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晋阳 ( 在今山西太原 ) 中牟(在今河南鹤壁
邯郸(在今河北邯郸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國者
周威烈王
• 爵位
侯爵
前325年称王
• 
嬴姓
• 
赵氏
• 始祖
赵烈侯赵籍
• 亡国之君
趙遷
分封
• 创始
前403年
• 灭亡
前228年
• 灭亡原因
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記
(卷43赵世家)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境内还有小国中山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先后征服楼烦、林胡、中山,崛起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元气大伤。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都邯郸,赵国大夫地拥立公子嘉,是为赵代王嘉。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引兵攻代,虏代王嘉,赵国灭亡。

历史

[编辑]

赵氏起源

[编辑]

晋國四卿

[编辑]

趙氏秦國有共同祖先蜚廉[1]。趙氏是趙城大夫造父的後裔,因以趙為,本居於周朝,事周天子[2]張政烺認為,趙的本義為超行[3],趙氏先祖為造父,為周穆王御者,故以趙為氏[4]

西周末年,叔带晉國,侍晋文侯[5]驪姬之亂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國有方,稱霸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知伯瑤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三家滅知

[编辑]

赵襄子繼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前454年知伯瑤韩康子魏桓子大夫,围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宗主倒戈,將知伯瑤討死,是為三家滅知[6]。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知氏的领地,另也開始吞食晉國的領土。

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立,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

三家分晋

[编辑]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晉國君主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晋烈公17年),趙烈侯韓景侯魏文侯周天子立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前376年,韓、赵、魏廢晋静公,將晋國剩余的土地瓜分完畢[7]

发展与强盛

[编辑]

赵襄子执政后,赵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期[8]。灭智之后的赵国,其疆域北起燕、代,南临河、漳,为三晋中势力最强大者[9]。整理了晋国的内务后,赵国开始了争霸中原的历程[10]。前441年,赵襄子(一说赵桓子)与越令尹率领诸侯讨伐齐国,齐国无法忍受诸侯军的强大攻势,不得已修筑了绵延千里的齐长城以御敌。前430年,赵将赵狗再次和越国国君一同讨伐齐国,赵氏军队打到了齐长城脚下才罢手。

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改革後国力蒸蒸日上,大有赶超赵国之势头,赵国的三晋盟主乃至中原霸权面临挑战。曾驱逐赵献侯自立为君的赵桓子死后,赵国人杀了即将即位的新国君,改立赵襄子的后裔为君。此番内乱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让魏国后来居上[11]。前412年,三晋与楚国争夺黄池而未成功。前411年,楚简王以莫敖阳为将包围赤岸,以作为对三晋攻打黄池的报复。三晋联军救援赤岸,楚军撤走,与三晋军战于长城之下,楚军大败,丢弃了无数车马、辎重和旗帜,于夜间遁走[12]。前408年,魏文侯伐中山,赵烈侯借道于魏。

赵烈侯即位后,任用公仲连为相,变法革新[13]。在公仲连的努力下,赵国国势复振。前405年,赵以孔青为将,率军五万大破齐军于廪丘,缴获齐军兵车两千乘,杀死齐军三万,将齐军的尸体葬成两座大山。前404年,三晋联军联合越国一起攻齐。前400年,三晋征伐楚国,至于乘丘。前386年,赵敬侯即位。他将战略重心继续南移中原,迁都邯郸。魏武侯开始将日益强大的赵国视作威胁,发兵助在君位之争中落败的公子朝反攻邯郸,被赵敬侯挫败。但赵敬侯未公然与魏武侯撕破脸皮,甚至还帮助魏国抵御齐国的进逼。前385年,赵军在灵丘打败齐军。前384年,魏军被齐军包围于廪丘,赵军出击,大败齐军。到了前383年,赵魏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一年,魏国在兔台打败赵军。赵敬侯也把南进战略了放在魏国的附庸,卫国。这一年,赵国筑刚平城以侵略卫国,攻克了卫都九门,打得卫侯衣衫不整的出奔魏国求援。魏武侯即刻联合齐国。拿下了刚平城。魏、齐、卫联军甚至拆毁了中牟的外墙。赵敬侯不甘示弱,联合了楚国南北夹击魏国。楚军势如破竹,饮马黄河,在大梁的林郊中驻扎。赵军也猛烈反击,拔去了魏国的据点黄城和棘浦。至此,赵、魏两国再次罢兵言和。

停滞与中衰

[编辑]

