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象脚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个象脚鼓
演奏象脚鼓的男性
柬埔寨的大象腳鼓

象脚鼓(泰語กลองยาว, 发音:[klɔːŋ jaːw]) 又稱杯形鼓,泰語音譯為宮揚,或稱宮揚鼓,傣语音譯為光酣咬”,意为“长尾巴鼓”。是高棉泰老民族老撾的一种传统膜鳴樂器,中文名稱得名於其形似大象的脚或杯子,常用于舞蹈伴奏。

鼓面以水牛製成,有时会在鼓面中间涂抹一层糯米,使其声音更为浑厚。它一般由男演奏者或男舞者敲打,还有两个人边敲打中型或小型象腳鼓边比武的舞蹈。

历史与传说

[编辑]

明朝钱古训在《百夷传》中记载“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百夷传》是最早记载象脚鼓的汉文史籍[1]

传说中,有一驯象师在森林中,听到大风将空心的树干吹得“嗡嗡”作响,芒果被风落,掉入河中发出“嘣”的声音。他很喜欢这种声音,于是将芒果树锯成圆木镂空,按大象腿的形状做成象脚鼓,模拟象的动作边敲边跳,从此有了象脚鼓舞[2]。此传说有可能为杜撰,“象脚鼓”这一名称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象脚鼓”傣语为“光酣咬”,意为“长尾巴鼓”,现代研究认为象脚鼓的形态与傣族早期的生殖崇拜有关[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傣族的象脚鼓舞. 中国网. 2009-06-01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2. ^ 彭春江. 傣族象脚鼓舞的文化渊源与传播途径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 (23): 133+13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4.23.009. 
  3. ^ 朱海鹰. 重新认识象脚鼓文化.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 (3): 22-25.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