四·帝纪第四》:辛亥,以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司徒,大司寇、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宗伯,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柱国、辅城公邕为大司空。
  41. ^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辛亥,以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司徒;大司寇、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宗伯;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柱国、辅城公邕为大司空。
  42.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辛亥,周以侯莫陈崇为大司徒,达奚武为大宗伯,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柱国辅城公邕为大司空。
  43. ^ 《周书·卷四·帝纪第四》:辛未,进封辅城公邕为鲁国公,安城公宪为齐国公,秦郡公直为卫国公,正平公招为赵国公。封皇弟俭为谯国公,纯为陈国公,盛为越国公,达为代国公,通为冀国公,逌为滕国公。进封天水公广为蔡国公,高阳公达奚武为郑国公,武阳公豆卢宁为楚国公,博陵公贺兰祥为凉国公,宁蜀公尉迟迥为蜀国公,化政公宇文贵为许国公,陈留公杨忠为随国公,昌平公尉迟纲为吴国公,武威公王雄为庸国公。邑各万户。
  44.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三月戊子,柱国、楚国公豆卢宁薨。
  45.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戊子,柱国豆卢宁薨。
  46. ^ 《周书校勘记·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一八》:时年六十六 英华慕容公碑作“春秋六十有二”。
  47.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魏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邑五百户。大统元年,除前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迁显州刺史、显州大中正。寻拜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授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武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八百户。拜北华州刺史,在州未几,以廉平著称。加散骑常侍。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太祖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邙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增邑四百户。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率众讨平之。魏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梁将王琳遣其将侯方儿、潘纯陀寇江陵,宁与蔡祐、郑永等讨之,方儿等遁走。三年,武兴氐及固(查)〔道〕氐魏大王等,相应反叛,宁复讨平之。孝闵帝践阼,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复督诸军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军还,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五年,薨于同州,时年六十六。赠太保、同鄜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48. ^ 《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49.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𪟝。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𪟝为世子。
  50. ^ 《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𪟝。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𪟝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𪟝袭爵。
  51. ^ 《辩正论·卷第四》:周柱国尚书仆射楚国公豆卢宁。(造罗汉寺及会宗寺)燕文明皇帝慕容晃之后。祖什文成皇帝直寝司隶大夫。父笃柱国大将军涪陵公。宁年始弱冠。爰初筮仕。月角称奇。星精表德。在军三十七年。身经四十二战。胡兵不敢南牧。赵人讵肯东渔。人伦水镜当世杞梓。而泛爱居心回向为业。造罗汉会宗二寺。铸像写经相续不断。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