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白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土星上的長條型大白斑

大白斑,也就是所謂的大白橢圓,是與木星上的大紅斑做對應的比喻名稱,它是一種在土星上週期性出現的典型白色斑點,直徑可以達到數千公里寬,已經大到足以從地球上用小望遠鏡看見。

事件

[編輯]

這種現象的週期性間隔大約是28.5年,當土星的北半球朝向太陽傾斜最大的時候。下面的表是這些紀錄的名單,一般認為週期性斑點部分的年份是1876年、1903年、1933年、1960年和1990年。

  • 1876年 - 由阿薩夫·霍爾觀測,他使用白斑來測量這顆行星的自轉週期。
  • 1903年 - 由愛德華·巴納德觀測。
  • 1933年 - 由威爾·海觀測,喜劇演員和業餘天文學家,一直觀測到接近慶典的時候。
  • 1960年 - 由JH包漢觀測(在南非)。
  • 1990年 - 由斯圖爾特·威爾伯觀測,從9月24日觀測到11月。
  • 1994年 - 由地基天文台和哈伯太空望遠鏡共同研究[1]
  • 2006年 - 由艾力克·邦杜和珍-盧·奧弗涅Jean-Luc Dauvergne觀測。

在1876年之前沒有任何觀測的記錄是件很奇怪的事,在某些方面如同在18和19世紀初長期都沒有大紅斑的紀錄;1876年的大白斑是極為突出的,以60mm的小望遠鏡就可以看見。是早期真的欠缺紀錄,還是1876年的大白斑才真的進入望遠鏡的時代?有些人相信這兩種情況都不是不可能的[2]

馬克奇傑(1992)描述了大白斑的三種模式:

  1. 大白斑在緯度上會交替的出現,當一次出現在北溫帶(NTZ)的極限或更高時,隨後的一次將被限制在赤道區域(EZ)以下。例如,1960年的大白斑是高緯度的,而1990年的大白斑就在赤道。
  2. 高緯度大白斑復發的時間間隔比赤道的大白斑略短一些(~27年比~30年)
  3. 高緯度的大白斑遠不如赤道的大白斑明顯。

依據這些明顯的規則,奇傑預測下一次的大白斑將在2016年出現在北溫帶,並且將不如1990年的大白斑壯觀[3]

特性和成因

[編輯]

"傳統的"大白斑是很壯觀的事件,在那些活躍的大白斑之外,土星的大氣通常是平淡無奇的,而所有主要的事件都發生在土星的北半球[4]。 開始時通常是一個獨立的小斑點,但是接着在經度上很快的擴展,如同1933年和1990年的大白斑所為;事實上,後者的發展最後在經度上足以環繞整個土星[5]。現在的理論認為大白斑是巨型的大氣上升湧流,或是熱力上的不穩定[6]

大白斑發生在夏至大概是一種巧合,土星的大氣層完全壟罩在陽光的照射下才是發生的主要原因,雖然這種現象的發生也被緊密的與北半球的冬至連結在一起,但是相似的現象是否發生在冬至的期間仍是未知的,因為土星環有效的阻絕了從地球上對另一個半球的觀測[7]

註解

[編輯]
  1. ^ HubbleSite - NewsCenter - Hubble Observes A New Saturn Storm (12/21/1994) - Release Text. [2008-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2). 
  2. ^ Patrick Moore, ed., The 1993 Yearbook of Astronomy, Mark Kidger, "The 1990 Great White Spot of Saturn",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2), 179
  3. ^ Ibid., 180.
  4. ^ Ibid., 178.
  5. ^ Ibid., 187-9.
  6. ^ Ibid., 211-12.
  7. ^ Ibid., 213-4.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