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好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府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元朝文人,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俸禄终其身。[1]撰有《长安志图》、《大宝龟鉴》。

生平

[编辑]

至治元年(1321年),李好文登第进士,被任命为大名路濬州判官。入朝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2]

泰定四年(1327年),李好文担任太常博士。当时有窃贼偷太庙已故君王的牌位,李好文根据礼教,劝说将已故君王牌位采用木制,金玉祭器则放置在其他地方。认为从建国开始,已经过了七八十年,每逢大礼,都是临时才去拿祭器,博士只得遵照以往的应答。往年有诏令让李好文编《集礼》,又令各省及各郡县纂修,导致长久都无法修成的问题。觉得礼乐应依照朝廷标准,不该令郡县编纂。于是李好文告知掌管太常仪礼院的官员,让他们选了下属几位同僚,又请求调用书阁中相关的资料,以便采用。三年之后成书,共五十卷,名为《太常集礼》。[3][4]

李好文后来升迁为国子博士,由于母亲逝世而返家,服丧后,被起用为国子监丞,后受命为监察御史。再度使用至元为年号,身为监察御史的李好文以年号袭旧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抨击,表示只沿用当时名声却没有当时的繁景,不见得有好处。(实际上元朝以前,晋惠帝年号建武晋元帝也是号建武唐高宗有年号上元,而唐肃宗也是有号上元。都是一个朝代有二个相同年号的例子,先例不是始于元朝)[5]并述说了十几条当今比不上当初至元年间的事。[6][7]

至元六年(1340年),元惠宗亲自在太庙中祭祀,诏令李好文太常礼仪院事。[8]

至正元年(1341年),李好文任国子监祭酒,后被任命为陕西行台活书侍御史,迁任河东道廉访使[8]

至正二年(1342年),李好文拟《长安志图》写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在郊外举行祭祀,李好文受诏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元顺帝亲自主持祭祀,抵达元宁宗的庙中时,遣阿鲁询问李好文身为兄长是否该向弟弟拜礼,李好文与博士刘闻回答由于顺帝帝位在他人之后,所以该行礼。于是元顺帝拜礼。至此以后,每当元顺帝主持祭祀时,必任命李好文礼仪使。[8]

至正四年(1344年),李好文被任命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李好文还没出发前去就任,又改任礼部尚书,参与编《辽史》、《金史》、《宋史》,担任治书侍御史后,仍参与编修史书。不久,李好文参议中书省之事。工作了十天,由于编修史书工作繁忙,仍为治书,李好文后来担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当时行台中官吏缺人,李好文一人处理行台中的事务。朝廷派使者出巡西蜀,使者报私仇,公借此污蔑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等人。曾文博被害死,兀马儿被迫认罪,王武不屈服,被判轻侮之罪。李好文率领御史为王武等人的冤情争辩,并弹劾几十件奉使不法之事。[8]

至正六年(1346年),李好文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又迁任集贤侍讲学士,仍兼任国子祭酒。[8]

至正九年(1349年),李好文出朝担任参知湖广行省政事,后改任湖北道廉访使,不久又被召任为太常礼仪院使。[9]由于皇太子逐渐长大,元顺帝为了教育太子,开设端本堂,令太子入学,令右丞相脱脱大司徒牙不花二人负责端本堂,命李好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教育太子,李好文极力推辞,上书给宰相,宰相将李好文锁上的书呈给元顺帝,元顺帝赞叹李好文,不接受李好文的推辞。李好文摘出《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的重点加以注释,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仿照真德秀《大学衍义》的体例,撰书十一卷,书名为《端本堂经训要义》,进呈奏表给元顺帝。元顺帝诏令将此书送到端本堂,让太子学习。李好文后来又集历代帝王的故事,将国运长短兴衰相关辑成书,书名为《大宝录》,辑前代帝王能效法跟该引以为戒的故事为书,书名为《大宝龟鉴》。[10]

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书太子希望他能参考自己所推荐的各书(《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并推行,认为如果能推广应用,那么万几之政、太平之治就不难,太子认同并接受李好文的建言。之后,李好文经常以年迈为由打算辞官,一再请辞,却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的俸禄终其身。[11]

轶闻

[编辑]

目耕夜分

[编辑]

李好文自幼家贫,但十分好学,夜间利用邻居磨坊灯读书,几十余年从不懈怠。一次降雪,李好文前往村舍向一位老妇借一斗麦,老妇人却讽刺他拙于耕种。李好文回答:“吾目耕耳。”其后这谚语变广为流传。[12]

长安志图

[编辑]

