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方志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志学是专门研究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方志学”这一名词,最先由梁启超于1924年提出。

发展简史

[编辑]

萌芽期

[编辑]

中国宋代之前关于修志的论述很少,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自序中提到书志有“收地保势胜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明代有关修志的论述的内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序对志书提出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县志》序、《泉州府志》序、《猗氏县志》序等一反过去的方志属于地理书的传统,提出志书属于史的见解。

形成期

[编辑]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开创了综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时顾炎武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对编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为以后修志指明了方向。

清朝中叶,修志成风,名家辈出,产生了探讨方志学方面的专论,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纂辑派(又称地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著派(又称史学派)。两派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献孰重孰轻的问题。

清朝末期,孙诒让总结出修志总例6条:纂辑、测绘、校雠、采访、检查案牍和缮写。

发展期

[编辑]

民国以后,对地方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出版了大量关于方志研究方面的专著。

1981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1985年改名中国地方志协会)成立。

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

研究內容

[编辑]

方誌学的研究对象是方誌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

  • 方志的产生和发展
  • 方志的性质和分类
  • 方志的特征和功能
  • 方志的编纂理论
  • 方志的整理和利用
  • 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

方誌学与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编辑]

方志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范围。

  • 地理学:方志中所记载的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 历史学:地方志史和志书中记载大量史料;
  • 政治学:历代编修地方志,都是当时政治需要,为政治服务的,历代地方志所记述的内容一般都涉及当地的世家大族、社会集团、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等。
  • 经济学:古志书中不少内容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关系,有些还是正史书籍中所没提及的,它是研究古代经济情况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 考古学:古志中一般列有古迹志,金石志;近代的志书中也详载本地区的考古发掘的成果,为考古发掘提供了线索和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又可验证方志记载的是否属实。
  • 自然科学: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自然科学史料,有很多是一般史书中所没有的。

此外,方志学还与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有关。

相关链接

[编辑]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地方志》刊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