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波愛修斯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愛修斯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坐標5°34′N 72°20′E / 5.57°N 72.33°E / 5.57; 72.33
直徑11.17公里
深度1.83公里
余經日出時288°
命名來源波愛修斯

波愛修斯隕石坑(Boethius)是月球正面東側沿附近浪海東側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古羅馬政治家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音樂理論家神學家波愛修斯(約公元480年-公元524年),1976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編輯]

該隕坑鄰近的最大隕坑是西北偏北的孔多塞環形山;北面靠近維爾特隕石坑巴納赫維奇環形山坐落在它的東側;東南則是小隕坑劉維爾;而雷斯庇基隕石坑杜比亞戈隕石坑分列於它的南面和西南[1]。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5°34′N 72°20′E / 5.57°N 72.33°E / 5.57; 72.33,直徑11.17公里[2],深度1.83公里[3]

波愛修斯隕石坑外形呈圓杯狀,內側壁坡平整,坑底表面平坦且面積不大,環邊緣沒有覆蓋較醒目的其它隕坑。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420米[4],它的內部容積約有55.75公里3[4]。該隕坑的反照率比周邊區域更高,是一座典型的年輕撞擊坑,其形態屬於"BIO 型"(以該類隕坑的典型代表畢奧隕坑所命名)。

在1976年被重新更名前,它曾被稱為衛星坑"杜比亞戈 U"。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df Crater Boethius on LAC-63 map (PDF). [2016-08-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5-07).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6). 
  3.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4. ^ 4.0 4.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