李好文编撰的《长安志图》共三卷,为重要的方志[13]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将书名作为《长安图记》。

由于《长安志图》是根据宋敏求的《长安志》而设,所以朱彝尊认为读宋敏求《长安志》,应配合李好文《长安志图》。[14]

吴师道对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的情况也有所记载。[15]

李好文断案

[编辑]

李好文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河东有位名为李拜拜的人犯了杀人罪,然而行凶的证据尚未明,案件拖了十四年都还没判决,李好文怒斥案件岂可以拖太久,于是立刻处理,下令将其释放。

王爷的师傅撒都剌用脚踢死了人,很多人认为他杀了人但没用凶器,应该用杖责打他,李好文说:“仗着权势杀人,比用凶器还可恶,何况他还是在勒索他人时杀人,这很严重。”于是下将撒都剌处死,此消息一出,河东地区的人们慑于李好文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16]

挽宋显夫

[编辑]

宋褧去世后,李好文作《挽宋显夫》表达对故人的伤痛之情。[17]

评价

[编辑]
  • 陈旅:清庙显相,天光婵嫣。晔如卿云,奉日周旋。威仪孔度,雅徳式宣。君子之身,礼乐载焉。尚和厥施,以贲八埏。《安雅堂集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元史/卷183》,出自宋濂元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元史/卷211》,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好文字惟中,东明人。至治元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致仕,给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事迹具《元史》本传。
  2. ^ 元史·李好文传》: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濬州判官。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
  3. ^ 元史·李好文传》:泰定四年,除太常博士。会盗窃太庙神主,好文言:“在礼,神主当以木为之,金玉祭器,宜贮之别室。”又言:“祖宗建国以来,七八十年,每遇大礼,皆临时取具,博士不过循故事应答而已。往年有诏为《集礼》,而乃令各省及各郡县置局纂修,宜其久不成也。礼乐自朝廷出,郡县何有哉!”白长院者,选僚属数人,仍请出架阁文牍,以资采录。三年,书成,凡五十卷,名曰《太常集礼》。
  4.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
  5. ^ 陔余丛考》:按晋惠帝号建武,晋元帝亦号建武。又唐高宗有上元之号,而肃宗亦号上元。是一朝二号相同,亦不始于元。
  6. ^ 元史·李好文传》:迁国子博士。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其实,未见其益。”因言时弊不如至元者十余事。
  7.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七》:监察御史李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其实,未见其益也。”
  8. ^ 8.0 8.1 8.2 8.3 8.4 元史·李好文传》:六年,帝亲享太室,召佥太常礼仪院事。至正元年,除国子祭酒,改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迁河东道廉访使。三年,郊祀,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帝之亲祀也,至宁宗室,遣阿鲁问曰:“兄拜弟可乎?”好文与博士刘闻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亲祀,必命好文摄礼仪使。四年,除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未行,改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除治书侍御史,仍与史事。俄除参议中书省事,视事十日,以史故,仍为治书。已而复除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时台臣皆缺,好文独署台事。西蜀奉使,以私憾摭拾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事,文博死,兀马儿诬服,武不屈,以轻侮抵罪。好文曰:“奉使代天子行事,当问民疾苦,黜陟邪正,今行省以下,至于郡县,未闻举劾一人,独风宪之司,无一免者,此岂正大之体乎!”率御史力辨武等之枉,并言奉使不法者十余事。六年,除翰林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又迁改集贤侍讲学士,仍兼祭酒。
  9. ^ 元史·李好文传》:九年,出参湖广行省政事,改湖北道廉访使,寻召为太常礼仪院使。
  10. ^ 元史·李好文传
  11. ^ 元史·李好文传》:十六年,复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几之政、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后屡引年乞致仕,辞至再三,遂拜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
  12. ^ 元诗纪事·李好文谚》:《梧溪集》:幼力学,家苦贫,夜就邻之磨坊灯读书,凡十余年。一日,值雪,抵村舍媪贷斗麦,媪却曰:“子奚拙耕。”好文曰:“吾目耕耳。”既而谚云云。
  13. ^ 长安志图
  14. ^ 曝书亭集·卷三百五十一
  15. ^ 礼部集·卷十八
  16.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好文录囚河东,有李拜拜者杀人,而行凶之状不明,凡十四年不决,好文曰:“岂有不决之狱如是其久乎?”立出之。王傅萨都喇以足蹋人而死,众皆曰:“杀人非刃,当杖之。”好文曰:“怙势杀人,甚于用刃。况因有所求而杀之,其情为尤重。”乃置之死,河东为之震肃。
  17. ^ 元诗纪事·卷十四

外部链接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