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明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明哲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Ming-Jer, Chen
出生1954年(69—70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東縣
国籍 中華民國
学历

陳明哲(英語:Ming-Jer Chen,1954年),動態競爭創始人[1]。現為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座教授[2]、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3]。陳明哲於1988年取得馬利蘭大學企管碩士與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與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且為香港中文大學資深研究員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4]。陳博士曾是華頓商學院「全球華人企業發展中心」的創辦人與中心主任,並曾擔任全球擁有近20,000名會員的國際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 終身院士與主席[2],陳明哲也是《管理評論》副總編輯,並三度獲得國際管理學會最佳論文獎和《管理評論》最佳論文獎。

核心理論

[编辑]

生平

[编辑]

1954年,陳明哲誕生於臺灣臺東。陳明哲的求學過程並不順遂,無法進入考大學時所設定的理想科系,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畢業後,陳明哲申請了美國各大管理學院,也都吃了閉門羹,只有馬里蘭大學收了他。入學後,兩位願意當他博士論文指導的美國教授接連過世,他沒有因此被挫折擊敗,反而因此磨練出一套"邊緣人思維",不隨波逐流、擁有獨特的見解與研究路徑。最後,陳明哲靠著"精一"的態度與"邊緣人"的思維,奠定了在學術方面的基礎。[5]

從第一次投稿期刊得到的回復是「不值一聞」到每年必有一篇論文獲得美國前四大管理期刊的刊登,甚至進入美國管理學界的核心,成為美國國際管理學會首位華人主席,「決心」和「貫徹」是陳明哲能有這番成就的關鍵。[6]

在西方管理學界取得一席之地的陳明哲並沒有忘「本」,在當時還沒有出現「中國熱」的情況時,陳明哲就不斷提倡「東方管理哲學」,並於1997年創立了全球第一間以華人企業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機構 - 「全球華人企業發展中心」。

與西方管理方法強調專業、標準與量化不同,東方管理哲學則是凡事看兩面、講求中庸之道、與競爭者也可以擁有合作關係,和西方管理學相比包容度更高[7]。陳明哲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國學典籍應用於管理學中,例如:《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老子》中的「不爭之爭」與儒家主張的「內聖外王」;陳明哲將東方哲學典故與西方管理架構融合,進而提出了「動態競爭」學說,而此一學說被譽為能補足波特靜態競爭理論不足的新理論,為陳明哲奠定了在學術界的地位。[8]

事蹟、榮譽

[编辑]
  • 1980年代首創動態競爭學說與文化雙融觀點,為目前策略管理領域的主流理論之一
  • 1993、1995年:獲得國際策略管理學會最佳論文獎
  • 1996年:獲選馬里蘭大學商學院傑出校友獎
  • 1997年:獲得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年度最佳論文獎
  • 1997年:在華頓商學院創立「全球華人企業發展中心」,是西方第一間以華人企業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機構。
  • 1997年:組織「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1997年陳明哲教授受中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邀請,在清華大學舉辦的MBA管理學師資培訓班,自此之後,陳教授組織了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透過定期研討和交流,促進中國管理學者的成長以及推動中國管理問題的研究,並幫助中國企業的持續發展。
  • 2000年:參與北京與世界經濟論壇主辦的「中國企業高峰會」[9]
  • 2004年:參與在紐約舉行的「美國—中國企業執行長高峰論壇」以及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中國—歐洲企業高峰會」
  • 2006年:創立全球華人管理學者社群(Chinese Management Scholars Community, CMSC)[10]
  • 2007年:參與在北京舉行的「中國CEO論壇」
  • 2008年:獲得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年度最佳論文獎
  • 2008年: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全球72位典範人物之一
  • 2010年:創立"動態競爭國際論壇",並在接下來的每一年陸續在台灣、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陸續舉辦。
  • 2010年:擔任復旦管理學國際論壇主講人[11]
  • 2012年:參與策略管理協會在廣州舉行的「中國論壇」,並擔任主講人[12]
  • 2013年:成為第一位華人擔任美國國際管理學會 (Academy of Management)英语Academy of Management暨策略管理協會(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終身院士與主席[13]

