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努特·汉姆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努特·汉姆生
克努特·汉姆生
出生(1859-08-04)1859年8月4日
逝世1952年2月19日(1952歲—02—19)(92歲)
 挪威奥斯陆
國籍挪威
獎項诺贝尔文学奖
1920

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1859年8月4日—1952年2月19日),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成长》、《神秘的人》、《飢餓 (漢森小說)英语Hunger (Hamsun novel)》和《在蔓草丛生中的小径》等.[1]。汉姆生被认为“过去的百年间(1890-1990)中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创造力的文体家之一”[2]他的意识流和内心独白手法影响了托马斯·曼弗朗茨·卡夫卡马克西姆·高尔基, 斯蒂芬·茨威格, 亨利·米勒, 赫尔曼·黑塞厄内斯特·海明威.[3]

他信奉德国哲学家尼采哲学。曾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赞扬希特勒侵略行为的文章。德国侵略挪威后,仍继续这一行为。1946年被挪威最高法院判为叛国罪,被软禁奥斯陆一家老人院。1952年在老人院逝世[4]

生平

[编辑]

幼年、少年

[编辑]
12岁的克努特·汉姆生

1859年克努特·汉姆生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庭中,他排行家中7个孩子中老四。九歲時,汉姆生離家到一個叔叔家幹活糊口。但是沈重的體力勞動和粗暴的懲罰,把漢姆生逼上流浪之途。他到鞋店當學徒,在小鋪做店員,乃至當小販、修路工。為了生計,還兩度去美國,到北達科州當過農業工人,在芝加哥當過售票員。顛沛流離的生活,及各種各樣的工作,使漢姆生飽嘗飢寒交迫的痛楚。漢姆生十八歲開始寫作,三十歲成名,成名作是《饑餓》,寫一個小鎮青年憑投稿生活的窘況。投稿少中,食不為繼,青年經常處於饑餓狀態。作者將青年文人在饑餓中產生的下意識、幻覺、變態,寫得極為細膩生動。漢姆生後來又以流浪為題材寫了不少小說,如三部曲《秋天的星空下》、《奏啞弦的流浪者》、《最後的喜悅》。《大地的成長》是他最著名而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5]

作品的中譯

[编辑]
  • 邱韻鋒/譯,《魏都麗姑娘》,上海:現代書局,1929年。
  • 章鐵民/譯,《餓》,上海:水沫書店,1930年。
  • 施蟄存/譯,《戀愛三昧》,上海:大光書局,1933年。
  • 葉樹芳/編述,《饑餓》,上海:中學生書店,1934年。
  • 顧一樵/譯,《牧羊神》,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一說是1934年。
  • 羅塞/譯,《挪威最佳小說選》,上海:雲海出版社,1946年。該書收錄這位作家若干作品。
  • 裴顯亞/譯,《愛的奴隸》,長沙市:湖南人民,1987年。
  • 林洪亮等人/譯,《大地碩果‧畜牧神》,北京:漓江出版社,2001年。
  • 不著譯者,《漢姆生全集》4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 余杰/譯,《神秘的人》,新星出版社,2010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um 5
  2. ^ Robert Ferguson. Enigma: the life of Knut Hamsun. New York, N.Y. : Farra, Straus & Giroux. 1987. ISBN 978-0-374-52093-9. 
  3. ^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 A complex legacy. Sptimes.ru. 2009-11-06 [201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9). 
  4. ^ 存档副本. [2016-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5.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63-64。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