赵成侯即位于前375年。在位前期,屡次发兵攻打别国[14]。前369年赵国联合韩国趁魏国储位之争国家疲弱之际,大举入侵魏国,并一度在包围了魏惠王。眼看即将胜利,赵、韩两国却对魏国的处理上产生了矛盾,不欢而散,致使魏惠王得以将韩、赵各个击破[15]。浊泽之战令魏惠王大为恼火,屡次向赵国进军,三晋联盟名存实亡。在此期间,虽然赵国屡次帮助魏国抵御秦、齐两强的进攻[16]。但双方仍是分歧大于合作。的最终决战已不可避免。前353年,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魏惠王亲自领兵,在三梁战胜了赵军,将兵众十万包围了邯郸。《赵世家》亦支持攻打邯郸的主帅就是魏惠王。而庞涓之攻邯郸却不见于史料。赵国苦战一年余,终于邯郸城陷。竹书纪年描写经过长期的围困,“邯郸四曀,室多坏死”。赵国虽然在赵军的抵抗和诸侯的援助下“不割而邯郸复归”,但已元气大伤无力同魏国以及新崛起的齐、秦、楚抗衡。

赵肃侯即位时期,仍与诸侯多有交战,甚至一度攻下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并在徐州联合楚国大败齐军(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昔日的霸主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又屡遭诸侯围攻,一蹶不振。赵国没有了魏国的威胁,然而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逐渐强大,屡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因连年的战争而元气大伤,陷入了中衰期。赵肃侯壮志未酬而死去了,传位给年幼的赵雍。

改革与中兴

[编辑]
实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编辑]

赵肅侯之子趙武靈王赵雍即位尚稱順利,但內憂方平,外患又生。秦、齊、楚、魏、燕各派出精锐部队一万人来參加赵肅侯的葬禮。此時趙武靈王不過是个十幾岁的少年,臨危之時,体現出自己非凡的智慧,有條不紊地把一场危機消弭於无形[17]

首先趙武靈王調趙國重兵於邯鄲,禁止五國的大軍入境。派人联结燕北的胡族部落,給燕國施加壓力,同時派人結好齊國南部的宋國,由此轻易地化解了五國聯盟。

趙國匈奴長期對峙,匈奴騎兵兇悍強壯,雖然趙國盛產馬匹,但在軍事上,馬匹僅作拉戰車之用。趙武靈王與匈奴騎兵戰鬥後,明白到匈奴騎兵的優點在於機動和靈活性。於是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令趙國軍隊仿傚胡服,採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長褲服式,挽弓騎馬練習射箭。趙國軍力自赵成侯之后再次強大,消滅中山國,擊敗林胡樓煩二族,成为天下仅次于秦、齐的强国。

沙丘之乱

[编辑]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趙軍攻破中山國都城靈壽趙武靈王禪位於次子趙何為王即趙惠文王,立肥義為相國,自號為『主父』;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滅中山國趙雍趙章,號安陽君,且欲將趙國一分為二,封趙何為趙王,封趙章為代王。趙惠文王五年(前294年),趙章發動政變欲殺趙何後自立,但事跡敗露只殺了肥義趙章逃往沙丘〔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行宮投奔趙雍公子成、大將李兌率兵包圍行宮並殺掉趙章後並未撤圍,趙雍被圍困在行宮中三個多月後饿死。

秦赵争霸

[编辑]

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18]。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加之先前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损失极为惨重,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19],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导致的长平之战

動盪衰亡

[编辑]

長平之戰

[编辑]

公元前262年,秦伐韓,拔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韓國上黨(今山西長子西南)與以都城南鄭(今河南新鄭)為中心的韓國本土的聯繫。韓王割讓上黨郡予秦以求和,但上黨郡守馮亭抗命獻上黨予趙,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發重兵進駐戰略重鎮長平(今山西高平)拒秦,秦則派大軍進攻長平,秦趙對峙二年六個月,趙軍陣亡眾多。

秦国用反間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並陣前換將密派武安君白起元帥,以王龁为副将,自秦軍詐敗誘敵深入後包圍趙軍,趙軍反覆衝殺無法突圍,至趙括領軍衝鋒被射殺,群龍無首全軍投降歷時六個月,戰後秦將白起坑殺趙軍降卒,只放240名年幼者回趙國,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強大的秦國軍隊也死傷過半,使得白起乘勝攻取邯鄲的建議被秦昭襄王拒絕。然而原先打算割讓六城求和的趙孝成王受大臣虞卿勸說,反悔不割地予秦國,並與其他國家交好結盟,使得秦昭襄王決心再次發兵攻趙。

邯郸之戰

[编辑]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不顧白起的反對[20],先後派王陵王齕,前後投入約六十萬人進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在老將廉頗的防守、國相平原君動員下挺住秦軍的攻勢[21]。前256年魏、楚聯軍援趙擊退秦軍,在三國夾擊下秦軍受到重創無力再戰,王齕敗走歸國,兩萬名秦軍被俘[22],秦國受此敗戰影響東進攻勢受到阻止,受重創的趙國也因此獲得喘息之機[23]

