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外观
此条目可参照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2月21日) |
出血(hemorrhage,bleeding)或失血(blood loss),是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体外的现象。逸出的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称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
分类
[编辑]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两种:心脏或血管壁破裂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的出血称为漏出性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又可分为两种:内出血是血液从血管流到血管外的体内;外出血是血液从血管通过身体表面的伤口流到体外,亦包括通过身体本来已有的开口诸如口、鼻、耳、尿道、阴道、或肛门流出血液。
出血量
[编辑]出血量(失血量)及其速率,是威胁生命的关键因素[1]:
- 失血总量:若超过20%以上,会出现休克症状。
- 失血速率:几分钟内急性出血1000mL,生命会受到威胁;但十几小时内慢性出血2000mL,不一定引起死亡。
危害
[编辑]急性大出血的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三分之一,血压急剧下降,可以导致出血性休克;慢性少量出血,如钩虫病、痔疮出血,可以引起贫血;出血也能够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如大脑内囊出血可以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视网膜出血引起失明。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可以承受失去全身血液的10至15%而不产生严重问题,例如每次捐血一般会取去捐血者血容量的8至10%[2]。
如果出血引致血容量减少对身体是危险的,严重时可以致死。这时候身体内的一些机制会试图维持体内平衡。
若干疾病或身体状况,诸如血友病及血小板减少症,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或使本来属于轻微的出血变得危险。抗凝血药诸如华法林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出血的分类
[编辑]出血速度快,且很难控制,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失血过多而死亡,常见于猛兽咬伤、严重切割伤。
出血速度比动脉出血慢,且容易控制,常见于切割伤。
出血速度慢,会慢慢形成血块,常见于擦伤。
参考资料
[编辑]- ^ http://www.cem.org.cn/default/jzxk/content/id/2364
- ^ Blood Donation Information. UK National Blood Service. [2009-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