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
沙頭角(英文Sha Tau Kok,普通話拼音Shatoujiao),香港一地,亦係海角,地處香港陸地邊境,喺邊境東北一角。沙頭角過境就係深圳,香港來往中國關卡之一。沙頭角河經呢處出海,故此個海叫做沙頭角海。
名
[編輯]相傳大清有官行過沙頭角,海皮處見沙頭角海碧波盪漾,詩興大發,即席噏句「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從此世人就稱呢處做沙頭角。
地理
[編輯]沙頭角有山叫元墩山。有海叫沙頭角海。
歷史
[編輯]沙頭角,原係廣州府新安縣地,歸大清管。大清立海禁,迫沿岸居民,遷入內陸,結果本地人死傷無數。朝廷解禁復界,因之前死傷太多,少人遷囘。徙客人到沿海,以實人口,沙頭角亦在此內。客家人原爲山民,喺三省交界,卽廣東東北部嘉應州、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復界後治安不靖,客家村組約自衞,沙頭角有十約,其中兩約,喺位今下深圳,其餘八約,喺今下香港。十約以慶春約為最。沙頭角人繁衍,日後分支到新安各地,或遷石湖墟、聯和墟以至九龍半島同香港島。
由於沙頭角近海,唔少水上人灣舶居住,沙頭角亦有墟市。
一八九八年,英國向大清租新界,拓展香港。雙方簽訂以沙頭角河及深圳河爲界。當時英國尚未接收,要勘定界後,以河水水漲爲界。一八九九年,香港政府正成接收新界,沙頭角亦從此分兩處。河北爲華界,歸大清,河南爲英界,歸英國。
沙頭角喺邊界之上,變成邊界墟市,重開咗條中英街,幾多人來做生意,重越做越墟冚。
一九一一年,大清之地,轉爲中華民國。華界沙頭角,由於新安縣轉名寶安縣,變成寶安縣下,但熱鬧如舊。
一九五零年,解放軍攻入廣東,廣東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地,而華界沙頭角,亦在其中。其間大批難民湧入香港,香港不勝負荷,而中國亦動盪不安,去向不明,唯有封閉邊境。香港政府豎鐵絲網封境,邊境範圍劃爲邊境禁區,要有禁區紙先入得。因爲無人來,沙頭角自此式微。之不過無耐,中國就大飢荒,唔少人偷渡來香港,沙頭角係熱門地之一。有啲邊境警員,見場面慘烈,亦隻眼開,隻眼閉,畀佢哋入境。難民得到救濟後,唔少遣返中國。
一九六七年,香港親中國共產黨人士,時稱左派人士,或者土共,受澳門一二三暴動鼓舞,喺香港搞六七暴動。而寶安嗰邊,有民兵越界突襲沙頭角,殺傷香港警察,亦擄人去中國,氣氛十分緊張,後尾放人返港。香港政府唔似澳門政府,並無退讓,最後暴動因不得民心,中國總理周恩來下令停止。沙頭角因而囘復平靜。自始,沙頭角人入警隊,都變得困難。鑑於政治不安,香港政府鼓勵鄉人,連沙頭角人,遠赴英國謀生,唔少鄉村亦沒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放改革,深圳連沙頭角劃做經濟特區,華界嗰邊經濟起飛,逐步變為市區。後尾行政上,深圳市取代寶安縣。於是大陸沙頭角劃入深圳市鹽田區,叫做沙頭角街道。香港嗰便幾經政制變遷,家陣屬北區。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號,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自治,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由於港中差異太大,香港同中國邊界,實在不能放寛。但收窄邊境禁區,時有所議。到咗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五號,除咗近中英街嗰一帶之外,沙頭角解禁,可以唔使禁區紙就入得。
交通
[編輯]九巴78K或小巴55K,有車往來上水。