合縱抗秦

[编辑]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大破秦國於河外,趙也有參與[24]。其後,燕國派遣當年與樂毅攻齊的劇辛為帥,率軍攻趙,趙將李牧龐煖抵抗,大破燕軍,劇辛自殺而死。龐煖擊敗燕後,組織聯軍攻秦,舉春申君為帥。五國聯軍與秦軍於潼關附近決戰,秦將王翦建議先襲最遠來的楚軍,楚軍聞知而逃,四國聯軍也退[25]。其後一直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直到前229年。

王翦滅趙

[编辑]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虏赵幽缪王,赵国灭亡[26]。赵嘉逃到代地,称代王,建立代国。前222年,秦灭代,俘获代王嘉。

政治

[编辑]

赵国有三大政治中心,分别是晋阳邯郸代地赵简子临终前,曾对赵襄子说过晋阳足以依靠。后来的三国攻晋阳之战中赵氏果然反败于胜。北方的代地为赵襄子所占领,是赵国和游牧民族势力的分界线。武灵王时设雁门郡。雁门关被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评为天下九塞之首。代地雁门也是名将李牧大破匈奴之地。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赵国开始了对都城邯郸百余年的经营。魏军、秦军都曾包围过邯郸,但赵国的多极化政治格局并未因首都被攻克而亡国。赵国灭亡后,公子嘉北上代地自立为代王,又坚挺了近6年才被秦军攻灭。

军事

[编辑]

战斗力

[编辑]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闻名于世。从东方的齐国衰落后,山东诸国大都畏秦如虎、割地求和,唯独赵军能挫其锋芒,“秦之所畏于天下者莫如赵”[27]。纵横家苏秦也说道“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 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28]赵国之强即是强在其军事实力。从赵人祖先的遗风中可以看出,赵人民风崇尚武力,再加上周围严峻的外患,以及戎、狄風俗对赵国人的影响,赵国在建国前就经具备成为军事强国的条件。这些历史原因是赵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先决条件[29]

胡服骑射

[编辑]

使赵国强大到令各个诸侯国刮目相看的地步,是在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军事制度改革。通过着胡服来转变赵国民众以中原文明自居、蔑视异邦先进文化的闭锁心理,又通过“招骑射”、“建骑邑”、“致胡兵”、“用胡马”等手段,在赵国组建起强大的骑兵军团。最终实现“略胡地”、“灭中山”的战略目标,并且成為秦国在东方六国中最为强硬的对手[30]

经济

[编辑]

【盐铁论】这样评价赵国经济:

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赵、中山带大河,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

【史记货殖列传】也多次描写了赵国的经济发展: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僄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故杨、平阳陈掾其间,得所欲。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後宫,遍诸侯。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文化

[编辑]

赵文化是一种以现在的邯郸、邢台、太原为中心的以赵国疆域内的区域文化。早在战国初期,太原邢台是赵文化的中心;迁都邯郸后文化中心转到邯郸;到秦末汉初,因战乱等因素赵文化的中心再次转移到邢台;汉代中期,邯郸的地位逐步提升,赵文化中心转移到该地。以后,赵文化一分为三,一部分入晋文化体系,一部分属邢文化脉络,另一部分则变种为邺文化,此后赵文化再没有中心,也没有了赵文化的概念。古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具有开放、进取、包容的特性[31][32]

赵文化的最突出的一个符号就是成语,邯郸为赵都时期,出现一大批成语,例如: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鹬蚌相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等[33]

趙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编辑]

趙氏宗主

[编辑]
稱號 領袖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趙成子 趙衰 15 (前636年──前622年)
趙宣子 趙盾 21 (前621年──前601年)
趙莊子 趙朔 4 (前600年──前597年)
趙文子 趙武 43 (前583年──前541年)
趙景叔 趙成 23 (前540年──前518年)
趙簡子 趙鞅 42 (前517年──前476年)
趙襄子 趙無恤 33 (前475年──前443年)(根據清華簡系年和參考史記改,楊寬錢穆為推論。)
趙桓子 趙嘉 1或者14 (前442年(根據清華簡系年改)──前424年)
趙獻子 趙浣 15 (前423年──前409年)