著作

[编辑]
  • 《動態競爭》,智勝文化,2010年。
  • 《動態競爭策略探微 : 理論、實證與應用》,智勝文化,2008年
  • "Inside Chinese Business: A Guide for Managers Worldwide" 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1.03[14]

學術研究

[编辑]
  • Chen, Ming-Jer and Danny Miller. "Reconceptualizing Competitive Dynamics: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 Chen, Ming-Jer. "Becoming Ambicultural: A Personal Quest-and Aspiration for Organizations," 2014.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pril 2014, Vol 39, No 2, 119-137.
  • Hsieh, Kai-Yu, Wenpin Tsai, and  Ming-Jer Chen. "If They Can Do It, Why Not Us? Competitors as Reference Points for Justifying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 Chen, Ming-Jer and Danny Miller. 2012. 「Competitive Dynamics: Themes, Trends, and a Prospective Research Platform,」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6 (1): 135-210。
  • Tsai, Wenpin, Kuo-Hsien Su and Ming-Jer Chen. "Competitor Acumen: Market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4, No. 3 (August 2011): p. 761-778.
  • Chen, Ming-Jer and Danny Miller. "The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s a Business Mindset: Lessons from East and We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 Vol. 25, No. 3, August 2011, 6-18.
  • Wenpin Tsai, Kuo-Hsien Su, and Ming-Jer Chen."Competitor Acumen: Market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4, No. 3, August 2011, 761-778.
  •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Examinations of Chen (1996)," in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Entrepreneurial Market Entry, in Gideon D. Markman and Phillip H. Phan (editor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July 2011.
  • "Wangdao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e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Review, Vol. 8, 2011, 40-43.
  • Chen, Ming-Jer, Hao-Chieh Lin, and John G. Michel. "Prospering in a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Roles of Action Aggressiveness and TMT Integ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1, No. 13, December 2010, 1410-1430.
  • Danny Miller and Ming-Jer Chen. "West Meets East: Toward an Ambicultural Approach to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Vol. 24, No.4, November 2010, 17-24.
  • "Reflecting on the Process: Building Competitive Dynamic Researc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7, No. 1, March 2010, 9-24.
  • "Competitive Dynamic Research: And Insider's Odysse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ume 26, No. 1, March 2009, 5-26.
  • Chen, Ming-Jer. "Reconceptualizing the Competition-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 Transparadox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Vol. 17, No. 4, December 2008, 288-304.
  • Hambrick, Donald C. and Ming-Jer Chen. "New Academic Fields as Admittance-Seeking Social Movements: The Cas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January 2008, 32-5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kyart.com.tw. 由動態競爭到動態合作. 哈佛商業評論‧與世界一流管理接軌.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2. ^ 2.0 2.1 陳明哲博士,王道薪傳創辦人 | 王道薪傳班 《 Wangdao Management Program 》. www.wangdaomp.org.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4). 
  3. ^ 陳 明哲 | 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tiipm.nccu.edu.tw.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中文(臺灣)). 
  4. ^ 動態競爭,智勝文化. www.bestwise.com.tw.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中文(臺灣)). 
  5. ^ 路是人走出來的|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中文(臺灣)). 
  6.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培育「王道企業家」|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中文(臺灣)). 
  7. ^ 存档副本.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8.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從四書五經中,提出「動態競爭」理論|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中文(臺灣)). 
  9. ^ Ming-Jer Chen, Strategy Professor - Darden School UVA. www.darden.virginia.edu.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10. ^ mingjerplatform. mingjerplatform.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英语). 
  11. ^ “2010年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盛大召开[图] «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www.fpfm.org.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12.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www.sem.tsinghua.edu.cn.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13. ^ Ming-Jer Chen, President (2013). aom.org.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14. ^ Inside Chinese Business: A Guide for Managers Worldwide. Amazon.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英语).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