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霍斯特·威塞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霍斯特·威塞尔
Horst Wessel
出生(1907-10-09)1907年10月9日
 德意志帝國比勒费尔德
逝世1930年2月23日(1930歲—02—23)(22歲)
 魏瑪共和國柏林

霍斯特·威塞尔Horst Ludwig Wessel,1907年10月9日—1930年2月23日)是一名德国纳粹活动家,于1930年被杀后,被追授为纳粹运动的英雄。他是歌曲《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又称《旗帜高扬》(Die Fahne hoch)的歌词作者,这首歌曲是纳粹党的党歌,从1933年到1945年,也是纳粹德国的第二国歌。

早年

[编辑]

霍斯特·威塞尔出生在威斯特法伦的比勒费尔德,他的父亲路德维希·韦塞尔博士是一位路德会牧师,从1913年直到1930年去世一直担任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尼古拉教堂的主任牧师。他的母亲路易丝·玛格丽特·韦塞尔也来自路德会牧师的家庭。他们全家住在附近的犹太大街(Judenstrasse)[1] 其在中世纪曾是柏林犹太人隔都的中心。

威塞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从1914年到1922年就读小学(Volksschule des Köllnischen Gymnasiums),从1922年就读文法中学(Königstadt)。1926年4月他进入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法学院(今菩提树下大街洪堡大学),表现为令人满意的学生,直到他决定将全部时间献给纳粹运动[2]

威塞尔在早年就热衷于政治活动。他的父亲支持保守的德国国家人民党,威塞尔在15岁时加入了该党的青年团体俾斯麦青年(Bismarckjugend),很快他成为当地领袖,参加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共产党青年团体的街头战斗。

纳粹活动家

[编辑]
威塞尔率领他的冲锋队,1929年,纽伦堡

不过,到1926年,霍斯特·威塞尔变得对德国国家人民党而言还是太激进了,于是同年12月他加入纳粹党及其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直到这时,纳粹在“红色的柏林”还很虚弱,但是从1926年在新任精力充沛的大区长官约瑟夫·戈培尔博士的带领下,纳粹党迅速击败了其他政党。威塞尔是由给戈培尔带入的纳粹化浪潮中的一员。

威塞尔很快给戈培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1928年1月,柏林市当局为限制街头政治暴力取缔了冲锋队,他被派往维也纳,在那里学习纳粹运动的组织和策略。1929年5月威塞尔被任命为leader of SA-Troop 34, 当时他所居住的腓特烈斯海因区。1929年10月,他决定把全部时间投入纳粹运动,放弃了大学学业。

除了从事政治活动之外,威塞尔还有一些音乐天分。他演奏一种德国流行的双簧管芦笛(schalmei),成立了一支冲锋队芦笛乐队,用于在冲锋队列队行进、会议和吸引新的追随者时演奏音乐。1929年初,威塞尔为一首新的纳粹战歌(Kampflied)写了歌词,最初于9月发表在戈培尔的报纸《进攻》(Der Angriff)上,标题是《不知名的冲锋队员》(Der Unbekannte SA-Mann),这首歌后来称为《旗帜高扬》或《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后来纳粹宣称他还作了曲,但是事实上曲调似乎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帝国海军歌曲,最初可能是一首民歌。

当时柏林夜生活的中心亚历山大广场,是威塞尔的冲锋队版图的一部分。按照Richter Norton所说,威塞尔从事于为其他纳粹人物获得妓女[3]。1929年9月,他在亚历山大广场的酒吧结识一名18岁的妓女 Erna Jänicke。不久,他搬到她在大法兰克福街(今卡尔·马克思大街)的房间与她同居。女房东Frau Salm,其已故丈夫是一名活跃的共产党员。Frau Salm 看来相当不喜欢威塞尔,几个月后由于未付房租而爆发了争吵[4]

