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K-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数学中,K-理论K-theory)是多个领域使用的一个工具。在代数拓扑中,它是一种异常上同调,称为拓扑K-理论;在代数代数几何中,称之为代数K-理论;在算子代数中也有诸多应用。它导致了一类K-函子构造,K-函子包含了有用、却难以计算的信息。

物理学中,K-理论特别是扭曲K-理论英语twisted K-theory出现在第二型弦理論,其中猜测它们可分类D-膜拉蒙-拉蒙场英语Ramond-Ramond field以及广义复流形上某些旋量。具体细节参见K-理论 (物理)

早期历史

[编辑]

这个课题最早由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1957年发现,名字取自德文Klasse”,意为“分类”class,进而表述为格罗滕迪克-黎曼-罗赫定理[1]。格罗腾迪格需要在代数簇X上工作。不是直接在处理层,他给出了两个构造。首先,他利用直和运算将层的交换幺半群转换成一个群通过取层的分类的形式和以及形式加法逆(这是得到给定函子左伴随的明确方法)。在第二个构造中,他强加以与层扩张一致的额外关系,得到一个现在记作的群。这两个构造都被称为格罗滕迪克群英语Grothendieck group具有上同调表现而有同调表现。

如果是一个光滑簇,两个群是相同的。

在拓扑学中,我们对向量丛有类似的和构造。迈克尔·阿蒂亚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鲁赫在1959年使用格罗腾迪格群构造来定义拓扑空间(两个构造一致)。这是在代数拓扑中发现的第一个奇异上同调理论的基础。它在指标定理的第二证明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这种途径导向了C*-代数非交换-理论。

在1955年,让-皮埃尔·塞尔已经用具有投射模向量丛的类似物来表述塞尔猜想英语Quillen–Suslin theorem,该猜想声称一个域上多项式环上的投射模是自由模;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但直到20年后才解决(斯旺定理英语Serre–Swan theorem是这个类比的另一方面)。1959年,塞尔给出了环的格罗腾迪克群构造,用它来证明投射模是稳定自由的。这个应用是代数K理论之开端。

发展

[编辑]

随后一个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高阶K-理论函子”定义。最后,两种有用的等价定义由丹尼尔·奎伦在1969年与1972年用同伦理论给出。另一种变体也由Template:弗里德海姆·瓦尔德豪森为了研究“空间的代数K-理论”提出,这与伪同痕的研究有关。大多数现代高阶K-理论研究与代数几何和Template:主上同调有关。

带有一个辅助的二次型的相应构造具有一般名字L-理论。它是割补理论的主要工具。

弦理论中,拉蒙-拉蒙场强与稳定D-膜电荷的K-理论分类在1997年首次提出[2]

另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