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忒修斯之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忒修斯之船(英語:Ship of Theseus),亦稱忒修斯悖论(忒修斯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泰修斯鐵修斯翟修斯等),是形上學领域内关于同一性的一種悖论。1世纪时的希腊作家普魯塔克提出了這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逐漸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這類問題現在被稱做“忒修斯之船”。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题。近代霍布斯約翰·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這個問題有許多不同版本,如“祖父的斧頭”,佛教文本《大智度論》中一個旅行者替換身體的故事。

總論

[编辑]

普魯塔克引用了以下的古希臘傳說作為舉例。

忒修斯雅典的年輕人們自克里特島歸還時所搭的30槳船被雅典的人留下來做為紀念碑,隨著時間過去;木材逐漸腐朽,雅典人便會更換新的木頭。最後,該船每一根木頭都被換過了;因此,古希臘的哲學家們就開始問著:「這艘船還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嗎?如果是,但它已經沒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頭了;如果不是,那它是從什麼時候不是的?」

哲学家对此问题的讨论

[编辑]

赫拉克利特

[编辑]

赫拉克利特柏拉圖提出討論後,他是第一個對此問題提出解答的人,他試圖以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水的概念來解答此問題,在一條河流裡水會源源不斷地湧進,所以每次踏入河流裡的人會遇到不同的河水,但這條河流依然還是原本的那條河流。

亞里斯多德

[编辑]

亞里斯多德認為可以用描述物體的四因論解決這個問題。構成材料是質料因,物質的設計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決定了物體是什麼。基於形式因,忒修斯之船還是原來的船,因為雖然材料變了,但船的設計——形式因——没有變。從這個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問題,則兩次踏入的是同一條河流,因為河流的形式因没有變。事物的目的決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裝載和運輸,在現實中的目的是證明和紀念忒修斯,雖然材料變了,但目的没有變。

類似的悖論

[编辑]

赫拉克利特之河

[编辑]

赫拉克利特所提出。

人們雖然同樣渡過相同的河,但流經身旁的水卻是不同的。

普魯塔克亦引用赫拉克利特的觀點,提出無法再次渡過相同的河流的假說[1]

祖父的舊斧頭

[编辑]

英文的口語,指某物每次都殘留了本來的一部分;但更換了另一部分,逐漸所有的部分都換過的意思。

斧頭的刀刃換了3次,刀柄也換了4次,可是還是同一把舊斧頭。

佛教文獻中替換身體的故事

[编辑]

忒休斯之船有一個印度/中國的佛教版本,以一個鬼故事的形式保存在4世紀的佛教文本《大智度論》當中。 故事講的是一個旅行者晚上睡在一個空屋子裏,半夜忽然兩個鬼闖進來,為了搶奪一具屍體爭吵不休。旅行者被要求裁定屍體的歸屬權,當他誠實地把屍體判給扛來屍體的第一個鬼之後,第二個鬼大發雷霆,撕扯下了他身體的各個部分,第一個鬼則不斷用屍體的相應部分為他補全殘缺的身體。最後當這個人的全身都被屍體替換之後,兩個鬼一同吃掉散落地上的原本屬於旅行者的肢體,揚長而去。我們的主人公則已經弄不清他現在到底是誰。[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On the E at Delphi" 392b
  2. ^ Huang, Jing; Ganeri, Jonardon. Is this me? A story about personal identity from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 / Dà zhìdù lùn.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2021, 29 (5): 739–762.  論文可通過以下地址開放獲取 這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或 這裡.

相关条目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