趙國君主

[编辑]
稱號 國君姓名 在位年數 紀年[34]
趙烈侯 趙籍 9 (前408年──前400年)
趙武侯 13 (前399年──前387年)
趙敬侯 趙章 12 (前386年──前375年)
趙成侯 趙種 25 (前374年──前350年)
趙肅侯 趙語 24 (前349年──前326年)
趙武靈王 趙雍 27 (前325年──前299年)
趙惠文王 趙何 33 (前298年──前266年)
趙孝成王 趙丹 21 (前265年──前245年)
趙悼襄王 趙偃 9 (前244年──前236年)
趙幽繆王 趙遷 8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趙嘉 6 (前227年──前222年)

人物

[编辑]

公子、封君

[编辑]

將領

[编辑]

謀臣

[编辑]

其他

[编辑]

注:趙襄子在位時間從楊寬戰國史。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四十三》,出自司馬遷史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記》卷43〈趙世家〉:「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禦。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2.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造父幸於周缪王。
  3. ^ 《穆天子傳》卷3:「己卯,天子北征,趙行..舍。」郭璞註:「趙,猶超騰。舍,三十里。」
  4. ^ 張政烺〈甲骨文“肖”與“肖田”〉:「从走、肖聲的趙字,今日所見最早的考古材料是禺刊王壺,有趙孟(即趙鞅,見左傳哀公二年)。《侯馬盟書》有趙字,同時也寫作肖。前者作於公元前482年,後者年代還要稍早一點,皆晉國趙氏之物。以趙為氏,自是假借字,而非从走之本義,疑即因趙氏之先世造父為周穆王御,善于趙行(今言超車),所以其氏其地就皆稱為趙了。」收入《甲骨金文及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出版。
  5.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6.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於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7.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
  8. ^ 《吕氏春秋·孝行览二》: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
  9. ^ 《史记·赵世家》: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彊於韩、魏。
  10. ^ 《清华简·纪年》:晋敬公立十又一年,赵桓子(赵世祖云桓子在位一年而卒,故也有说法认为是赵襄子)会诸侯之大夫,以与越令尹宋盟于巩,遂以伐齐,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门戈](门?)长城句俞(谷?)之门。越公、宋公败齐师于襄平。至今晋、越以为好。
  11. ^ 《资治通鉴》: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12. ^ 《清华简·纪年》:楚简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约(弱?)公室。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以定公室,城黄池,城雍丘。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之童]迵而归之于楚。二年,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侵晋,拕(夺)宜阳,围赤岸,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岸,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
  13. ^ 《史記·赵世家》: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不朝。番吾君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赵,于今四年,亦有进士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逌然。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说。烈侯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相国衣二袭。”
  14. ^ 《史記·赵世家》云,“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二年六月,雨雪。三年,太戊午为相。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四年,与秦战高安,败之。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六年,中山筑长城。
  15. ^ 《史記·魏世家》: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
  16. ^ 《史記·趙世家》: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十四年,与韩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齐。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17.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18.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19.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赵肃侯)六年,攻齐,拔高唐。
  20. ^ 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 昭王既息民繕兵,復欲伐趙。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民國虛民飢,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軍糧以滅趙。今寡人息民以養士,蓄積糧食,三軍之俸有倍於前,而曰『不可』,其說何也?」武安君曰:「長平之事,秦軍大克,趙軍大破;秦人歡喜,趙人畏懼。秦民之死者厚葬,償者厚養,勞者相饗,飲食餔饋,以靡其財;趙人之死者不得收,傷者不得療,涕泣相哀,戮力同憂,耕田疾作,以生其財。今王發軍,雖倍其前,臣料想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趙自長平已來,君臣憂懼,早朝晏退,卑辭重幣,四面出嫁,結秦燕、魏,連好齊、楚,積慮並心,備秦為務。其國內實,其交外成。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興師矣。」
  21. ^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22. ^ 資治通鑑·卷五·周紀五》: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魏公子無忌大破秦師於邯鄲下,王齕解邯鄲圍走。鄭安平為趙所困,將二萬人降趙,應侯由是得罪。
  23.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春申君为楚相)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
  24.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走蒙骜。
  25.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6.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赵幽缪王)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怱及齐将颜聚代之。赵怱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
  27. ^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2247页。
  28. ^ 《战国策·赵策一》
  29. ^ 宋晨静. 《浅析赵国军事力量强盛的历史原因》.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06期). 
  30. ^ 顾伯冲. 战国时赵国的军事改革与移风易俗. 腾讯网. 南京日报. 2015-08-10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31. ^ bian, Yang Jinting, Kang Xiangge zhu. Zhao wen hua yu Huaxia wen ming Di 1 ban. Beijing: Ren min chu ban she. 2009. ISBN 978-7-01-007854-0. 
  32. ^ 草原文化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凤凰网.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33. ^ 国学历史优秀读物:《战国成语与赵文化》. 搜狐网.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34.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史記 卷十五 六國年表. 维基文库.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