1930年1月14日晚上,有人敲门,威塞尔去开门时,被枪击中脸部,袭击者随后逃离现场。威塞尔严重受伤,在医院弥留多日,直到2月23日死亡。杀死他的刺客是阿布雷契或阿里·霍勒尔,是当地共产党的一名活跃成员。霍勒尔被判处六年监禁,到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被盖世太保杀死[5]。德国共产党宣布对这次袭击不知情,并表示这是由于威塞尔和女房东之间的金钱纠纷而引起。另一个版本说,杀死霍斯特·威塞尔的凶手是争夺Jänicke感情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有可能是女人Frau Salm 请她已故丈夫的老同志帮助对付顽抗房租的房客[6],也可能是当地共产党为当天早些时候一名17岁的共产党员卡米洛·罗斯被当地纳粹谋杀而进行的报复性枪击事件。

身后

[编辑]

3月1日,霍斯特·威塞尔埋葬在普伦茨劳大道的尼古拉公墓。据报道有3万人排列在街道两旁,观看出殡队伍。戈培尔发表了悼词,赫尔曼·戈林和前皇帝威廉二世的儿子奥古斯特·威廉王子(他也加入了冲锋队)出席了葬礼仪式。

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在他的坟墓前竖立了精心制作的纪念碑,是纳粹党人每年前去朝圣的地点,并且要在那里唱霍斯特·威塞尔之歌,以及发表演讲。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将威塞尔拔高到纳粹运动头号烈士的地位。纳粹宣传颂扬他的生活。冲锋队杂志Die Brünnen宣称,“霍斯特·威塞尔远远超过拿撒勒的耶稣多少-耶稣尚且请求将苦杯取开。威塞尔超过耶稣何等高不可攀的高度!”[7]霍斯特·威塞尔得到了纪念碑、书籍和电影等各种方式的纪念。汉斯·海因茨·埃韦斯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小说。纳粹时期最早的电影之一就是根据埃韦斯的小说改编,关于他生平的理想化版本。但是戈培尔不喜欢这部电影,临时加以取缔,在改动后才允许发行,主角的名字也被改为虚构的“汉斯 Westmar”[8]

威塞尔去世的柏林的腓特烈斯海因区,被更名为霍斯特·威塞尔区,米特区的一个广场 Bülowplatz也被更名为霍斯特·威塞尔广场,附近的地铁车站也一同更名。战后,腓特烈斯海因区恢复原名,位于东柏林的霍斯特·威塞尔广场以卡尔·李卜克内西命名为李卜克内西广场。1969年以社会主义者女英雄罗莎·卢森堡重新命名为罗莎·卢森堡广场,直到今日[9]

1936年,德国海军将一艘三桅训练舰命名为“霍斯特·威塞尔号”。这艘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美国的战利品。经过维修和改装,1946年5月15日加入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仍在服役。

霍斯特·威塞尔的“殉道”直接促使他的《霍斯特·威塞尔之歌》成为纳粹党正式的奉献之歌(Weihelied)。从1933年起,这首歌又成为德国国歌非正式的第二部分,紧接着《德意志高于一切》之后演唱。1945年,这首歌曲和其他所有纳粹标志遭到禁止,直到今日,无论歌词还是旋律在德国都是非法的。

1945年纳粹德国倒台后,威塞尔的坟墓位于共产党统治的东柏林。纪念物被摧毁,威塞尔的遗体被挖出销毁。其坟墓的方位现在只能威塞尔父亲路德维希的墓碑来标明,那上面的姓氏“威塞尔”也被除去[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he Horst-Wessel-Lied - A Reappraisal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 This document is the main reference used for this article.
  2. ^ Lesser known facts of WW II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8-12.
  3. ^ Richter Norton, One Day They Were Simply Gone: The Nazi Persecution of Homosexual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5-12.
  4. ^ Michael Burleigh (2000) The Third Reich, a new history, Pan p138
  5. ^ Joachim Fest, Hitler
  6. ^ History Today, October 2007 p.27
  7. ^ Die Brünnen, 2 Jan, 1934, quoted in Schumann, F.L., Hitler and the Nazi Dictatorship, London, 1936, p.368
  8. ^ Welch, D., Propaganda and the German Cinema, pp. 61-71.
  9. ^ Horst-Wessel-Platz. [200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0. ^ See photos of Horst Wessel's grave. [200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